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文言文二则》第2课时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文言文二则》第2课时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4 16:0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两小儿辩日
作者简介
  列子,姓列,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
作品简介
  《列子》是中国道家典籍之一,相传为战国列御寇所著。今本《列子》八篇由晋人张湛编成。《列子》内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一些为人熟知的寓言故事,如“纪昌学射”“愚公移山”皆出于此书。
人物介绍
  孔子,春秋末期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是当时最博学的学者之一。
孔子
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字词做出标记,
 和同桌交流。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文言文的意思。
我会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 斗。
biàn

辩:左中右结构,各部件要写得窄一些;左边“辛”竖变撇。
辨别的“辨”字中间的一点一撇,其实是个“刀刃”的“刀”字。因为刀可以用来切割,所以“辨”就有剖分、分辨的意思。
辩论的“辩”字中间是“讠”,因为辩论、争辩、答辩、辩解这些行为一般都跟说话有关,所以它的中间是“讠”。
读一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读一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读懂课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句子意思:孔子东游,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向东游历
···
辩论,争论
···
缘故,原因
···
自主探究: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各是什么?
两小儿的观点 两小儿的理由
自主探究活动单
想一想,填一填
读懂课文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句子意思: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近,而正午时分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
认为
···
正午
···
两小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读懂课文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 如盘盂,此不为远者
小而近者大乎?”
句子意思: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大得就像车盖,到了正午的时候,就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吗?”。
到,到了
···
好像
···

···

···

···
两小儿又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读懂课文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句子意思:第二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还比较寒凉,而正午的时候就像手伸到了热水里,感觉很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寒凉
···
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指天气很热
···

···
交流感悟
同是日出时观察到的太阳,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论?
请说说自己的看法。
原因:判断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上考虑,一个从感觉上考虑。
不能放在一起比,因为标准不同。
太阳
第一个孩子
第二个孩子
日初
(原因)
日中
(原因)

如车盖(近—大)

如盘盂(远—小)

沧沧凉凉(远—冷)

如探汤(近—热)
读懂课文
孔子不能决也。
句子意思:孔子不能判断(谁说得对)。
判断
···
读懂课文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句子意思: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十分有智慧呢?”

···

···
同“智”,智慧。
···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
我会说
说一说
孔子不能回答的问题,你们能会打吗?结合自己的认知说一说。
  两小儿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一个以视觉效果为依据,另一个以对温度的感知为依据。他们的观点都有事实和常理做支撑,所以他们各有各的道理。
人物评价
读了这个故事,你对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印象?用简洁的词句说一说。
两小儿:善于观察;爱钻研问题;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不放弃。
   
孔子:实事求是;
   谦虚谨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拓展积累
孔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孟子——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