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电子备课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文档属性

名称 2.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电子备课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04 06:1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序号(2)
教学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1 本教时为第1时 备课日期2月11日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称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课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主探索、相互交流,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策略去探索算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小明为幼儿园购进迷你南瓜情境。 每箱24个 12箱 问:一共有多少个怎样列式?24×12(师板书)修改一: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南瓜是怎样摆放的?预设一:10盒南瓜在地上,2盒在手上预设二:2个一列,一共有6列预设三:6个一行,有2行2、估算提问:你能估算一下一共有多少个?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1、教学例题(1)讨论24×12的算法(2)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3)统一认识,确定最简便的方法,引导学生试写成竖式。A、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竖式;B、问:第一步算的是什么?(24×2的积,表示订2箱要多少个)怎样算的?第二步算的是什么?(24×10的积,表示10箱有多少个)怎样算的?为什么十位上的1×24得240?“4”应写在什么位上?“2”呢?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怎么算的?学习简便的方法。为什么“0”可省去不写?(在板书上把“0”去掉)修改二:总结使学生认识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实际上是用第一个乘数分别取乘第二个乘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乘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时,乘得的数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这是因为第二次相乘得到的是若干个十。2、练习3、试一试引导学生如何知道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交换乘数位置再计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总结用这种方法进行乘法验算,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1、想想做做第1、2题先请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后就校对,再说出每一步算的是什么?2、想想做做第4题找错误原因,在班级中交流。强调如何避免这样的错误。3、想想做做第6题请学生写出得数,交流并呈现得数,有错及时订正。四、回顾总结,汇报收获1、课堂总结你觉得今天所学的乘法和以前所学的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余下题。 学生根据画面情景提出问题学生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想法?学生自主练习,交流汇报学生边思考边回答,并进行讨论交流。按照统一的要求自己计算。完成试一试后验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先找出错误原因,如果有困难,可以先利用刚学的方法计算,再比较发现错误。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到亲切,激起学习的兴趣。自己提出问题,为新知的探究做好准备。设计意图:本题的情境图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根据图中南瓜的摆放,不同学生所认为的不同摆放方式会影响到他们计算南瓜总数的方法,因此这里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为接下来渗透铺垫。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过程,就会有不同的解法。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体验。再讨论,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并为深入学习竖式计算打好基础。设计意图:教师精炼的总结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做题秘诀。在不断的交流中,通过比较,选择算法的最优化。在练习的同时关注学生计算方法的准确应用,并力求达到熟练程度。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24×12=288(个)24×2=48 2 424×10=240 × 1 2 48+240=288 4 8 2 4 2 8 8 答:(略)
授后小记: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到亲切,激起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过程,就会有不同的解法,为新知的探究做好准备。在例题教授时,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体验。再让学生由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并为深入学习竖式计算打好基础。授课日期 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