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Re MI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之声》影片插曲,学生能够在欢快活泼的音乐中,体验童年的快乐生活。
知识与技能:辨别歌曲中的“#”、“b”变化记号在音高上发生不同变化。
过程与方法:运用律动教学及柯尔文手势,让音乐更加生动、活泼。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六年级的孩子有两大特点,对歌曲的吸收、理解、想法更有自主性,因此在歌曲设计中可以通过学生去想、去听、去感受展开,但六年级大孩子而言,在歌曲的表现力中就显得很被动,不愿意去大胆的尝试,在互动中,也因为害羞而不敢上台表现。因此可以在音乐的情景创设中,多尝试鼓励和师生朋友式交流,或者是站在老师的角度设想来突破他们的心理障碍。
重点难点
辨别“#”“b”记号在歌曲中的表现力。
视唱乐曲中的两条旋律。
教学过程
导入(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随着伴奏演唱《拍手拍手》
发声练习
导入(提问柯尔文手势,导出新课)
柯尔文手势复习,提问音乐中的音符组成,引出本课出自电影《音乐之声》
介绍影片主要内容
影片讲述一位修道院的修女名叫玛利亚,她生性活泼,喜爱音乐。与修道院的传统、刻板格格不入,于是修道院的院长将玛利亚安排到退役军官特拉普上校家任家庭教师。这位上校的家里有七个孩子,由于他常年海军生活及亡妻悲伤之情,在管教孩子时就像对待士兵一样,孩子们非常的顽皮,气走了多位家庭教师。玛利亚的到来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深深的赢得孩子们的喜欢。她以童心对童心,用动人的歌声和各种有益的游戏,让孩子们充分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性情,使他们得到慈母般的温暖和良好的教育。
讲授
初听乐曲,对乐曲旋律有初步了解。
学习“#”“b”记号的意义与区别。
视唱带有升、降记号的两条旋律。
学唱乐曲第一段。
将柯尔文手势加入到乐曲中分组演唱。
学唱乐曲第二段英文部分。
欣赏教学,巩固第二段演唱
播放玛利亚教授孩子们这首歌时的影片片段。并提问学生:玛利亚的音乐课是如何吸引孩子们的?
体验教学,歌曲互动
师生分组合作演唱
生生分组合作演唱
拓展、回顾本课主要内容
回顾升、降记号
提问学生:你心中的音乐课是怎样的?
7、结束语: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同学们能够感受到更多音乐的魅力,让音乐永远伴随在大家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