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将相和
第一课时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他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记载了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是“二十五史”之首。
司马迁与《史记》
他曾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遭受贬职。
但仍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就称这部作品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后世考古宝贵的文献资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
1.快速默读课文,记录下你读课文需要几分钟?说一说你了解哪些内容?
2.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通过课文内容自测卡,了解内容:
①《将相和》的故事发生在:A. 春秋 B. 战国 C. 秦朝
②渑池会上,蔺相如要求秦王:A.击缶 B.鼓瑟 C. 唱歌
③“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
A.蔺相如对廉颇说的 B. 蔺相如对手下人说的 C.蔺相如对赵王说的
④课题“将相和”中的“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和是什么意思
检查初读情况
璧
学习生字
臣
蔺
强
诺
划
辱
罪
廉
抵
御
辞
擅
卿
削
袍
多音字
强
qiǎnɡ( )
强人所难
qiánɡ( )
坚 强
jiànɡ( )
倔 强
huá( )
划
huà( )
计划
剥 削
削
xiāo( )
xuē( )
削苹果
剥 削
我会认
将相和 蔺相如 廉颇 抵御
推辞 侮辱 和氏璧 击缶 上卿 战袍 擅自 允诺
积累词语
无价之宝 完好无缺 绝口不提
怒发冲冠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怒目圆睁 厉声呵斥 毫不示弱
理解词语
绝口不提:
无价之宝:
同心协力:
形容物品特别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因回避而不说。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推 辞:
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失 信:
现在常用来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本课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
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
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
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答应别人的事没有做到,失去信用。
示 弱:
表示对方弱,不敢较量。
抵 御:
抵挡,抵抗。
会写生字
召
臣
议
缺
左无出头
宫
献
诺
典
抄
罪
怯
拒
荆
左右结构
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要求: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几个故事?每个故事分别对应哪几个自然段?
完璧归赵(1—9自然段)
渑池之会(10—14自然段)
负荆请罪(15—17自然段)
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经过学习,本文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个故事的内容吗?
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发展
起因
蔺相如在“完璧归赵” 和“渑池会面”上立功被封了官,位居廉颇之上,这引起了廉颇的不满。后来廉颇认识到自己的狭隘,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和蔺相如才重归于好同心协力保卫赵国。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第一和第二个故事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品读完璧归赵
1.自由读1至9自然段,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用横线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拓展延伸
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两个故事。
课后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2.复述“完璧归赵”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