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猜一猜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是什么?
时间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
弦,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
清隽沉郁、语言冼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散文有《匆匆》《春》《绿》《背影》《荷塘月色》等。
写作背景
《匆匆》写于1922年3月,正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但是作者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他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脚印”以求得“堕落的满足”。全文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作者心灵不平的低诉,这也反映了“五四”落潮期知识青年的普遍情绪。
学习提示
1.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朱自清在课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画出相关语句。
3.想一想: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
读一读
确乎 空虚 不禁 挪移 觉察 叹息 徘徊 微风 何曾 游丝 赤裸裸
摘苹果
挪
藏
徘
蒸
徊
裸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理解词语
涔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潸潸:形容流泪不止。
凝然:本文指眼睛定定地看的样子。
伶伶俐俐:聪明、灵活。
说一说
作者朱自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作者分别在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提出同一个问题,只是写法上的一种呼应吗?想一想:作者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整体感知
课文一开始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然后围绕这个问题,列举了大量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来表达发现时光匆匆易逝的观点,最后又用同样的问题强调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和焦虑。
作者围绕这个问题写了什么?
说一说
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
第2~4自然段:写时间一去不复返,“我”惆怅又伤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
第5自然段:回扣题旨,首尾呼应,引发思考。
逐段朗读课文,然后再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说一说
一是直接问,二是连续问。这种“直接”和“连续”,表现出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怅然若失。
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一共有几个问句?这些问句都是围绕哪个问题提出的?
这些问句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说一说
作者从三方面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
一是写自然万物的循环往复;
二是将自然万物的循环往复与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做对比;
三是抛出一连串的问句。
交流: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