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电子备课第二单元《认识千米 》
序号(14)
教学课题 认识千米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1 本教时为第1时 备课日期3月5日
教学目标:1、公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能初步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2、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察、实际估测和数学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000米。2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难点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方法与手段:光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1、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谁来说说是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2、教师:它们到底有多长呢?修改一:让学生分别用手比划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再比画一下1千米。问:为什么不能比画1千米?谁能说说你认为千米该是一个怎样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认识千米) 二、教学新知1、认识千米(1)教师出示例1: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教师:你估计千米和米之间是什么关系?(2)体验,初步建立1千米的概念:①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多少米?②那要几圈才是1千米?③你们体育课上老师会让你们跑几圈?满1千米吗?那你觉得1千米有多长?(3)结合“想想做做”第5题实地体验。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观察100米跑道,让学生以正常速度走一走100米,算一算1千米看需要多少分钟。 修改二:要求步测时,要按照正常走路的不符合速度来走,可以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一人步测,一人监督,一人计数计时,一人记录。2、拓展应用。(1)提问:1千米那么长,那你觉得它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指出:刚才大家说到的公路铁路、河流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知道是什么吗?(2)看一下20页的3张图分别说说图上的几千米分别是什么意思。指出: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可以用符号“km”表示,又叫做“公里”.三、巩固应用←)1、 “想想做做”第]题。出示题目,提问:哪种交通工具最快?哪种方式最慢?2、“想想做做”第2题。提问:计量山、楼的高度一般用什么长度单位?计量公路的长度一般用什么作单位?3、“想想做做”第3题。4、“想想做做”第4题。提问:如果把南京到上海的铁路看作1份,南京到济南的铁路有几份?南京到北京的铁路有几份? 你是怎样想的?修改二:教师引导,根据图中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估计出南京到济南,南京到背景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从图中看,如果把南京到上海的铁路长看做一份,那么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度大约有这样的2份都一点,即大约长700千米。四、总结提升,完成作业。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2、布置实践作业利用摩托车或汽车上的里程数测—测从家到学校大约是几千米。3、完成《补充习题》。 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指名回答。让学生用手分别比画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学生读一读。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学生交流,指名回答齐读20页底下方框里的话。学生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一人步测、一人监督一人计数计时、一人记录。学生说一说.指名回答后学生连线。学生填写后汇报。学生独立答题。组织交流,齐读。指名读题。学生解答后交流。指名说一说。 新知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课前先进行有关长度单位的复习,唤起学生记忆,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同时了解学生对千米的的认知程度。设计意图:说清要求,分组分工,有助于学生更好进行体验。1千米空间观念的建立,如果光凭老师的空洞说教是不行的只有加强学生的体验,才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构建1千米的观念,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带到操场上,加强体验。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重要的不是题目的得数,而要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计量公路、铁路的长度一般用千米作单位,常用(km0表示,千米又叫公里。1千米=1000米
授后小记:这节课,新知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课前先进行有关长度单位的复习,唤起学生记忆,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同时了解学生对千米的的认知程度。对于1千米空间观念的建立,如果光凭老师的空洞说教是不行的只有加强学生的体验,才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构建1千米的观念,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找时间将学生带到操场上,加强实际体验。授课日期 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