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第1课时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第1课时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4 13:4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马诗
马诗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
代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
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
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
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李贺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他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马诗》正是当时所写。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人。明朝忠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于谦少年立志,据说十二岁时便写下明志诗《石灰吟》。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作者简介
自读要求
1.正确读出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有节奏地读诗句,读出韵律美。
读诗文
马 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luò

马 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luò

读诗文
明诗意
  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诗句大意: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比喻
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仿佛看到千百年前边塞战争的场面及当年将士们为保卫家园浴血奋战的场景。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什么时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诗句大意: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你仿佛看到了一匹怎样的马?
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明诗意
悟诗情
作者写这首诗只为了写马的轻捷矫健吗?诗人要表达怎样的心情?
  这首诗名为咏马,实则咏人,诗人借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为国建功立业的心情。
拓展阅读
马诗(其四)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
房星①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
犹自②带铜声。
注释:
①[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
②[犹自]尚且;仍然。
五步学习法
查找资料知作者,
抑扬顿挫读诗文,
借助注释明诗意,
了解背景悟诗情,
反复诵读入诗境。
读古诗
(1)朗读古诗,疏通诗意。
(2)结合古诗及注释,联系生活,想一想石灰的炼制过程,
画出诗中的关键词语。
(3)想一想:石灰石处于怎样的恶劣环境之中?它又是怎
样面对的?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词意我知道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
凿:开凿。
等闲:平常。
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诗意我来讲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石,面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地保存在人世间。
诗情我来悟
  诗人以石灰自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意志和情操。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