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单元基础巩固(含解析)—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单元基础巩固(含解析)—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03 17:1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有关美国的位置和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位于西半球和北温带 B.美国地跨北美洲和大洋洲
C.美国的原住居民是白种人 D.美国现在的居民以黄种人为主
读“美国本土地形示意图”,完成2-4题。
2.图中①、②、③数字所处的海域,排列正确的是( )
A.大西洋、太平洋、墨西哥湾 B.大西洋、墨西哥湾、太平洋
C.太平洋、墨西哥湾、大西洋 D.墨西哥湾、大西洋、太平洋
3.美国的陆上邻国④、⑤分别是( )
A.加拿大和巴西 B.加拿大和墨西哥 C.俄罗斯和墨西哥 D.墨西哥和加拿大
4.有关美国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西部是高大的山系
②中部是广阔的平原
③地势南部高、北部低
④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美国本土工业分布图,完成5-6题。
5.美国工业发展最早的地区是( )
A.东北部地区 B.南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中部地区
6.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硅谷位于图中城市附近(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美国图,完成7-8题。
7.该图反映美国农业的特点是( )
A.地区生产专业化 B.生产过程机械化
C.生产过程科技化 D.产品高度商品化
8.乳畜带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A.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 B.人口城市集中,消费市场大
C.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D.资金雄厚,劳动力充足
读“巴西人口分布图”(左)和“巴西矿产资源分布图”(右),回答9-11题。
9.巴西是拉丁美洲一个面积辽阔的国家,混血种人数量多,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人口主要分布在( )
A.中部巴西高原上 B.北部亚马孙河流域
C.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区 D.西部边境地区
10.从图中的纬度位置判断,巴西主要位于五带中的( )
A.寒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热带
11.结合上面两图分析,巴西发展中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区。可能的原因是( )
①人口与城市分布集中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对外交通便利
④气候凉爽、宜人
⑤有首都巴西利亚的支持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自20世纪70年代起,巴西不断地推进生物能源的使用,汽车燃料主要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的生物乙醇为主,汽油只是辅助性燃料。目前,使用乙醇燃料的新能源汽车已达到汽车总产量的94.4%。读图,完成12-14题。
12.巴西甘蔗主要分布在( )
A.平原地区 B.高原内部 C.沿海地区 D.河口地带
13.若在世界其它地区推广生物乙醇燃料,最有可能的区域是( )
A.欧洲西部 B.北美 C.西亚和北非 D.东南亚
14.推广生物乙醇燃料的目的是( )
A.改善环境质量 B.降低能耗
C.增加外汇收入 D.提高劳动力素质
热带雨林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直受到世界的关注。巴西境内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但由于各种原因,该国的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16题。
15.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不包括( )
A.净化空气 B.提供木材 C.保持水土 D.维持生物多样性
16.下列有四位同学针对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其中有利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是( )
A.停止一切砍伐活动,保护雨林的生态环境
B.保持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保留传统耕作文化
C.大力开发雨林,提升当地的经济收入
D.科学开发,在保护的前提下有序开发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计52分。
17.下图是“美国本土示意图和局部地区农业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山脉A的走向是____,山脉B是由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____形成的;根据密西西比河的流向,判断中央平原的地势是____。(6分)
(2)据图可知,美国的农业实现了地区生产的____,形成了一些农业带(区),乳畜带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美国很多人喜欢喝咖啡,但本土不适宜种植咖啡的原因是____。(6分)
(3)美国东北部传统工业区是利用当地丰富的铁矿和____矿以及五大湖便利的水运条件发展起来的,而西部依托自身的优势条件形成了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____”。(4分)
18.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美国人口3亿多,居世界第三位,为人口大国。经济高度发达,工农业并重,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但是却需要进口大量热带水果。如图为美国本土7月等温线(单位:℃)图。
(1)图中R河是________(河名),向南流注入________湾。(2分)
(2)24℃等温线在甲点附近的走向大致是_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乙点附近的走向大致是_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4分)
(3)结合纬度、人口特点分析美国需要大量进口热带水果的主要原因。(4分)
19.2021年世界女排联赛预赛第9轮角逐在意大利进行。北京时间6月8日晚,中国女排坚持拼字当头,挑战一线主力参赛的劲敌巴西,在首局先负的情况下调整及时,终以3:2逆袭获胜。如下图巴西略图,读图回答问题。(16分)
(1)巴西东临____________洋,领土绝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__带。(4分)
(2)甲是____________高原,乙是____________河,该流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4分)
(3)巴西热带雨林既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提供____________等,又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如____________等。(4分)
(4)目前,人们对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持有三种观点:开发,保护,保护性开发。你赞同____________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0.巴西是南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
2020年巴西与主要贸易对象的进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
中国 美国 阿根廷
进口 349.6 241 77.88
出口 840.8 215 84.75
巴西热带雨林及大豆分布图
巴西外贸进出口总额图
(1)比较巴西外贸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2015年以来一直是____________总额大于____________总额。巴西2020年对外贸易最大的对象国是____________。(3分)
(2)巴西的大豆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产地主要位于巴西高原,近年来开始向图1中甲所在地区扩展,该地区位于____________平原。(1分)
(3)巴西部分地区为追求大豆产量,盲目扩大种植面积,采用不合理的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请将下列代表地理现象的数码填入相应框内,完成结构图。(4分)
①降低森林环境效益
②施用化肥农药
③土壤、地下水等被污染
④砍伐森林植被
(4)近几年来热带雨林面积急剧减少,加剧了全球气候____________现象。为减轻这一现象带来的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请写出要加强国际合作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美国是西半球人口最多的国家,除本土外,还包括阿拉斯加和夏威夷。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三个温度带,大部分在北温带。A错误;美国地跨北美洲和大洋洲。B正确;美国的原住居民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C错误;美国现在的居民以白种人为主,D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①是位于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②是位于美国东部的大西洋,③代表的是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故选D。
3.答案:B
解析: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除本土48个州以外,在海外还有两个州,其中④是美国北部的加拿大,⑤是美国以南的墨西哥,故选B。
4.答案:C
解析:关于美国地形特征的叙述,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中部是广阔的中央平原,地势是东西高、中间低,中间地区是北部高、南部低,故选C。
5.答案:A
解析: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矿产资源丰富,受历史影响,殖民者最早到达此地区,并且结合图示也可以看出,美国工业发展最早的地区是东北部地区,A正确,BCD错,故选A。
6.答案:A
解析: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位于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的东南部,即图中①,A正确;②为圣迭戈,B错误;③为休斯敦,C错误;④为纽约,D错误,故选A。
7.答案:A
解析:由图中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可以看出,美国农业是利用各地的自然资源,农业生产实现了地区生产专业化,故选A。
8.答案:B
解析:乳畜带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是这里人口城市集中,消费市场大,气候冷湿和地势平坦是自然条件,故选B。
9.答案:C
解析: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其人口多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区,该地区气候较为适宜,海上交通运输便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答案:D
解析:赤道穿过巴西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巴西南部,巴西主要位于热带,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答案:A
解析:巴西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区,这里矿产资源丰富,对外交通便利,因此工业分布较为集中,①②③正确;巴西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比较炎热,首都巴西利亚地处内陆地区,不在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④⑤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答案:C
解析:巴西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巴西是世界上重要的甘蔗种植国和出囗国,甘蔗喜湿热,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故选C。
13.答案:D
解析:甘蔗属于喜湿热的农作物,以上四个地区中,最适合种植甘蔗的是东南亚,该地区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热,故选D。
14.答案:A
解析:生物乙醇燃料属于可再生资源,属于清洁环保能源,推广生物乙醇燃料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空气质量,故选A。
15.答案:B
解析:热带雨林具有巨大的环境效应,包括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维护生物的多样性等,提供木材是经济效应,故选B。
16.答案:D
解析:以上四种做法中,“停止一切砍伐活动,保护雨林的生态环境”不利于经济发展,A错误。“保持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保留传统耕作文化”是落后的生产方式,破坏环境不可取,B错误。大力开发雨林、提高收入也不利于保护雨林,C错误。科学开发,在保护的前提下有序开发有利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D正确。故选D。巴西境内的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在这生长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它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地吸收二氧化碳,向大气中补充氧气,有“地球之肺”的美称,由于人们对它的滥砍滥伐,其面积在不断地缩小,以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
17.答案:(1)东北-西南走向;(2分)碰撞;(2分)北高南低;(2分)
(2)专门化;(2分)人口、城市集中,消费市场大;(2分)美国本土缺少五带中的热带地区;(2分)
(3)煤;(2分)硅谷;(2分)
解析:(1)山脉A一端在东北,一端在西南,故为东北一西南走向,山脉B为落基山脉,由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导致地面隆起形成山脉;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流入墨西哥湾,故地势特征为北高南低。
(2)美国农业在不同的地域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门化;乳畜带靠近美国的东北部工业区,人口城市集中,消费市场大;美国本土大部分位于温带,有一小部分位于亚热带,而咖啡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故不适合种植。
(3)读美国本土示意图可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有铁矿和煤矿;西部以旧金山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顶尖大学作为依托,形成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硅谷”。
18.答案:(1)密西西比河;(1分)墨西哥;(1分)
(2)东西;(1分)纬度;(1分)南北;(1分)地形;(1分)
(3)美国本土位于北温带,适宜种植热带作物的陆地面积小;(2分)美国经济发达,人口较多,对热带作物需求量大;(2分)
解析:(1)图中R河是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流注入墨西哥湾。
(2)24℃等温线在甲点附近的走向大致是东西,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乙点附近有阿巴拉起亚山脉,受地形的影响,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
(3)美国需要大量进口热带农产品的原因是美国本土位于北温带,适宜种植热带作物的陆地面积小;美国经济发达,人口较多,对热带作物需求量大。
19.答案:(1)大西;(2分)热;(2分)
(2)巴西;(2分)亚马孙;(2分)
(3)木材、药材、食品;(2分)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2分)
(4)保护性开发;(2分)亚马孙热带雨林对环境的影响巨大,要进行合理的开发,时刻注意保护,实现当地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2分)
解析:本题考查巴西的位置和地形以及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1)据图可知,巴西东临大西洋,领土绝大部分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地处五带中的热带。
巴西地形分两部分,南部是巴西高原,北部是亚马孙平原,主要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该河流流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有:提供木材、药材、食品等;环境效益有: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等。
(4)人们对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持有不同的观点,应保护性开发;因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对环境的影响巨大,要进行合理的开发,时刻注意保护,实现当地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20.答案:(1)出口;(1分)进口;(1分)中国;(1分)
(2)亚马孙;(1分)
(3)
(4)变暖;(1分)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所以要加强国际合作;(2分)
解析:本题考查巴西大豆生产、巴西对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等。
比较巴西外贸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可得,2015年以来一直是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巴西2020年对外贸易最大的对象国是中国,其次是美国。
巴西的大豆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产地主要位于巴西高原,近年来开始向图1中甲所在地区扩展,该地区位于亚马孙平原,该地形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巴西施用化肥农药和砍伐森林植被,增加耕种面积都会使大豆产量增加;施用化肥农药会造成土壤、地下水受污染;砍伐森林植被会降低森林环境效益,所以巴西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4)近几年来热带雨林面积急剧减少,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为减轻这一现象带来的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所以要加强国际合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