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3群落的演替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3群落的演替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05 19:30:14

文档简介

PAGE
高二生物导学案
第2章 第3节 群落的演替01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概述群落演替的概念。2.简述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3.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通过群落演替的形成过程建立进化和适应观。2.科学思维:概括总结两种演替类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社会责任:基于对人类活动影响群落结构和演替的了解,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认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必要性。
【预习案】
一、演替的类型
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 。
2.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①概念:在一个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 → → 阶段→ → 阶段。
③实例:在 、 、 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
①概念:在 虽已不存在,但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
(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以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例):弃耕农田→ → → →乔木。
③实例:在 的草原、 的森林、 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3)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划分依据 起始条件不同
不同点 演替速度
趋向 恢复原来的群落
经历阶段 较多 较少
相同点 群落结构由 到 ,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3.影响演替的因素
(1)群落 。
(2)生物的 。
(3) 的活动等。
4.演替的结果
(1)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 ,不适应的数量 。
(2)最终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 。
【探究案】
探讨点 分析群落的演替
1.根据课本P40~P41“思考·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2)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为什么?
(3)从演替的起点来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有什么不同?
(4)这两种演替有哪些共同点?
(5)演替都会发展为森林吗?一个群落最终演替到什么阶段,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下图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分别是何种演替?判断依据是什么?
(2)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一定相同吗?为什么?
【检测案】
1.判断正误
(  )(1)在裸岩上发生演替时首先出现的生物是地衣
(  )(2)在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先是初生演替后是次生演替
(  )(3)初生演替趋向于形成新群落
(  )(4)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不会影响群落演替
(  )(5)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所有的群落最终都会演替成森林
(  )(6)群落演替的结果一定是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  )2.如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Ⅰ与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物种丰富度较低,结构较稳定
(  )3.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
B.若时间允许,甲定能演替到乔木阶段
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D.第N年时,甲、乙群落的结构一定相同
核心归纳
1.关于群落演替的两个“易错点”
(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
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2)并不是所有群落都能演替到乔木阶段:当气候条件适宜时,自然演替最终可形成森林;当气候条件不适宜,如干旱时,只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2.群落演替的方向及变化
方向 简单→复杂→稳定 复杂→简单→稳定
实例 大多数自然群落(环境条件适宜) 受污染或破坏的群落
变化曲线
结果 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高二生物导学案
第2章 第3节 群落的演替01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概述群落演替的概念。2.简述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3.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通过群落演替的形成过程建立进化和适应观。2.科学思维:概括总结两种演替类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社会责任:基于对人类活动影响群落结构和演替的了解,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认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必要性。
【预习案】
一、演替的类型
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①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③实例: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
①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以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
③实例: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3)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划分依据 起始条件不同
不同点 演替速度 慢 快
趋向 形成新群落 恢复原来的群落
经历阶段 较多 较少
相同点 群落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3.影响演替的因素
(1)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
(2)生物的迁入、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
(3)人类的活动等。
4.演替的结果
(1)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
(2)最终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探究案】
探讨点 分析群落的演替
1.根据课本P40~P41“思考·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提示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为什么?
提示 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3)从演替的起点来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有什么不同?
提示 从演替的起点看,裸岩上的演替是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是在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4)这两种演替有哪些共同点?
提示 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最终群落会发展成一个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等等。
(5)演替都会发展为森林吗?一个群落最终演替到什么阶段,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提示 不一定。主要受当地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环境,生物的繁殖、迁入和迁出,群落内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2.下图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分别是何种演替?判断依据是什么?
提示 甲是次生演替,乙是初生演替。从二者起点来看,乙群落开始时物种丰富度为0,甲群落不为0。
(2)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一定相同吗?为什么?
提示 不一定。①②两处的物种丰富度虽相同,但是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因为演替过程中,可能出现新物种。
【检测案】
1.判断正误
(1)在裸岩上发生演替时首先出现的生物是地衣(  )
(2)在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先是初生演替后是次生演替(  )
(3)初生演替趋向于形成新群落(  )
(4)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不会影响群落演替(  )
(5)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所有的群落最终都会演替成森林(  )
(6)群落演替的结果一定是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
答案 (1)√ (2)× (3)√ (4)× (5)× (6)×
2.如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Ⅰ与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物种丰富度较低,结构较稳定
答案 A
解析 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也存在垂直结构,B错误;阶段Ⅰ到阶段Ⅱ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是完全不同,C错误;阶段Ⅲ为森林阶段,物种丰富度较高,D错误。
3.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
B.若时间允许,甲定能演替到乔木阶段
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D.第N年时,甲、乙群落的结构一定相同
答案 C
解析 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错误;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能演替到乔木阶段,B错误;第N年时,甲、乙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甲、乙群落的结构不一定相同,D错误。
核心归纳
1.关于群落演替的两个“易错点”
(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
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2)并不是所有群落都能演替到乔木阶段
当气候条件适宜时,自然演替最终可形成森林;当气候条件不适宜,如干旱时,只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2.群落演替的方向及变化
方向 简单→复杂→稳定 复杂→简单→稳定
实例 大多数自然群落(环境条件适宜) 受污染或破坏的群落
变化曲线
结果 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PAGE
高二生物导学案
第2章 第3节 群落的演替02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素养要求] 1.社会责任:基于对人类活动影响群落结构和演替的了解,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认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必要性。
【预习案】
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活动方式
① 行为:砍伐森林、过度放牧、污水直接排放等。
②保护性行为: 等。
(2)影响后果
人类活动往往会 。
2.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1)原因: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导致了严重的 ,并且成为 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2)解决方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政府明确提出 、 、
和 ,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自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2014年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15年将这项工程列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2018年我国启动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探究案】
探讨点 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实例
根据课本P42“思考·讨论”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中,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向什么方向进行?
2.人类活动对题述群落的演替速度有什么影响?
3.如果去除人类活动,这些群落又会向什么方向演替?
4.由此可见人类活动对群落的演替有什么影响?
核心归纳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 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如砍伐森林、过度放牧、直接排放污水等 使群落中的物种减少,群落结构变得简单
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等 使群落中的物种增多,群落结构变得复杂
【检测案】
1.判断正误
(  )(1)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都是不良的
(  )(2)人类掌握群落演替的规律,可使其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
(  )(3)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实质是消除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使群落按照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  )2.下列选项不属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是
A.在多年的旧墙壁上生出苔藓
B.披荆斩棘,开出一条道路
C.由于化工厂污水的排放,河水中的植物群落改变了
D.过度放牧和城市的出现
(  )3.下列人类的活动不利于生物群落的演替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的是
A.引入外来物种,增加物种多样性
B.在沙漠边缘种树种草
C.我国西部地区山坡上退耕还林还草
D.减少草原放牧量
本节网络构建
高二生物导学案
第2章 第3节 群落的演替02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素养要求] 1.社会责任:基于对人类活动影响群落结构和演替的了解,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认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必要性。
【预习案】
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活动方式
①破坏性行为:砍伐森林、过度放牧、污水直接排放等。
②保护性行为: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等。
(2)影响后果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2.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1)原因: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并且成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2)解决方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和退牧还草,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自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2014年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15年将这项工程列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2018年我国启动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探究案】
探讨点 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实例
根据课本P42“思考·讨论”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中,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向什么方向进行?
提示 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朝着物种丰富度降低、结构简单的方向进行。
2.人类活动对题述群落的演替速度有什么影响?
提示 人类活动加快了这种演替的速度。
3.如果去除人类活动,这些群落又会向什么方向演替?
提示 去除人类活动,这些群落一般会朝着人类活动出现之前的状态进行演替,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物种丰富度会增加,结构会变得复杂。
4.由此可见人类活动对群落的演替有什么影响?
提示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核心归纳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 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如砍伐森林、过度放牧、直接排放污水等 使群落中的物种减少,群落结构变得简单
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等 使群落中的物种增多,群落结构变得复杂
【检测案】
1.判断正误
(  )(1)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都是不良的
(  )(2)人类掌握群落演替的规律,可使其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
(  )(3)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实质是消除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使群落按照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答案 (1)× (2)√ (3)√
(  )2.下列选项不属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是
A.在多年的旧墙壁上生出苔藓
B.披荆斩棘,开出一条道路
C.由于化工厂污水的排放,河水中的植物群落改变了
D.过度放牧和城市的出现
答案 A
解析 在多年的旧墙壁上生出苔藓是群落自然演替的结果。
(  )3.下列人类的活动不利于生物群落的演替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的是
A.引入外来物种,增加物种多样性
B.在沙漠边缘种树种草
C.我国西部地区山坡上退耕还林还草
D.减少草原放牧量
答案 A
解析 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因当地环境条件适于其生长,再加上没有天敌,造成外来物种倍增,而对当地物种构成严重威胁,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从而不利于群落的演替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本节网络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