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14. 增大;间距相等;远小于;;
15. 解: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
火车在前内的位移:;
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得。
16. 解:选结点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并合成如图:
当重物为时;
;
当下端所悬物重不断增大时,细线、所受的拉力同时增大.
假设不会被拉断,且上的拉力先达到最大值,即,
根据平衡条件有:
,
由于大于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所以在物重逐渐增大时,细线先被拉断.
再假设线上的拉力刚好达到最大值即
处于将被拉断的临界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有
,.
再选重物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有
.
以上三式联立解得悬挂最大重力为
.
答:细线、的拉力各是和;
下端所悬挂物体的最大重力是
17. 解:
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对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水平面光滑,对有:
对整体有:
解得拉力的最大值:。
3
V
G大庆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物理试题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 分)
(第I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分)
1. 2017年12月27日下午5点,杭州地铁2号线二期、三期正式发车,2号线全长13.32 km。根据初期测试,2号线单程总时长在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左右,运营速度最高80km/h。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2017年12月27日 下午5点指的是时间
B.13.32 km指的是位移
C.估算地铁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可以把地铁看成质点
D.地铁2号线运营平均速度为80km/h
2.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一个学生在操场上跑400 m的距离除以所用的时间得出的是这个学生的平均速度
B.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C.平均速度的大小叫平均速率
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位置的速度
3.物体A, B的x-t图像 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第4s末,物体A,B的运动方向相同,且vA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C.两物体在前5s内的位移不同,5s末A,B相遇
D.两物体在前5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4.关于 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v= v0+ at可知,初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越大的物体,末速度一定越大
B.加速度为正的物体,一定做加速运动
C.由可知,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成正比
D.速度变化越快的物体,加速度一定越大
5.关于力的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力一定小于合力
B.任何一个力都只有一 种分解情况
C.10 N的力可以分解为16 N和5 N的两个分力
D.10N的力可以分解为12N和6N的两个分力
6. 如图,气球在水平风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气球受到的作用力有( )
A.1个 B. 2个 C. 3个 D.4个
7. 用手竖直握着一个圆柱形玻璃瓶使其保持静止,如果用更大的力握住玻璃瓶,则玻璃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现改为使玻璃瓶随手一起竖直向上匀速运动,则玻璃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
A.变大竖直向下 B.变大竖直向上 C.变小竖直向上 D.不变,竖直向上
8.某幼儿园要做一个儿童滑梯,设计时根据场地大小确定滑梯的水平跨度为L,滑板和儿童裤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假定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为使儿童在滑梯中能沿滑板滑下,则滑梯高度H至少为(
A. μL B. μ2L C. D.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9.在下面列举的物理单位中,哪些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A.千克 B.米 C.米/秒2 D.牛顿
10.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以及相互平衡的两个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相互抵消
C.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D.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11. 电梯的顶部挂一个弹簧测力计,测力计下端挂了一个重物,电梯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在某时刻电梯中的人观察到弹簀测力计的示数变为8N,关于电梯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g取10 m/s2)( )
A.电梯可能向下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
B.电梯可能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 m/s2
C.电梯可能向上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
D.电梯可能向下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 m/s2
12.如图所示 为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总位移之比为6:5 B.两物体加速时加速度之比为3:2
C.两物体减速时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乙物体未能追上甲物体
(第II卷)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3.(6分)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情况下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0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关于此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4.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
B.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O点的位置
C.实验中,把橡皮筋的另-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
D.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 然后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筋另一端拉到O点
(2)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0方向的是_ 。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 (填字母代号).
A.极限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放大法
14.(10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操作如下:
(1)平衡摩擦力时,若所有的操作均正确,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应 (填“减小”或“增大”)木板的倾角,反复调节,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 _为止。
(2)已知小车质量为M,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要使细线的拉力近似等于盘和砝码和总重力,应该满足的条件是m M(填“远小于”、“远大于”或“等于”)。
(3)图丙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上标出了所选的四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是 m/s2,打下C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是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
15. (12 分)一火车以2m/s的初速度,0.5m/s2的加速度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火车在第3s末的速度大小;
(2)前4s内的位移大小;
(3)当速度达到6m/s时火车前进的位移大小。
16. (12分)如图所示,能承受最大拉力为10N的细线OA与竖直方向成45°角,能承受最大拉力为5N的细绳OB水平,细线OC能够承受足够大的拉力,求:
(1)当所悬挂重物的重力为2N时,细线OA、OB的拉力各是多大
(2)为使OA、OB均不被拉断,oC 下端所悬挂重物的最大重力是多少
17. (12分)水平面上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 2kg、m= 1kg, 由轻绳相连,水平恒力F = 18N作用在M上。M、m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0.2,求:
(1)两物体-起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轻绳上的拉力大小.
(3)如果水平面光滑,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N,要使两物体一起运动,拉力F的最大值是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