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7张PPT。第一单元 课时作业(五)
(对应学生用书P23)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北渚(zhǔ) 潺湲(chán) 修葺(qì)
B.江皋(ɡāo) 庑门(wǔ) 伯仲(zhònɡ)
C.衣襟(jīn) 祠堂(cí) 酌酒(zhuó)
D.踯躅(zhú) 渲染(xuān) 衣袂(mèi)
解析:D项,渲应读xuàn。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感慨 凛然 平仄 抑扬顿挫
B.概括 宣泄 斟酌 独当一面
C.坐落 赋予 松弛 凭心而论
D.脉搏 伫立 温馨 山清水秀
解析:C项,“凭心而论”应为“平心而论”。
答案:C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佳期兮夕张 期:约会
B.遗余褋兮澧浦 遗:赠送
C.两朝开济老臣心 济:扶助
D.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兄弟长幼的次序
解析:伯仲: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
答案:D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春秋时期楚国人,名平,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
B.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人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为“李杜”。
C.陆游,号放翁,宋朝著名诗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他的名句。
D.鲍照,字明远,东海人,七言诗在他那里有了显著的发展。
解析:A项,屈原为战国时期的楚国人。
答案:A
5.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
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解析:例句与A、B、D三项纯用名词性意象连缀。
答案:C
二、课内阅读
阅读陆游的《书愤》,回答6~8题。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6.全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赤心为国,却壮志难酬,抒发了诗人痛心疾首的感情。
7.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诗人报国志愿至老不移,壮心不已,仍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
8.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请你试着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联上句写实,回忆年轻时的天真单纯;下句以实写虚,“中原北望气如山”,用有形的“山”来形容无形的“气”,突出“气”的坚毅、豪迈、轩昂。颈联上句“塞上长城”写理想,气势雄伟,意境高远,从大处远处落笔,是虚写;下句“镜中衰鬓”写现实,感情沉郁,格调凝重,从细处近处用墨,是实写。在虚实的映衬中,加重了诗歌雄壮悲愤的基调。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9~10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10.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2013·河南省豫北三校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
蝶恋花①
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 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汉代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而作。
11.首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案:①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②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③触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对即可)
12.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答案:①作者被罢官即将回家,满腹韬略却无用武之地,表达了对抗金大业难以为继的悲哀。②借用汉代扬雄作《长杨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愤慨。
四、语言应用
13.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补充语句。
阅读古典诗词,你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读陆游、辛弃疾,你明白了什么是爱国情怀;读杜甫、白居易,你懂得了什么是忧民情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着,品着,渐渐地,你已经和诗人融为一体了,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
答案:示例:读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叫寄情山水
14.(2013·淄博市高三复习阶段性检测试题)某校高三(6)班要召开“我的梦·中国梦”的主题班会,请你以班会主持人的身份,拟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1)主题鲜明,将“我的梦·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2)符合班会主持人的身份;(3)80字左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准确能力。本题是拟写开场白,从题干中要明确:①主题是什么,②语言要得体、准确、简洁,③最好追求文采。
答案:示例:千千万万个“我的梦”汇聚成一个“中国梦”,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付出。请问同学们,如何通过实现你的梦来为中国梦的实现助力?请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