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训练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训练题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5 10:52:4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综合训练题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孱头(càn) 猥琐(wéi) 矜持(jīn) 灼灼其华(zhuó)
B.凝望(níng) 赤裸(luǒ) 粗犷(guǎng) 芳草萋萋(qī)
C.挑逗(tiǎo) 怆然(chuàng) 颤抖(zhàn) 仙露琼浆(jiāng)
D.一摞(luò) 服侍(shì) 枯槐huái 忍俊不禁(jìn)
2.下列加点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看眼前的景况,他直觉毛骨悚然,连声音也叫不出来。
B.侵华日军残杀了许多无辜的中国百姓,他们真是死得其所。
C.强国总是在弱国面前耀武扬威,历史证明:欺负别人的国家没有好下场。
D.自从他受了精神刺激后,就变成现在语无伦次的模样。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紫藤萝瀑布》一文通过对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描写,赞美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B.《一棵小桃树》一文叙述了小桃树的“身世”,同时暗写了作者自己的成长经历。
C.《外国诗二首》中的两首诗写的都是对人生的思考,第一首借用具体的形象来阐释哲理,第二首则直抒胸臆。
D.《登飞来峰》一一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和不畏艰难、立志有所作为的政治抱负。
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发展和繁荣戏曲艺术,人才是根本。要重视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首先, , 。 , 。 , 。
①一个好演员能带动一个剧团,甚至带动一个剧种的发展
②因为戏曲艺术是“角儿”的艺术,无“角儿”则无戏
③培养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虽然不易
④要重视培养戏曲表演领军人才
⑤进而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
⑥但对于戏曲传承和繁荣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A.④②①⑤③⑥ B.③⑥①②④⑤ C.①⑤②④③⑥ D.④①②③⑥⑤
5.古诗文默写。
题目 作者 名句 意蕴
《陋室铭》 刘禹锡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往不俗
《游山西村》 陆游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处逢生
《望岳》 杜甫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志存高远
6.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抒发情怀】
(1)请仿照前后句式再写一句表现爱国的句子。要求:句式相同,符合语境。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爱祖国的文字,为之沉醉为之感动……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
【启发心智】
(2)请运用学过的一句爱国诗词或名言警句,表达你对某个人物的崇敬之情。
人物名:        诗词或名言: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A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B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C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D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7.阅读文章,结合内容分别说说文章开头、结尾处“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原因。
8.有人说,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幅极为精细的工笔画,就是高明的丹青国手,也未必能够穷尽它所包含的意蕴。请你在文中四个画线句子中任选两句,简要分析其写景状物的方法及妙处。
9.作者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呢?请结合本册教材中写法相同的文章谈一谈。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 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食》,有删改)
10.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
11.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12.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13.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观月记》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观月记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①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②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③、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节选自张孝祥《观月记》)
【注】①八月之望:八月十五。②童隶:书童仆役。③阆(làng)风:传说中的仙界山名。
14.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B.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C.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D.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15.翻译。
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观月有“四美”:中秋、临水、独往、远人。
B.作者观月,是在洞庭湖中一个名叫金沙堆的沙洲之上。
C.作者只身观月,见到沙色金黄,光彩夺目,与月争辉。
D.作者感慨,观月时四美具备只在仙界,凡人无法企及。
四、诗歌鉴赏
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7.如何理解这首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18.诗人选择登“幽州台”而歌,有何深意?
五、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段平桥村观看社戏的经历,温暖了鲁迅的童年时光;一处偏僻却优美的小石潭,触发了柳宗元对人生的忧喜情怀;一个突发疫情的粤西小镇,牵动了每个人的心思……人生就是一次旅行,你会走过很多的地方,领略不同的风光,也会遇到很多的突发事件,重要的是我们能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的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除诗歌,戏剧外;(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1.B
2.B
3.C
4.A
5.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6.(1) 热爱祖国的文化 为之沉迷为之骄傲
(2)示例:邱少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①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原因是被眼前的紫藤萝花的辉煌茂盛吸引,所以驻足观看;②结尾“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在赏花中感悟到生活中的不幸是暂时,生命是永恒的,觉得自己应该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去实现人生价值。 8.示例一 ①A句巧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②把盛开的藤萝花比喻为“瀑布”,用“欢笑”和“生长”形象的突出了藤萝花的茂盛和辉煌,巧妙地表现出藤萝花色深浅不一,极具表现力。
示例二 ①B句运用化静为动的写景手法。②“张满了的帆”“船舱鼓鼓的”“忍俊不禁的笑容”,将静态的花写得充满了活力和情趣,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花朵绽放的形态。
示例三 ①C句是用多感官互通的写法(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②花香本是嗅觉,这里却用“浅紫色”的视觉来写,似乎花香也有了颜色,这是作者赏花时的愉悦梦幻之感。
示例三 ①D句用物我交融的手法。②作者在眼前的藤萝花和以前家里的藤萝花的对比中,得到了对生命的新感悟,“流向人的心底”表达了作者当时看花时仿佛与花交融在一起的状态。 9.①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②即通过描写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③例如《陋室铭》作者就是借“陋室”环境的清幽、交往人之博学、居室活动的高雅等描写来表现自己安贫乐道的志趣。④所托之“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某种事物;言的“志”可以是志向、情操,也可以是某种情感寄托等。
10.(1)奶奶带我摘艾叶(2)奶奶教“我”磨面作艾饼(3)奶奶 给“我”压岁钱(4)奶奶荒年卖玉佩做艾饼(5)奶奶病中思念爷爷 (6)奶奶临终不说玉心佩的去向(写出四件事即可) 11.(1)一个“流”字写出了山茶遍野,茶叶呈现红色,写出了叶嫩,充满生机的情态。
(2)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房子用泥建造的样子,表达出我对奶奶的怀念。 12.表现了奶奶娇羞的神态(答“娇羞的样子“也可);表达出奶奶对爷爷深沉的爱和长久的思念。 13.“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这句话暗示玉心佩已被卖掉,换成了米面。为后文没找到玉心佩作铺垫;表现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
14.B 15.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适宜(或应当)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 16.D
17.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突出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诗人借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18.幽州台,原名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既暗示如今燕昭王不再,贤才无举、也暗示了诗人怀才不遇、孤独苦闷的愁苦情怀。
19.例文
走过,才明白
有些路,走过,才明白;有些事,做过,才懂得;有些人,爱过,才珍惜。
过年,回家。转过最后一道弯,已然看见那熟悉的身影,是奶奶。奶奶怕是已在村口的桥头等了许久,寒风中,却能感受到奶奶的喜悦之情。远远的,奶奶就向我们跑来,迫不及待的心情却让我鼻尖一酸,这是有多久没回来了?爸爸早已摇下车窗,招呼奶奶上来。奶奶笑着摆摆手说:“不了,你们先回家吧,我去买几个囡囡爱吃的菜。”说完便走。“我和您一起去吧!”我下意识地脱口而出。爸妈和奶奶皆是一愣,“外面风大,快回去!”奶奶劝我道。“让她去吧!正好散散心。”爸爸开了口,奶奶见状,也不得不同意了。我急忙下车,拉住奶奶的手,和她一起走,奶奶也将我的手拉得更紧了。
走在路上,一时无话。我和奶奶像是多年未见一般,竟这般陌生。难道是因为我学业繁重,两个多月未回来看奶奶?我只能这么解释。在风中,倏忽间,我看见了奶奶头上新添的些许白发,眼眶微湿,鼻尖一酸。眼前仿佛出现一大一小两个橙色的影子,在黄昏里更显温馨,那是奶奶牵着年少时放学回家的我的手,那时奶奶的步伐多么矫健,满头黑发,多么年轻,那时我和奶奶总有那么多的话要说。可是……现在我敬爱的奶奶渐渐老了,头发灰白,脸上有了不少的皱纹。可奶奶于我,总是独一无二的,从小到大一直深爱着我陪伴着我……“奶奶,谈谈最近乡里发生的事吧!”奶奶笑笑看着我,还真的说起了张家长李家短的琐事。虽然我不熟悉,但我却从奶奶的口中听出了幸福,也听出了我能陪伴的幸福。我忽然明白,其实奶奶也到了需要陪伴的时候,也许陪伴是珍爱奶奶的最好选择。
这时,忽然想到,我家城里住宅的楼上也住着一对跟奶奶差不多年纪的夫妇,我时常看见他们一起手挽手出去散步。那个老爷爷有时也会到楼下与小区里的老人杀上几盘棋,这时,不懂棋的老奶奶却也坐在身旁陪着,有时唠唠嗑,有时打打毛衣,一幅相依相伴的画面,让人暖心极了。有时我散步时,也会遇见他们,他们偶尔会绕着湖边转一圈。碰见了,老奶奶也会打个招呼,一起说说话。偶然得知,早年老奶奶曾与老爷爷一起出去打拼过。“那些日子真苦,却也熬过来了。”老奶奶笑着感慨,“一起走过,却发现那些誓言还不如实实在在陪在身边好。”老爷爷一语道破,我陷入了沉思。
是啊,有些事,经历过,才会懂得。话不必多说,有亲人的陪伴就够了。到后来的我们,才明白,才懂得,才珍惜,家人是最值得陪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