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1、教材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苗岭的早晨》是1974年白诚仁先生特意为俞逊发新发明的口笛”创作的曲目,曾被中国艺术团在世界演出,享誉海外。1975年由作曲家陈钢创编成为小提琴曲。乐曲短小精悍,曲调热烈明快,描绘了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既保留了原口笛音乐的特色,又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特性,并吸收了二胡的滑音、笛子的花舌等我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展示了热情奔放的苗家舞蹈,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音域宽广、情感丰富、对比明显,在中国小提琴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大多数活泼、积极向上。这学年是他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音乐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各种音乐要素、音乐体裁都比较了解。能听辨一些常用的演奏乐器的音色,能视唱一些简单的乐谱等。这些都为课堂内的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4、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5、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苗岭的早晨》 第2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四年级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目标:聆听《苗岭的早晨》,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想象力。欣赏歌曲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艺术表现目标:通过听赏《苗岭的早晨》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培养学生区分乐曲段落的能力和音乐的记忆力,感受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创意实践目标:通过聆听、感受、模唱等活动能够分辨《苗岭的早晨》的乐曲结构,感受不同部分的音乐情绪。通过划旋律线条、律动等方法表现歌曲。文化理解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体验和描绘出作品所刻画的形象,充分理解音乐的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扩大学生的视野。
重点 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培养学生区分乐曲段落的能力和音乐的记忆力,感受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难点 通过聆听、感受、模唱等活动能够分辨《苗岭的早晨》的乐曲结构,感受不同部分的音乐情绪。通过划旋律线条、律动等方法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导入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飞歌吗?生:是不是少数民族的歌曲师:没错,《飞歌》是苗族歌曲的一种师:让我们通过歌曲来感受一下苗族飞歌 学生认真听,回答老师的问题。 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师:听过飞歌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由飞歌为素材创作的乐曲《苗岭的早晨》 背景简介作者简介随琴哼唱《歌唱美丽的家乡》,请记住这段旋律,在之后的学习中找到它。聆听《苗岭的早晨》你在乐曲中听到了什么声音?如此清脆的鸟叫声是会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5、聆听《苗岭的早晨》1)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2)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6、音乐知识——竹笛7、聆听《苗岭的早晨》A部分1)这段乐曲是什么速度?2)这段乐曲情绪是怎样的?3)A部分你是否觉得熟悉呢?与哪首歌相似?A部分与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相似,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飞歌”主题。4)A部分是什么拍子?5)A部分表现了什么呢6)学生跟随钢琴哼唱乐曲主题。8、聆听《苗岭的早晨》B部分1)跟第一部分比速度有什么变化?2)这段乐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3)聆听《苗岭的早晨》B部分a片段这段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这段乐曲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跟随钢琴哼唱乐曲主题。4)聆听《苗岭的早晨》B部分b片段这段音乐你觉得熟悉吗?这段音乐是怎么表现这个主题的?5) 聆听《苗岭的早晨》B部分c片段小提琴是在哪个音区演奏的?旋律的速度和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9、聆听《苗岭的早晨》A’部分1)这一段与哪一段乐曲相似?2)仿佛又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10、完整聆听《苗岭的早晨》请同学们将乐曲三部分的速度、情绪以及所表现的场景进行归纳总结。11、让我们完整的欣赏《苗岭的早晨》同学们可以随着音乐轻轻哼唱 学生认真听,回答老师的问题。1、欣赏乐曲,回答问题2、通过反复聆听欣赏体会乐曲内涵。3、用心体会乐曲情感回答老师的问题。 通过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通过欣赏、演唱你们是不是对《苗岭的早晨》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把这首乐曲用不同形式展现出来,演绎到我们的课堂中吧。1、根据对乐曲的内容认识,分组创编属于自己组的舞蹈,根据每一段乐曲情绪的不同,创编不同的舞蹈,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吧!2、请同学们分组,一组飞歌主题,一组利用打击乐器为乐器伴奏,请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积极参与小组演唱并展示表演。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以及个人的才能,比一比哪组唱得好。 用分组活动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以及参与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以创编的形式来进行扩展延伸,利于培养学生创作的灵感与兴趣,并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拓展知识 我们今天学习的《苗岭的早晨是1975年由作曲家陈钢创编成为小提琴曲,最初是1974年白诚仁先生特意为俞逊发新发明的口笛”创作的曲目 为学生拓展关于歌曲的知识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欣赏《苗岭的早晨》,取自贵州黔东南苗族飞歌的音调,具有苗族飞歌优美、质朴、高亢、委婉的特点,小提琴独奏来诠释苗族人民乐观开朗、热情豪放的民族性格。使同学们了解了苗族的“飞歌”以及苗族的风土人情,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可以了解更多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 通过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板书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