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那个星期天
读一读
明媚 拨弄 草丛 画报 翻箱倒柜 念叨 停顿 晃动 耽搁 泡沫
沉郁 漫长 休止 时光 惊惶
亲吻 依偎 挽回 荒凉
体会情感
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耐心等待、仍有期盼
等待结束、期盼落空
等待未果、焦急万分
万分期待、心情欢喜
“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体会情感
(“我”等待时的落寞、孤寂)
(“我”的无奈)
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的?
(“我”的焦急与兴奋)
“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
这四件不同的事例,生动展示了“我”在等候母亲回来时,一个人艰难打发时间的情形,形象地表达了“这段时光不好挨”。
有些话是“我”和母亲口头说出来的,有些话是“我”在心里默默说的,这些语言和心理独白交织在一起,平实质朴,明白如话,甚至有些“念念叨叨”如儿语,直接而又鲜明地表现出“我”焦急的心情。
体会情感
体会情感
作者如何通过内心独白表达情感的?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在忙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又一件事。
这段话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了,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体会情感
作者是如何把心情融入景物表达情感的?
作者写光线“渐渐暗下去”“沉郁下去”,实际上在写“我”心情越来越沮丧,体会作者把心情融人景物中的写法。
渐渐暗下去了
沉郁下去
课文中还有一些地方像这样把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你发现了吗?
◇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作者把“我”的感受和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当作者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说一说
作者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情感的?
这一段作者细致描写了“我”的情感发展过程:从越来越着急到不耐烦,再到渐渐地伤心、惆怅、失望,情感的表达都不是直接的,有的是通过描写人物动作、内心独白,有的是在景物描写中融入内心感受,这些表现都非常真实而自然。
作者表达心情的基本方法: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自然地表达情感。
说一说
语言描写
“我”的话:
“走吗?”“您说了去!”“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怎么还不走啊?走吧……”“走吧?”等
(“我”由兴奋到焦急、无聊、无助,再到失望)
语言描写
妈妈的话:
“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下午吧,下午,睡醒午觉再去。”“洗完衣服。”“噢,对不起,噢,对不起……”等
(为了生计,母亲不停地忙碌,最后还为自己疏忽了“我”的“正当要求”而内心惊惶)
你怎样看待文中的母亲?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
议一议
为生活而操劳,被生活琐事牵绊,忙得不可开交,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疏忽了孩子的感受。但却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是对孩子满怀歉意。她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有过像文中的男孩那种期待吗?回想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说一说
体会异同
学习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想一想:它们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篇课文中,作者都运用了讲情感融入具体事物的方法。在《匆匆》中,作者用太阳象征时光,通过写太阳从早到晚的“挪移”“跨过”“飞走”“溜走”,表达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在《那个星期天》中,作者通过对太阳光线的描写,“明媚”“渐渐按下去”“消逝”等,表现“我”从兴奋到失望的心情变化。
不同点:《匆匆》一连串的问句占了全文很大篇幅,把情感直接地表达出来;《那个星期天》更多地将情感融入人、事、景物中,间接表达出来。
拓展练笔
练一练
根据下面给定的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考试
绘画
溜旱冰
某次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