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高二生物导学案
第3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01
班级 姓名
第1课时 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流动情况和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概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征。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物质与能量观——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能量,能量摄入并在生态系统中流动,这个过程伴随着物质的变化,保证了生命活动的进行。2.科学思维:模型建构——在明确研究能量流动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建立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
【预习案】
1.能量流动的概念:指生态系统中 。
2.能量流动的过程
(1)第一营养级能量的输入和输出
①输入:生产者通过 ,固定在有机物中。
②输出
a.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b.
(2)对照教材P55画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
(3)对照教材P55画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据图分析,流入各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的去路:
①通过 。
②流入 。
③ 利用。
3.能量流动的特点
(1)
(2)
4.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1)计算公式
能量传递效率=×100%。
(2)一般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5.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的条件
任何生态系统都 ,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探究案】
探讨点一 能量流动的过程
1.地球上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都来自哪里?这些能量是如何输入生态系统的?
2.绘图表示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去路有哪些?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怎样传递到第二营养级?
3.下图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摄入量指植食性动物取食的总量,即食物总量;同化量是指动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后转化为自身的能量。请据图写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同化量=
4.分析、比较分别流入第一、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的去路,归纳二者的共同点。
5.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大致可以概括为下图:
请思考:(1)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哪个箭头?
(2)哪些或哪个箭头代表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3)哪些箭头代表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5)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否再回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来?为什么?
探讨点二 定量研究能量流动的特点
1.设计表格,整理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图解中的数据,计算“流出”该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该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
营养级 流入能量 流出能量 出入比
生产者 464.6 62.8 13.5%
植食性动物 62.8 12.6 20.1%
肉食性动物 12.6 - -
2.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会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3.通过以上分析,请总结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4.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如人工鱼塘需要投喂饲料,此时流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如何表示?
【检测案】
1判断正误
(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 )(2)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的能量均可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 )(3)散失的热能不可以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
( )(4)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全部能量
( )2.某同学绘制了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B2+D2
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 D.W1=D1+D2
( )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主要是因为食物链中生物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不可逆转
B.一般情况下,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
C.①表示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核心归纳]]
1.能量流动概念的理解
2.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1)能量来源
(2)能量去向: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
①各营养级同化量的去向(能量的最终去向):
②短时间内,某营养级的生物不会被全部捕食或死亡,因此同化量的去向(某段时间内的能量去向)还应该包括未被利用的能量。即:
未被利用是指:在统计能量流动的时间段内,某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中未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捕食或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有时还包括以化石燃料形式储存于地下未被人类开采的能量,还包括多年生植物上一年自身生长发育的净积累量。如草原中一批羊,羊吃草可以长大,在统计期间,有被狼捕食的,有死亡的,还有未死亡的(未利用)。
3.能量流动的特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其原因是捕食关系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不可逆转,每一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不能再被生物群落利用,因此无法循环。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能流入下一营养级,即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损耗越多,因此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
高二生物导学案
第3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01
班级 姓名
第1课时 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流动情况和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概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征。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物质与能量观——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能量,能量摄入并在生态系统中流动,这个过程伴随着物质的变化,保证了生命活动的进行。2.科学思维:模型建构——在明确研究能量流动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建立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
【预习案】
1.能量流动的概念: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过程
(1)第一营养级能量的输入和输出
①输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②输出
a.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b.
(2)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据图分析,流入各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的去路:
①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3.能量流动的特点
4.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1)计算公式
能量传递效率=×100%。
(2)一般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5.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的条件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探究案】
探讨点一 能量流动的过程
1.地球上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都来自哪里?这些能量是如何输入生态系统的?
提示 来自太阳。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2.绘图表示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去路有哪些?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怎样传递到第二营养级?
提示 如图所示
储存在植物体中的能量,有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能量就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3.下图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摄入量指植食性动物取食的总量,即食物总量;同化量是指动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后转化为自身的能量。请据图写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提示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4.分析、比较分别流入第一、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的去路,归纳二者的共同点。
提示 输入这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其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自身的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则被下一营养级摄入体内。
5.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大致可以概括为下图:
请思考:(1)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哪个箭头?
提示 由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箭头。
(2)哪些或哪个箭头代表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提示 ①或②+③+④。
(3)哪些箭头代表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提示 ①-③或②+④。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提示 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转化后,一部分储存在生态系统(生物体的有机物)中,另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两者之和与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相等。
(5)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否再回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来?为什么?
提示 不能,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探讨点二 定量研究能量流动的特点
1.设计表格,整理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图解中的数据,计算“流出”该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该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
营养级 流入能量 流出能量 出入比
生产者 464.6 62.8 13.5%
植食性动物 62.8 12.6 20.1%
肉食性动物 12.6 - -
2.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会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提示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除了流入下一营养级的之外,还有:(1)一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2)一部分作为排遗物、遗体或残枝败叶被分解者利用;(3)一部分未被利用。
3.通过以上分析,请总结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提示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4.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如人工鱼塘需要投喂饲料,此时流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如何表示?
提示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人工投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检测案】
1判断正误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
(2)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的能量均可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
(3)散失的热能不可以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 )
(4)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全部能量( )
答案 (1)× (2)× (3)√ (4)×
1.某同学绘制了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B2+D2
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
D.W1=D1+D2
答案 A
解析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W1)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W1=A1+B1+C1+D1,又因为D1=A2+B2+C2+D2,所以W1=A1+B1+C1+A2+B2+C2+D2,A项正确;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B2+D2+C2,B项错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应大于其同化量,即大于A2+B2+C2+D2,C项错误;按最大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图中的D1=W1×20%,D2=D1×20%=W1×4%,所以D1+D2=W1×24%,故W1>D1+D2,D项错误。
2.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主要是因为食物链中生物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不可逆转
B.一般情况下,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
C.①表示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C项错误。
核心归纳
1.能量流动概念的理解
2.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1)能量来源
(2)能量去向: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
①各营养级同化量的去向(能量的最终去向):
②短时间内,某营养级的生物不会被全部捕食或死亡,因此同化量的去向(某段时间内的能量去向)还应该包括未被利用的能量。即:
未被利用是指:在统计能量流动的时间段内,某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中未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捕食或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有时还包括以化石燃料形式储存于地下未被人类开采的能量,还包括多年生植物上一年自身生长发育的净积累量。如草原中一批羊,羊吃草可以长大,在统计期间,有被狼捕食的,有死亡的,还有未死亡的(未利用)。
3.能量流动的特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其原因是捕食关系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不可逆转,每一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不能再被生物群落利用,因此无法循环。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能流入下一营养级,即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损耗越多,因此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PAGE
高二生物导学案
第3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02
班级 姓名
第2课时 生态金字塔和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学习目标] 1.用生态金字塔表征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生物量或数量等关系。2.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物质与能量观——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能量,能量摄入并在生态系统中流动,这个过程伴随着物质的变化,保证了生命活动的进行。2.科学思维:模型建构——在明确研究能量流动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建立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
【预习案】
一、生态金字塔
1.类型: 、 、 。
2.能量金字塔
(1)概念: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 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作能量金字塔。
(2)特点:通常呈 的金字塔形。
3.生物量金字塔
(1)概念:如果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各个营养级 (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之间的关系,就形成生物量金字塔。
(2)特点:大多也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
4.数量金字塔
(1)概念:如果表示各个营养级的生物 关系,就形成数量金字塔。
(2)特点:一般呈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但也可呈上宽下窄 的金字塔形,如 。
二、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将 。例如,间作套种、多层育苗、稻—萍—蛙等立体农业。
2.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地 ,使 。例如,秸秆喂牲畜;粪便制作沼气,沼渣肥田,这样就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3.还可以帮助人们
。例如,合理确定草场载畜量、麦田除草、除虫等。
【探究案】
探讨点一 生态金字塔的模型构建
生态学家调查了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个体数量和生物量(调查数据中排除了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所得数据如下面表格所示。P代表生产者,C1、C2、C3依次代表初级、次级和三级消费者。
(1)请根据资料1,分别建构两个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根据资料2,分别建构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
资料1 夏季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个体数量统计表,单位为个·hm-2。
名称 某草地 温带森林
P 15 000 000 2 000
C1 2 000 000 1 500 000
C2 900 000 1 200 000
C3 10 20
提示 某草地: 温带森林:
资料2 夏季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统计表,单位为g·m-2。
名称 某湖泊 某海峡
P 96 4
C1 11 21
C2 4 —
提示 某湖泊: 某海峡:
(2)分析数量金字塔出现上宽下窄倒置的金字塔形的原因。
(3)分析生物量金字塔出现上宽下窄倒置的金字塔形的原因。
提示 海洋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个体 ,世代周期 ,又会不断被 ,因而某一时间调查到的生物量可能 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当然,总的来看,一年中浮游植物的总的生物量还是比浮游动物的要多。
探讨点二 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下图是两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图a中农作物为人类提供的食物、为家禽和家畜提供的饲料,都与图b相同。
(1)分析这两幅图,完成这两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
(2) 分析能量流动图解,总结图b所示生态系统的优势:
2.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例,思考以下问题:
(1)哪些措施能增加流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及时清除农田中杂草的意义是什么?
【检测案】
1判断正误
( )(1)由于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所以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的总能量及生物的数量就会越少
( )(2)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同能量金字塔一样都是正置的
( )(3)由于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所以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的总能量及生物的数量就会越少
(4)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5)利用农作物秸秆培育蘑菇,实现了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循环利用
(6)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全部流向人类
( )2.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
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 )3.甲、乙、丙、丁是某同学绘制的生态金字塔,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基本呈现图丙所示形态
B.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征,能量金字塔通常呈现丙图所示形态
C.不能用图甲表示生物数量金字塔
D.生态金字塔中每一层代表一个营养级,分解者不包含在其中
( )4.关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适当地施肥,可为农作物提供能量,有利于农产品的输出
B.秋收后田间焚烧,留灰做底肥提高了农作物秸秆的能量利用率
C.农田除草、除虫等能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会提高
( )5. 茶树菇味道鲜美,常生长在油茶树枯朽的树桩上。某林场尝试在树下套种茶树菇,并用桐树、柳树、杨树脱落的枝叶制作培养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油茶树枯朽树桩中的能量不属于油茶树的同化量
B.生长在油茶树树桩上的茶树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套种措施可以提高树木和茶树菇对阳光等资源的利用率
D.该林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核心归纳 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和特点
项目 能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形状
每一层含义 单位时间内,食物链中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的多少 单位时间内,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 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
特点 天然生态系统一定为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 一般为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 一般为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
象征意义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总是逐级递减 生物量(有机物的总干重)随食物链中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特殊形状 某些人工生态系统(如人工鱼塘)可呈现倒置状况 海洋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被捕食,因而某一时间调查到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呈现倒置的金字塔形 如果消费者个体小而生产者个体大,就会呈现倒金字塔形,如昆虫和树
本节网络构建
高二生物导学案
第3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02
班级 姓名
第2课时 生态金字塔和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学习目标] 1.用生态金字塔表征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生物量或数量等关系。2.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物质与能量观——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能量,能量摄入并在生态系统中流动,这个过程伴随着物质的变化,保证了生命活动的进行。2.科学思维:模型建构——在明确研究能量流动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建立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
【预习案】
一、生态金字塔
1.类型: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
2.能量金字塔
(1)概念: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作能量金字塔。
(2)特点:通常呈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
3.生物量金字塔
(1)概念:如果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各个营养级生物量(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之间的关系,就形成生物量金字塔。
(2)特点:大多也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
4.数量金字塔
(1)概念:如果表示各个营养级的生物个体的数目比值关系,就形成数量金字塔。
(2)特点:一般呈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但也可呈上宽下窄倒置的金字塔形,如昆虫和树。
二、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例如,间作套种、多层育苗、稻—萍—蛙等立体农业。
2.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例如,秸秆喂牲畜;粪便制作沼气,沼渣肥田,这样就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3.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例如,合理确定草场载畜量、麦田除草、除虫等。
【探究案】
探讨点一 生态金字塔的模型构建
生态学家调查了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个体数量和生物量(调查数据中排除了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所得数据如下面表格所示。P代表生产者,C1、C2、C3依次代表初级、次级和三级消费者。
(1)请根据资料1,分别建构两个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根据资料2,分别建构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
资料1 夏季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个体数量统计表,单位为个·hm-2。
名称 某草地 温带森林
P 15 000 000 2 000
C1 2 000 000 1 500 000
C2 900 000 1 200 000
C3 10 20
提示 某草地:
温带森林:
资料2 夏季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统计表,单位为g·m-2。
名称 某湖泊 某海峡
P 96 4
C1 11 21
C2 4 —
提示 某湖泊:
某海峡:
(2)分析数量金字塔出现上宽下窄倒置的金字塔形的原因。
提示 当生产者个体比消费者个体大得多时,数量金字塔经常是倒置的。
(3)分析生物量金字塔出现上宽下窄倒置的金字塔形的原因。
提示 海洋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个体小,世代周期短,又会不断被捕食,因而某一时间调查到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当然,总的来看,一年中浮游植物的总的生物量还是比浮游动物的要多。
探讨点二 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下图是两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图a中农作物为人类提供的食物、为家禽和家畜提供的饲料,都与图b相同。
(1)分析这两幅图,完成这两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
提示 如图所示
(2)分析能量流动图解,总结图b所示生态系统的优势: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充分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例,思考以下问题:
(1)哪些措施能增加流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提示 间作套种等立体农业生产方式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能增加流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及时清除农田中杂草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除草可以调整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检测案】
1判断正误
( )(1)由于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所以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的总能量及生物的数量就会越少
( )(2)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同能量金字塔一样都是正置的
( )(3)由于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所以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的总能量及生物的数量就会越少
(4)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5)利用农作物秸秆培育蘑菇,实现了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循环利用
(6)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全部流向人类
答案 (1)× (2)× (3)× (4)× (5)× (6)×
2.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
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答案 C
解析 据图分析,Ⅰ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A错误;Ⅳ为三级消费者,处于第四营养级,B错误;E1为太阳能,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E2为热能,是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正确;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3. 甲、乙、丙、丁是某同学绘制的生态金字塔,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基本呈现图丙所示形态
B.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征,能量金字塔通常呈现丙图所示形态
C.不能用图甲表示生物数量金字塔
D.生态金字塔中每一层代表一个营养级,分解者不包含在其中
答案 C
解析 生态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大多数情况下呈现图丙所示的正金字塔形,A正确;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时逐级递减,因此能量金字塔通常呈现正金字塔形,B正确;某些食物链,如树→虫→鸟,其数量金字塔可能如图甲,C错误;生态金字塔表示不同营养级上能量、生物量或数量的关系,不包含分解者,D正确。
4.关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当地施肥,可为农作物提供能量,有利于农产品的输出
B.秋收后田间焚烧,留灰做底肥提高了农作物秸秆的能量利用率
C.农田除草、除虫等能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会提高
答案 C
解析 适当地施肥是给农作物提供无机盐,A错误;秋收后田间焚烧,留灰做底肥能够为农作物提供无机盐,B错误;农田除草、除虫等能够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C正确;生态农业系统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D错误。
4. 茶树菇味道鲜美,常生长在油茶树枯朽的树桩上。某林场尝试在树下套种茶树菇,并用桐树、柳树、杨树脱落的枝叶制作培养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油茶树枯朽树桩中的能量不属于油茶树的同化量
B.生长在油茶树树桩上的茶树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套种措施可以提高树木和茶树菇对阳光等资源的利用率
D.该林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答案 B
解析 油茶树枯朽树桩中的能量属于油茶树的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A错误;生长在油茶树树桩上的茶树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正确;茶树菇属于分解者,不能直接利用阳光,C错误;该林场的做法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而不是传递效率,D错误。
核心归纳 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和特点
项目 能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形状
每一层含义 单位时间内,食物链中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的多少 单位时间内,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 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
特点 天然生态系统一定为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 一般为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 一般为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
象征意义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总是逐级递减 生物量(有机物的总干重)随食物链中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特殊形状 某些人工生态系统(如人工鱼塘)可呈现倒置状况 海洋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被捕食,因而某一时间调查到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呈现倒置的金字塔形 如果消费者个体小而生产者个体大,就会呈现倒金字塔形,如昆虫和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