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圈养(juàn) 圈套(quān) 简陋(lòu) 野蛮(mán)
B.折磨(zhé) 折腾(zhē) 混乱(hún) 缰绳(jiāng)
C.畜养(chù) 牲畜(xù) 藤蔓(wàn) 潺潺(chán)
D.挣扎(zhēng) 挣脱(zhèng) 瞟见(piāo) 日晷(guǐ)
2.下列选项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航海 忧伤 帐蓬 仪器 B.防御 倒霉 处镜 宴会
C.隔决 介意 援救 抛弃 D.理智 缺乏 倾覆 障碍
3.下列选项中作品与作者、国籍对应不正确的——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英国
B.《骑鹅旅行记》——塞尔玛·拉格洛芙——瑞士
C.《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
4.对下列句子的描写类型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过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心理描写)
B.猫突然一跃,径直朝他扑了过去,把他摔倒在地,跳到他身上。(动作描写)
C.那是一只大黑猫,脖子下面有个白斑点。他的皮毛平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神态描写)
D.那些鸡没完没了地叫着:“他活该!他活该······”(语言描写)
5.根据课文内容,下面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语言浅显,叙事详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B.《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这篇课文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从整体入手的梗概,另一部分是从局部情节入手的精彩片段。
C.《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是一个特别淘气、顽皮的孩子,人人都讨厌他。
二、词语大观园。(21分)
1.根据语境写词语。(7分)
她独自一人在海滨散步,无名的qī liáng( )和jìmò( )之感 xí rǎo( )着她,让她感到有一点儿kǒng jù( ),甚至想找一个人liáo tiān( ),她努力 kòng zhì( )着自己的情绪,绕过沙滩上的zhà lan( ),迅速地回到了宾馆的房间。
2.选字组词。(9分)
籍 藉 书( ) 慰( ) ( )贯
漠 寞 冷( ) 落( ) 沙( )
稍 梢 ( )微 树( ) ( )纵即逝
3.用恰当的词语替换句中画横线的部分。(5分)
(1)他发现,光那样站着等待是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的,一定得想别的办法。( )
(2)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的想法。 ( )
(3)那些鸡一看见猫便住了嘴,装着注意力集中的样子在地上刨虫子吃。( )
(4)他情绪低落、失望懊丧地从牛棚里走了出来。 ( )
(5)他们中间有几只扇着翅膀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 )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练习。(10分)
1.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缩句)
2.他说:“再过来一群我就跟着他们飞走。”(改为转述句)
我既然不得不在这儿干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改为陈述句)
水渠里流水潺潺,树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仿写句子)
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个形容“安静”的句子。
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四、日积月累。(6分)
1.我到现在终于知道他是什么人了,这正应了前人说的话,真是“ , ”!
2.读书的时候不能只看文字表面的意思,要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因为“读书须用意, ”。
3.近日,我校举行了语文研讨会,会上李芳老师的“指导学生预习法”得到老师们一致认同,让我也有很深的体会。真是“听君一席话, ”啊!
4. ,近山识鸟音。
5. ,更有早行人。
五、口语交际。(5分)
玲玲是个好动又好问的孩子,在家里总是把一些玩具拆开又装上,弄得家里很乱,又爱问一些奇怪的问题······玲玲的妈妈看到很烦,总是对玲玲进行训斥,对她的问题爱理不理,以至玲玲再也不敢拆玩具和问问题了。你赞成玲玲妈妈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六、阅读理解。(23分)
(一)课内阅读。(8分)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1.用“ ”画出选文的中心句。(1分)
2.为了说明“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鲁滨逊举了哪个事例来说明?(2分)
3.选文中有很多语句表现了“困难重重”,请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4.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二)课外阅读。(15分)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到了午夜,他又搏斗了,而这一回他明白搏斗也是徒劳。它们是成群袭来的,朝那鱼直扑,他只看见它们的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还有它们的磷光。他朝它们的头打去,听到上下颚“啪”地咬住的声音,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了鱼使船摇晃的声音。他看不清目标,只能感觉到,听到,就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他感到什么东西攫住了棍子,他就此丢了棍子。
他把舵把从舵上猛地扭下,用它又打又砍,双手攥住了一次次朝下戳去。可是它们此刻都在前面船头边,一条接一条地窜上来,成群地一起来,咬下一块块鱼肉,当它们转身再来时,这些鱼肉在水面下发亮。
最后,有条鲨鱼朝鱼头撕咬起来,他知道这下子可完了。他把舵把朝鲨鱼的脑袋抡去,打在它咬住厚实的鱼头的两颚上,那儿的肉咬不下来。他抡了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见舵把“啪”的一声断了,就把断了的把手向鲨鱼扎去。他感到它扎了进去,知道它很尖利,就再把它扎进去。鲨鱼松了嘴,一翻身就走了。这是前来的这群鲨鱼中最后的一条。它们再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了。
老人这时简直喘不过气来,觉得嘴里有股怪味儿。这味儿带着铜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害怕起来,但是这味儿并不太浓。
他回到船艄,发现舵把那锯齿形的断头还可以安在舵的狭槽里,让他用来掌舵。他把麻袋在肩头圈好,使小船顺着航线驶去。航行得很轻松,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他此刻超脱了这一切,只顾尽可能出色而明智地把小船驶回他家乡的港口。夜里有些鲨鱼来咬这死鱼的残骸,就像人从饭桌上捡面包屑吃一样。老人不去理睬它们,除了掌舵以外他什么都不理睬。他只留意到船舷边没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小船这时驶来多么轻松,多么出色。
船还是好好的,他想。它是完好的,没受一点儿损伤,除了那个舵把。那是容易更换的。
他感觉到已经在湾流中行驶,看得见沿岸那些海滨住宅区的灯光了。他知道此刻到了什么地方,回家是不在话下了。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1分)
害怕——( ) 明智——( )
2.选文中老人与鲨鱼搏斗面临着哪些困难?请你简单归纳。(4分)
3.本文中老人与鲨鱼搏斗,采用的武器是 。(1分)
4.文章中最有哲理,可以作为座右铭的一句话是哪句?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3分)
5.老人虽然终于杀死了前来抢夺他的战胜品的鲨鱼,但最终拴在船头的猎物(大马林鱼)被吃光,只剩下一副鱼骨头。对这个结局,你认为老人是不是很倒霉,很不幸?(3分)
在学习和生活中,你经受过困难的考验吗?说出令你记忆犹新的一次战胜困难的经历。并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3分)
七、妙笔生花。(30分)
相信你一定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孩子,你或许读过很多古今中外的名著。哪一本给你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本书写故事梗概,注意做到故事完整、脉络清楚、语言精练、表达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