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重难点综合自检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蚌(fēng)壳 似(shì)的 山冈(ɡānɡ)
B.绰(chāo)起 迸(bèng)出 燕(yān)园
C.腰胯(kuà) 倚(yǐ)着 擒(qíng)拿
2.“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是为了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
B.诸葛亮把船敢逼近曹操受箭,说明诸葛亮对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
C.诸葛亮用这种方法去受箭说明了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不仅有丰富的天文知识,还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D.诸葛亮把船敢逼近曹操受箭,说明诸葛亮胆大妄为,瞧不起曹操。
3.《西游记》中最能反映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故事是( )
A.真假美猴王 B.悟空拜师 C.大闹天宫 D.三借芭蕉扇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为了明天的六一庆祝活动,同学们已经把教室都布置好了。
B.我们耐心探听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C.他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这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陌生人。
D.“这个师傅派头十足,就是不知道活儿干得怎么样。”我在心里嘀咕着。
5.下面对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哲人说,你想的对象大,心就大;你想的对象小,心就小。
②空间小,心就会像小水洼,即使一阵微风也能使之心神不宁;空间大,心便会像海一样,装得下十二级飓风、万丈狂澜。
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灵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襟怀。
④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行,它需要心灵有足够大的空间。
⑤也就是说,心里面想着绝望、仇恨,与怀着向往、宽容,其心灵空间截然不同。
A.④③②①⑤ B.①⑤②③④ C.④②①⑤③ D.①②⑤④③
6.下列不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
A.钱、材、消、熔
B.放、鸭、刎、颈
C.采、笔、尖、灶
D.柴、酱、盆、瓮
7.下列不是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成语的一项是( )
A.草船借箭 三顾茅庐
B.如鱼得水 单刀赴会
C.鞠躬尽瘁 乐不思蜀
D.调兵遣将 龙潭虎穴
二、信息匹配
8.用 “ ”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幔子(màn wàn) 弓弩手(nú nǔ) 丞相(chéng céng)
都督(dū dōu) 擂鼓(léi lèi) 瑕不掩瑜(yú yù)
水寨(zài zhài) 妒忌(yǐ jì) 惩罚(chéng chěng)
翎毛(yǔ líng) 擂台(léi lèi) 既然(jí jì)
调度(tiáo diào) 丞相(chéng céng) 呐喊(nèi nà)
9.从武松的言行中体会他的性格特点,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勇猛 B.豪放 C.胆大,无所畏惧
D.机敏 E.心细 F.倔强,爱面子
(1)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
(2)便有大虫,我也不怕。( )
(3)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
(4)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闪,闪在大虫背后。( )
(5)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
(6)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 )
10.选出下列人物的特点。(填序号)
宝玉( ) 黛玉( ) 紫鹃( ) 宝钗( )
A.体弱多病 B.敢说敢做,善于观察
C.天真直率 D.性情随和,能笼络人心
11.给“用”选择正确的解释。(只填序号)
用:①用处。 ②运用,使用。 ③花费。 ④需要。
(1)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
(2)我自有妙用。( )
(3)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
(4)不用问,去了就知道。( )
12.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下面这段话的括号里(填序号,不能重复)。
A. 高瞻远瞩 B.口若悬河 C. 神机妙算
D. 夸夸其谈 E.阴谋诡计 F. 诡计多端
诸葛亮( ),他断定刘备与孙权联合抵抗曹操,可以三分天下。诸葛亮亲自去东吴见孙权,在会谈中,他( ),舌战群儒,终于促成了孙刘联盟。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几次耍弄( ),要置诸葛亮于死地,但都没有得逞。诸葛亮的( )使周瑜不得不佩服。
三、语言表达
13.五(1)班正在开展“读名著,论英雄”的实践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完成练习。
(1)“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请写出两个与其相关的故事。
人物:_________故事: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句子。(要求:①句式相近;②人物、情节与作品相符)
例:翻开《西游记》,我说:“英雄要明辨是非,当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时候,他就是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口语交际。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如果班级准备分组表演课本剧,你是你们组的小组长,你会选择哪一篇课文呢?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14.本文选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15.那只大虫前爪按在地上,和身望上( ),武松只( );大虫把腰胯( ),武松只( );大虫把虎尾倒竖起来( ),武松却又( )。
16.选文中画”——”的句子把老虎__________表现得淋漓尽致。画“﹏﹏”句子中,把 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
17.从武松面对大虫的进攻,只用了一个动作“闪”,可以看出武松的( )(填序号)
A.机警敏捷 B.无所畏惧 C.胆大心细
阅读
草船借箭(片段)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8.选段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塑造周瑜和诸葛亮的形象,下面最能概括选段中周瑜特点的是( )
A.疾恶如仇 B.忠厚老实 C.妒贤嫉能 D.神机妙算
19.下列对画“——”句子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周瑜信任诸葛亮,想把造箭的任务交给诸葛亮。
B.周瑜心怀妒忌,设下陷阱,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接下造箭任务。
C.军中缺箭,周瑜特别着急,只好请诸葛亮帮忙。
D.军情紧急,周瑜知人善任,委托诸葛亮造箭。
20.根据提示写一写人物心中所想。
(1)诸葛亮说“愿意立下军令状”时,心中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很高兴,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军令状”指接受任务时所做的按时完成任务的保证。诸葛亮的军令状该怎么写?
五、书面表达
22.习作。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惑,感想要真实、具体。题目可以是“读《×××》有感”或“《×××》读后感。3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蚌(bàng)壳
C.擒(qín)拿
2.D
【详解】此题考查课文段落语句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做说明了诸葛亮对曹操对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为了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
3.C
【详解】《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d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
4.B
【详解】此题考查词语搭配的能力。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解答。
B.我们耐心探听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探听”应改为“倾听”或“聆听”
5.C
【详解】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6.C
【详解】此题考查形声字的掌握。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
C.采:会意。从爪从木。
笔:会意。从竹,从聿。
尖:会意。从小,从大。
灶:会意。从火从土。
7.D
【详解】D. “调兵遣将”和“龙潭虎穴”都出自于《水浒传》。
8.màn nǔ chéng
dū léi yú
zhài jì chéng
líng lèi jì
diào chéng nà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幔子,读màn zi:意思是帘子。
弓弩手,读gōng nǔ shǒu:古代使用弓或弩的士兵。
丞相,读chéng xiàng: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都督,读dū du :(名)古时的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擂鼓,读léi gǔ:汉语词语,意思是急击鼓。
瑕不掩瑜,读xiá bù yǎn yú:意思是玉上的疵点掩盖不了美玉的光彩。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多于缺点。
水寨,读shuǐ zhài:水边用于防卫的栅栏、营垒。
妒忌,读dù jì:意思是指在某人想法中,某种重要关系被第三者所破坏衰弱或影响,或者别人拥有自己没有的某种资源或特点。
惩罚,读chéng fá:意思是惩戒;责罚;处罚。
翎毛,读líng máo:(名)①羽毛。②指以鸟类为题材的中国画。
擂台,读lèi tái:指旧时比武所搭的台子。
既然,读jì rán:既然是连词,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常用“就”、“也”、“还”等配搭。
调度,读diào dù:⒈ 调动;安排人力、车辆。
丞相,读chéng xiàng: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呐喊,读nà hǎn:声音非常大地喊叫以帮助增加威势。
9. B C F D A E
【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1)这是对武松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豪爽,倔强的性格特点。因此选择B。
(2) “便有大虫,我也不怕。”当店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以防猛兽,但武松照样不怕,这表现其豪放、倔强、胆大、无所畏惧的性格特点。因此选择C。
(3)“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这是武松的心理描写,体现出武松倔强,爱面子的性格特点。同时这样更能突出以人搏虎充满危险,显得更加真实,为下文突出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做铺垫。因此选择F。
(4)武松打虎中的“闪”是相应于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而言的,一个是身经百战的壮士,一个是杀人如麻的大虫,“闪”字体现了武松的动作敏捷,在老虎手下动作奇快,写出了武松准确的判断力,说明武松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因此选择D。
(5) 这是武松打虎时的动作描写,打了几拳,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可以看出武松武艺高强,非常勇猛,因此选择A。
(6)武松打完虎后,生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可以看出来武松心细的性格特点。因此选择E。
10. C A B D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掌握。
(1)宝玉。:1、贾宝玉比较叛逆,他不喜欢读书,且对读书上进、追求功名利禄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2、贾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而且尊重女性,平等待人。3、贾宝玉天真又直率,善良又多情,不仅对林黛玉痴情,对一切少女的美丽与聪慧都很赞赏,对她们不幸的命运也有深切的同情。故选C。
(2)黛玉:林黛玉是一个极具叛逆性格的人,且多愁善感、悲凉、忧郁,但又是一个才华横溢、聪明机智、体弱多病的人。故选A。
(3)紫鹃:勇敢、真诚、多思、聪慧、无私果敢,聪慧率真成了其中为数不多的没有奴性而又有独特个性的女孩,是红楼中精神比较健全,品格比较高尚的女性。故选B。
(4)宝钗:受得富贵,耐得贫穷,才清志高,洁身自好,圆融通透,给多于取,聪明圆滑,有懂的人情世故,很容易就可以凭借着自身让周围的人喜欢。故选D。
11. ② ① ④ ④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
(1)此句是说:水上交战,使用什么兵器最好。“用”:使用,故选②。
(2)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处。“用”:用处,故选①。
(3)此句的意思是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需要。用:需要,故选④。
(4)此句的意思是不需要问了。用:需要,故选④。
12. B B E 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A. 高瞻远瞩: 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B.口若悬河 :形容口才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C.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D. 夸夸其谈 :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E.阴谋诡计:暗地里做坏事的计谋。
F. 诡计多端: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结合语境,可知,诸葛亮高瞻远瞩,他断定刘备与孙权联合抵抗曹操,可以三分天下。诸葛亮亲自去东吴见孙权,在会谈中,他口若悬河,舌战群儒,终于促成了孙刘联盟。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几次耍弄阴谋诡计,要置诸葛亮于死地,但都没有得逞。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使周瑜不得不佩服。
13. 孙悟空 大战红孩儿 大闹天宫 翻开《三国演义》,我说:“英雄要沉着冷静,当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时候,他就是英雄。” 我选择《故乡》,因为只是一个很经典的故事,非常的有吸引力。
【详解】(1)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积累。
写出在“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并写两个与这个人有关的故事。如:诸葛亮 《草船借箭》、《火烧赤壁》。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根据例句可知,仿写的句子应与名著的内容有关,句式是:……(名著的名字),我说:“英雄……,当……的时候,他就是英雄。”人物和情节与作品相符即可。
如:翻开《史记》,我说:“英雄要懂忍让,当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时候,他就是英雄。”
(3)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学生根据所选的文章,说出选该文章的原因即可,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故事情节,答案合理即可。
如:我会选择《武松打虎》这篇课文,因为这篇课文可以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人类遇到猛兽要临危不乱,所以这篇课文用来做戏剧非常合适,可以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武松遇到老虎的惊险场面。
14. 水浒传 施耐庵 15. 一扑 一闪 一掀 一躲 一剪 闪在一边 16. 叫声的洪亮 虎尾 铁棒 虎尾的结实有力 17.A
【解析】14.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从选文的内容可知这段是描写武松打虎的内容。“武松打虎”是《水浒传》中的经典片段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15.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题干列出的内容总结了老虎进攻的招数和武松应对的方法。同学们结合选文和题干的信息,用选文的词语填空即可。
那只大虫前爪按在地上,和身望上(一扑),武松只(一闪);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只(一躲);大虫把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6.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句子“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描写的是老虎吼叫的情景,老虎一吼,就像是天上突然打了一个强烈的雷电,使得山冈都在振动。这句话体现了老虎的叫声十分响亮,震耳欲聋。
句子“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将老虎的尾巴形容成铁棒,“铁棒”这一词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老虎的尾巴十分结实有力。
17.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闪”在文中的意思是“闪避”。武松在面对老虎的进攻,并没有选择正面交锋,而是在等待好时机将老虎一举拿下。武松在等待好时机进攻时,他只用了一个动作“闪”,而且每次都能成功躲避老虎的进攻,这体现了武松的机警敏捷。故选A。
武松知道自己与老虎的体型相差较大,且认为没有十足的胜算才选择“闪”这一招来应对老虎的进攻。因此,武松面对大虫的进攻,只用了一个动作“闪”并不能体现出武松具有无所畏惧和胆大心细的特点。
18.C 19.B 20. 现在联吴抗曹,也需要箭,我就将计就计,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先打击一下周瑜的锐气,让他心服口服。 诸葛亮三天肯定造不出十万支箭,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到时候完不成任务,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定他的罪了。 21.
【解析】18.本道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
阅读文中“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等句子可知,文段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塑造周瑜这个人物形象,从选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周瑜具有嫉贤妒能、阴险狡猾的性格特点。
19.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理解这句话我们要从故事的写作背景出发,由“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可知,背景中介绍当时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华,想陷害他,所以他才会这样说。故选B。
20.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想象写话的能力。
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人物心理可能想的话写出来。完成时要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写话。
(1)结合后面发生的事情可知,诸葛亮对三天造十万支箭是胸有成竹的,他“愿意立下军令状”时心里想内容可围绕“将计就计,挫周瑜锐气”来写。
(2)周瑜“很高兴”是因为:他以为奸计得逞,他认为诸葛亮三天是不可能造好十万支箭的,立下军令状,就可以以军法的名义除去诸葛亮。故可围绕“能假借造箭来加害诸葛亮”来写。
21.本道题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并按照题中已给的军令状的格式来写即可。内容可围绕“承诺造箭,后果自负”来作答。
22.范文:
读《西游记》有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收获了许多。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一起护着东土大唐来的和尚--唐僧,到西天拜佛求经的故事。他们一路上斩妖除魔,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这本书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各有特点:唐僧性情温和,心地善良,但是他人妖不分,经常错怪孙悟空;沙僧为人忠厚,可本事不是那么的大,他总会说:“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猪八戒好吃懒惰,但是打起妖怪来却是棒棒的,他的口头禅是:“好你个妖怪吃俺老猪一耙”;最厉害的当然是孙悟空了,他本领高强,但是脾气暴躁,经常欺负猪八戒,叫他“呆子”,有时还会揪他的耳朵。但是他不怕困难,忠心耿耿地保护着唐僧去西天取经,打败了“白骨精”、“牛魔王”和“金角大王”等许多妖怪。他做事从不放弃,令我佩服。
读了《西游记》之后,我想到了自己: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会退缩,不敢迎难而上,因此我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今后我要向孙悟空学习,遇到困难勇敢面对并战胜它,争取更大的进步。
同时我想起了一句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一定要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话题作文。
根据题干的内容,要描写的是一篇读后感。注意根据题干的内容进行描写,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第一段:写清读书的时间、书名和总的感受。(我受益匪浅。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用三五句话概括中心思想。(先写主要内容再写讲明的道理或人物的品质)
第三段:举由这一道理或品质想到的正面事例(古代、现代、身边的事例自己的事例)
第四段:举由这一道理或品质想到的反面事例(古代、现代、身边、自己的事例)
第五段:发出号召、倡议。正反事例,不要同是古代或同是现代的,最好有层次感,比如举雷锋的为人民服务,再举自己的自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