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重难点综合自检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琥珀(pò) 渗出(shèn) 隧道(suí) 先驱(qū)
B.松脂(zhī) 澎湃(bài) 头颅(lú) 宛如(wǎn)
C.拂(fú)拭 俯身(fǔ) 栖息(qī) 实践(jiàn)
D.埋在(mái) 粘稠(nián) 开辟(pì) 揽月(lǎng)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推侧 笨重 迟钝 鸽子 B.响午 未期 祥细 需要
C.随道 形态 理没 膨胀 D.前枝 鸟冀 具备 不懈
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子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纳米技术在我们身边。
B.纳米技术怎么可能不在我们身边呢?
C.纳米技术在我们身边吗?
D.纳米技术不可能不在我们身边。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些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这句话中的“应该”可以去掉。
B.《飞向蓝天的恐龙》中“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句话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C.《琥珀》这篇课文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D.《千年梦圆在今朝》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国庆节那天,天安门广场上成千上万只和平鸽一起飞上蓝天,场面壮观极了!
B.恐龙化石的残缺部分终于修补好了,大家震耳欲聋地欢呼起来。
C.这句话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认识深刻,发人深思。
D.这件事我无能为力,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
6.阅读科普作品时,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阅读时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科技术语,要运用课上学过的方法,试着去理解。
B.读完后可以查一查,书中谈到的一些科学问题。
C.我们还可以查一查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
D.看了《十万个为什么》,我们可以试试用煤油来灭火。
7.我能把下面语序混乱的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 )
( )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菜,只见月光像泉水似的倾泻下来。
( )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听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
( )太阳忽然跃出山顶将露珠照散的时候,农人们也就下田干活了。
( )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
( )太阳下山了,菜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留下的余温。
( )而当天色微明,菜园中的植物沾染了浓重的露水。
A.③④⑥②①⑤ B.④②⑥①⑤③
C.③②④①⑤③ D.③②④①⑤③
二、填空题
8.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兴起( ) 效率( )
高兴( ) 率先( )
9.变字小魔术。
例:滨——(宾)(宾馆)
减——( )( ) 挺——( )( )
例:中——(肿)(肿胀)
正——( )( ) 刘——( )( )
10.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① ( )( )如生 ②轻歌( )舞
③ ( )夺天工 ④居高( )下
⑤( )雀无声 ⑥余音( )梁
⑦震耳( )聋 ⑧全神( )注
(1)以上词语中互为反义的一对词语是:( )——( )(填序号)
(2)形容技巧高超的词语是( )。(填序号)
(3)再写两个与①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科学家们关于鸟类由_____演变而来的假说,始终缺乏强有力的证据。直到_____世纪末期,辽西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此研究涂上了____之笔。我说,这是科学家___的结果,所以我们一定要_____科学的高峰。
三、语言表达
12.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新闻标题。(不超过15字)
疫情期间,在北京,由5G驱动的无人机在国家体育场附近发放口罩;在广州,数百辆无人驾驶汽车不停地对街道进行消毒;在南京,一些高中利用5G技术进行了远程考试。医疗领域发现了5G的更多用途,有100多家采用了5G系统的医院在疫情期间进行了线上医疗会诊。(摘编自《参考消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通过阅读文章《琥珀》,大胆想象,还原现场,我们整体了解了琥珀的形成过程。那推测的依据是什么呢?请阅读课文和课本第19页的“阅读链接”,找出作者的推测依据。
推测情形(用原文语句回答) 推测依据
①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②琥珀是由松树等树木分泌出的树脂形成的,在炎热的天气下,树脂才会滴落。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
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随着越来越多相关化石的发现,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
14.写出“五彩斑斓”的近义词。
________ ________
15.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这一历史进程”,并填空。
“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________、________的漫长历史过程。
16.选段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写( )
A.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全面揭示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B.猎食性恐龙演化为鸟类的进程。
C.科学家们工作的艰辛。
17.结合选段,提出一个问题,并试着解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专项训练。
动物的睡眠
①大多数动物的睡眠姿势都是长期演变而来的,因为动物睡觉的时候处在最危险的状态,它们会寻找最安全的睡眠姿势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②蝙蝠是夜行动物,终日倒吊着睡觉,用翅膀把自己包裹起来,远远看去,就像黑色的塑料袋。食蚁兽蜷着身体睡,而且把尾巴盖在身上,就像一块厚厚的毯子。树獭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懒的动物,它们都是挂在树上睡觉的,好像一丛枯叶似的。猴子总在树上睡觉,入睡时用两臂紧抱住树干,蜷缩成一个圆球,与树干融为一体。刺猬睡觉时,全身都会缩成一个圈,只露出鼻孔透气,身上的尖刺也会全部竖起来,像一个坚硬的榴梿,所以在刺猬睡觉的时候,没有动物敢去碰它。
③各种动物睡眠的时长也不一样。蝙蝠能够很容易地进入持续20小时左右蛰伏状态的睡眠;大象一夜只睡2~3小时;羚羊只睡1小时左右。科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哺乳动物睡觉时间的长短和睡得好不好同动物的体重及其所处环境有关。一般说来,小动物比大动物睡的时间长些,捕食其他动物的动物比被捕食的动物睡得更踏实些。
18.阅读后,乐乐提出了许多问题,请选择其中一个问题,选用锦囊的方法,尝试帮他解答。
选择的问题(填序号):__________ 选用的办法(填序号):__________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你从内容或写法方面提出一个问题并尝试解决。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解决问题。
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0.习作练习。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就因为他青少年时期敢于异想天开。让我们也像牛顿那样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自己 的奇思妙想。题目自拟。
供参考的题目:①未来的汽车 ②我是一个发明家 ③空气面包 ④我的家在月亮上 ⑤未来战士——机器人 ⑥陆海空三用车 ⑦十果树
参考答案:
1.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琥珀,hǔ pò;渗出,shèn chū;隧道,suì dào;先驱,xiān qū。
B.松脂,sōng zhī;澎湃,péng pài;头颅,tóu lú;宛如,wǎn rú。
C.拂拭,fú shì;俯身,fǔ shēn;栖息,qī xī;实践,shí jiàn。
D.埋在,mái zài;粘稠,nián chóu;开辟,kāi pì;揽月,lǎn yuè。
2.B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
A项“推侧”应改为“推测”。
C项“随道”应改为“隧道”;“理没”应改为“埋没”。
D项“前枝”应改为“前肢”;“鸟冀”应改为“鸟翼”。
3.C
【详解】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A.结合题干来看表达的是肯定句式,指:纳米技术在我们身边。
B.结合题干来看运用了反问的方式表示肯定,指:纳米技术在我们身边。
C.结合题干来看运用了疑问的句式,并没有体现“纳米技术在我们身边。”
D.结合题干来看运用了双重否定的句式表示肯定,指:纳米技术在我们身边。
所以C是错的。
4.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BCD说法正确。
A.“一些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这句话中的“应该”不可以去掉。“应该”表示推测,说明在没有找到确切证据之前,不能确定。这体现出语言的准确性。
5.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成千上万,意思是形容数量很多,数不胜数。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点睛之笔,是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
无能为力,意思是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力不能及。
B项中,“震耳欲聋”与“欢呼”词序不当。
6.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的积累能力。
D选项有误,灾火要遵守其物理原理:物体燃烧必须具备四大条件,可燃物、温度、燃点,氧气。用水灭火就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以至不再燃烧。汽油、煤油、柴油的密度比水的小,它们能浮在水上面,不能降低其温度,达不到灭火的目的。
7.A
【详解】此题考查句子排序。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句子的顺序。
按照时间顺序可知:“太阳下山了,菜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留下的余温。”此句写太阳下山时菜园的景象,可知此句为首句;“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为第二句,写的是月光下菜园的景象,此句也是总领句;“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菜,只见月光像泉水似的倾泻下来。”此句为第三句,“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听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此句为第四句;“而当天色微明”为第五句;“太阳忽然跃出山顶将露珠照散的时候”为第六句。
所以语段顺序为:③④⑥②①⑤。
8. xīng lǜ xìng shuài
【解析】略
9. 咸 咸菜 廷 宫廷 政 政府 浏 浏览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和组词。
“减”的部首是“冫”,去掉之后是“咸”,组词有咸淡、咸与维新、咸津津、咸盐、咸水湖、咸菜
“挺”的部首是“扌”,去掉之后是“廷”,组词有朝廷、宫廷、宫廷政变、教廷、小朝廷、天廷、廷议
“正”加偏旁可以组成:整、政、症、证、征、歪、怔、焉
“刘”加偏旁可以组成:浏,组词有浏览、浏阳
10. 栩 栩 曼 巧 临 鸦 绕 欲 贯 ⑤ ⑦ ③ 熠熠生辉 欣欣向荣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补全和理解。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加上柔和的舞蹈。
巧夺天工:人的精巧胜过天然,比喻技艺高超巧妙。
居高临下:立足高处,俯向下边。形容不可阻挡的形势。也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余音绕梁:歌唱停止后,余音好像还在屋梁上回旋,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都快要把耳朵震聋了。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1)互为反义词的是“鸦雀无声”和“震耳欲聋”,都和声音有关,即⑤和⑦。
(2)形容技巧高超的词语是“巧夺天工”,即③。
(3)①词语结构是AABC,这样结构的词语有:头头是道、念念不忘、斤斤计较。
11. 恐龙 20 点睛 坚持不懈 努力攀登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徐星写作的一篇科普文章,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再现了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代,以及由此推想出的恐龙飞向蓝天、变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上的重大发现,又唤起人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科学家们关于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始终缺少强有力的证据。直到20世纪末期,辽西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此项研究涂上了“点睛”之笔。我说,这是科学家探索研究的结果,所以在科学面前一定要实事求是才行。
12.5G产业“战疫”表现亮丽
【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标题。
读题可知新闻主要写的是5G技术在疫情期间大放光彩,运用在发放口罩、消毒、远程考试、线上医疗会诊等方面,因此可以概括标题为:5G技术表现亮眼。
13.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这块琥珀里有一只苍蝇和一个蜘蛛,它们都完好无损。 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被泥沙等沉积物掩埋在地下深处并经历持续的高温和高压可以使硬树脂石化成琥珀。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琥珀》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作科学小品。作者柏吉尔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力,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现的过程,评判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课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示例:
推测情形: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树林。推测依据:必须是夏天,天气很热,松树才能渗出松脂。
推测情形:树林里又高大的松树。推测依据:如果不是大松树,就不会渗出松脂。
14. 五光十色 五彩缤纷 15. 学会飞翔 飞向蓝天 16.A 17. 为什么说鸟儿是由恐龙演化来的? 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解析】14.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本题中五彩斑斓意思是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填空。根据原文内容“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可以得出“这一历史进程”是指恐龙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飞向蓝天的漫长历史过程。
1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描写,根据文段的内容进行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是写恐龙的演变和进化的历程以及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越来越近了。
17.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据短文的主要内容写出自己的问题和回答即可。例如文段中对恐龙的描写,可以提问说为什么说鸟儿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根据文段内容“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可以得出答案是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18. ② D 鹤、鹳、鹭等长腿鸟总是单脚独立而睡,累了再换另一只脚。 19. 示例:各种动物睡眠的时长为什么不一样? 联系上下文并查阅资料 因为不同动物有各自的生活习性,它们的体重和所处环境等不同,而且捕食动物和被捕食动物的防御能力也不同。
【分析】18.本题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本题,最重要的是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联系上下文”运用的前提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阅读上下文找到最关键的信息;“结合生活经验”运用的前提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与自己的生活联系紧密;“运用课外知识”运用的前提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与自己的知识积累有关;“查阅相关资料”运用的前提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用前几种方法得出答案,需要大量的资料辅助。按照以上思路,挑选问题并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19.本题考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首先要审题,明确提问方向。从内容方面提问题,要关注主要人物(事物)、关键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事物的主要特征等;从写法方面提问题,要关注不同的写法,如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同时要注意提出的问题不能与本阅读题的其他问题重复,还要考虑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可参考第1题的三个问题和四种方法完成本题。
20.示列:
智能翅膀
“爸爸,我们出发吧。”我又一次催促爸爸。“好的、让我先给你装上翅膀吧。”爸爸边说边打开身旁的一个小皮箱,从里面取出折叠成伞形的两对翅膀。翅膀光滑平整,银灰色的面料看上去一尘不染。
爸爸将小的一对翅膀装在我背部衣服的插槽上,将安全带系到我的胸部和腹部,再将翅膀上的四条感应线分别贴在我的太阳穴和脖子上。“嘀”的一声感应器进入工作状态。爸爸叫我试着扇动一下翅膀,我双脚蹬地,拍打着翅膀轻松地飞了起来。
爸爸连忙给自己也装上了翅膀,并将小皮箱真空压缩后装在口袋里,然后拉着我的手从三十二层楼房的窗口飞了出去。
外面阳光明媚,翅膀上的太阳能聚能板用甜美的声音告诉我们:“现在是公元2060年4月20日上午8点12分,户外光线充足,可以高速飞行。”
我在学校里已经通过飞行考试,昨天刚拿到飞行证,所以对飞行还充满新鲜感。我和爸爸时而在空中盘旋,时而做一些垂直俯冲的动作,时而又像孙悟空一样翻几个筋斗。我一边飞行一边嘴里还不停地喊叫着:“爽!爽极了!”
疯狂过后,突然我又冷静下来,回过头有点担心的问爸爸:“要是翅膀出了故障,上面的安全降落伞真的会自动弹出来吗?”“那当然,自从翅膀问世以来,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成千上万的翅膀没有出过一次事故。再说我们用的是“飞驰”公司的产品质量更是可靠,你就放一万个心吧!”爸爸笑着对我说。
这时,一只小鸟从我们身边飞过,调皮的我抓住小鸟的尾巴。爸爸连忙阻止我的行为,告诫我说:“不可干扰动物!没有鸟儿,我们根本就造不出今天这样的仿生智能翅膀,再说你这样做是违反天空交通法规的。”我连忙松了手,还笑嘻嘻地对小鸟说了声“对不起”。
“博物馆已经开门了,我们还是快点去参观吧。”爸爸说。“好的”我也追不及待地想去看器龙蛋了。我们都将翅膀调节到自动导航。自动飞行状态,翅膀载着我们匀地向生物博物馆飞去。
【详解】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想发明一些神奇的的东西。如:会飞的木屋、会说话的书包……你想发明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功能?清楚地介绍自己想要发明的东西的样子、功能。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要有科学依据,力争做到合理而有创意。针对所写事物,写出它的样子、结构、优点、特性、使用方法……在这些内容中,又要有详有略,结构、特性要详细描写。
写作思路:
开头:交代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
中间:分两部分写。
(1)第一部分写发明的东西的样子:形状、颜色、大小、高低、材料等。
(2)第二部分写功能。一个功能写一段,段的结构用总分结构,即先用一句话概括功能,写在段的开头,做中心句,接着围绕中心句选材料把功能写具体。
结尾:表达早一点发明出想发明的东西的愿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