《长恨歌》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长恨歌》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4-10 20:19:20

文档简介

课件78张PPT。课时作业(一)
(对应学生用书P5)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凝睇/孝悌  绰约/泥淖  哽咽/咽喉
B.玉扃/迥异 萦纡/楹联 翘首/翘起
C.旋风/旋转 旌旗/菁华 殷勤/殷红
D.花钿/佃户 憧憬/瞳孔 摇曳/赝品
解析:A项读音分别为dì/tì,chuò/nào,yè/yān;B项读音分别为jiōng/jiǒng,yíng/yíng,qiáo/qiào;C项读音分别为xuàn/xuán,jīng/jīng,yīn/yān;D项读音分别为diàn/diàn,chōng/tóng,yè/yàn。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霄。
B.九重城阕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C.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D.黄埃散漫风潇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解析:A项,“霄”应为“宵”;B项,“阕”应为“阙”;D项,“潇”应为“萧”。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似很平常,实际上起着提纲挈领、统领全篇的作用。
B.作者的褒贬态度不言而喻。
C.唐玄宗与杨贵妃沉湎欢娱,不理朝政,乐极生悲,终于导致了国家倾覆的政治悲剧。
D.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解析:D项,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与“人民”重复。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玉容寂寞泪阑干     B.可怜光彩生门户
C.到此踌躇不能去     D.临别殷勤重寄词
解析:B项,“可怜”古义为“可爱”,今义为“怜悯”。
答案:B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臣相顾尽沾衣  顾:看
B.君臣相顾尽沾衣 相:互相
C.含情凝睇谢君王 谢:感谢
D.东望都门信马归 信:随意、随便
解析:C项,“谢”为辞别的意思。
答案:C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令天下父母心
A.令初下,君臣进谏    B.乃令秦武阳为副
C.岂合令郎君 D.便言多令才
解析:例句中“令”的意思是使,让。A项,令:命令;C项,令:敬词,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D项,令:美好的。
答案:B
7.下列各项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C.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解析:D项使用了顶真,其他三项使用了对仗(对偶)。
答案:D
8.由于字数、音节、平仄所限,古典诗词中语序颠倒的现象较为普遍。下列诗句没有语序颠倒现象的一项是(  )
A.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B.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C.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D.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解析:A项正确的顺序应为“可怜门户光彩生”;B项正确的顺序应为“花钿、翠翘、金雀、玉搔头委地无人收”;D项正确的顺序应为“行宫见月色伤心,夜雨闻铃声肠断”。
答案: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2题。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9.试分析画线语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画线的语句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10.诗歌从哪些方面来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景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
11.节选的这部分诗句刻画了唐玄宗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唐玄宗在杨贵妃死后愁苦、寂寥、伤痛之情以及对杨贵妃无尽的刻骨相思,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帝王,而是一个普通人对爱情的忠贞。
12.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通过景物的渲染来描写,有的景中见情,有的融情于景。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2)通过人物的动作来描写,如“踌躇不能去”“信马归”“孤灯挑尽”等。(3)直接描写心理,如“尽沾衣”“思悄然”“谁与共”等。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3.这首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状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应抓住“霜草苍苍”“行人绝”“月明”“花如雪”等词句揣摩作者的心理状态。
答案:寓情于景。作者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化,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反映了作者由开始的孤独寂寞到最后惊喜愉悦的心理状态。
14.“独出门前望野田”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应从该句在全诗结构及表达情感等方面考虑其作用。
答案: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一是描写对象的过渡,描写对象由山庄转向田野,收束了前两句对村夜萧疏暗淡的描绘,展开了另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明朗画面;一是感情过渡,诗人情感在此突转,由孤寂转向愉悦。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5.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从两首诗的侧重点去分析,如第一首中的末句和第二首中的三、四句。
答案: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
16.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判断手法时同样要结合诗句。第一首中的三、四句形成对比,有“不动心”的,就有“动心的”;第二首末句中的“比”字同样说明在诗中出现了对比。在分析时要结合诗句说出形成对比的两方面的内容。
答案:是一致的,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
(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8题。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注] ①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秦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17.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这首诗的前几句全在描写朝廷官员的糜烂生活,后两句转折,写无辜百姓冻死在牢狱里。这和杜甫的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出一辙。解答此类试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平时多积累一些重点诗句。
答案: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18.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大意,在此基础上赏析其对比艺术的特色,答案首先要明确何处运用了对比手法,指出形成对比的对象,然后分析运用对比达到的效果。
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四、语言应用
19.请依据例句再仿写两句,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读白居易的《长恨歌》,我们领悟到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缠绵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读李白的《将进酒》,我们懂得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自信;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我们明白了“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深情。
20.学校举办古诗词朗诵大赛,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在下面三首诗词之间添加串联词。(每处不超过60字)
第一首诗《木兰诗》朗诵完毕
串联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欣赏1301班选手朗诵白居易的《长恨歌》。
串联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欣赏1302班选手朗诵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串联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准确理解各首诗的内容;其次,所写串联词必须在两首诗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再次,写诗词朗诵会的串联词时,要尽量运用形象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写得鲜明、生动。
答案:女子可胜男,巾帼赛须眉。告别了英姿飒爽的花木兰,让我们再来领略一段缠绵悱恻、凄哀伤感的爱情故事。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在美好的爱情之外,还有美妙自由的桃花源令人神往。(意思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