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遣唐使
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期)
新罗
玄奘西行
(唐太宗时期)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来华目的:
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书法、建筑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目的:
东渡贡献:
弘扬佛法
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了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特点:
双向交流、开放包容
目的:
贡献:
前往天竺取经
翻译佛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作出重大贡献;他口述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第五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
材料一 白居易《长恨歌》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
追求享乐
任人唯亲
原因①: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一、安史之乱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为使长途运输的荔枝保鲜,特意开凿荔枝快递专用道—
长达1000多公里的“荔枝道”,使得荔枝由四川穿越秦岭运往长安仅需3天。
众多蜀道之中,荔枝道是唯一用水果命名的一条蜀道。
一、安史之乱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材料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材料三:从713—755年,唐对吐蕃用兵26次,对突厥用兵12次,对契丹用兵9次,对南诏用兵6次,……在这些战役中,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的……再有其他方面的部族的反抗斗争,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断,战火连绵。
——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
原因2: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边疆形势日趋紧张
一、安史之乱
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致使地方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
——《新唐书》
原因③: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安禄山一人担任范阳、河东、平卢三地节度使,独掌15万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国忠之名举兵叛唐。
安禄山(703-757)
史思明(703-761)
直接原因④:安禄山势力过于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以“清君侧”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史称“安史之乱”
“安”:安禄山
“史”:史思明
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安史之乱”爆发。
756年,唐玄宗仓皇南逃四川,途经马嵬驿时士兵哗变,杨贵妃被赐死。(马嵬兵变)
太子李亨北上灵武,
被拥立为帝唐肃宗。
西北精兵和北方少数民族军队援助,763年安史之乱平息。
读图,说说安史之乱的路线
攻占东都洛阳、攻下潼关,逼近长安
一、安史之乱
一、安史之乱——影响
材料1:“(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755年人口约5292万,760年约1699万。
材料3:“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天子顾力不能制,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
材料2:战乱后,国家掌握的户口大量减少。 如邓州的方城县,
从天宝时的万余户,骤降至二百户以下。政府却把税赋强加于
犹在户籍上的农民。
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②阶级矛盾尖锐,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③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标志着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如步履蹒跚
的老人,又晃晃悠悠地走了150年。
(鼎盛)
二、黄巢起义
二、黄巢起义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爆发原因: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藩镇割据严重;
人民生活困苦,连年灾荒,爆发起义。
875年起兵反唐
拥兵北伐(65万)
881年称帝长安(大齐)
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结果:
(不是灭亡)
唐
僖
宗
逃
往
四
川
起义地
称帝长安
衰极而亡—朱温灭唐
朱
温
1、时间:907年
2、标志: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3、意义:标志着唐朝灭亡
朱温投降唐朝,被分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陆续兼并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他逐渐控制朝政,兼并北方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三、五代十国
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
五代
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十国
根据下列材料和教材25页相关史事,归纳五代十国时期有何特点?
政权 开国君主 即位前的官职
后梁 朱 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克用 行营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吴 杨行密 淮南节度使
闽 王审知 武威节度使
南汉 刘 隐 静海军节度使
南平 高季兴 荆南节度使
课本P25【相关史事】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的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潮侵袭,成千上万亩农田被淹。吴越国王钱镠组织人力修筑海塘堤坝,汹涌的海水再不能逞凶,钱塘江附近变成富庶的农业区。
特点一:开国君主是掌握军权的武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实质);
特点二: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朱温灭唐
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爆发原因:
影响:
唐玄宗追求享乐,朝政腐败;
边疆形势紧张;
节度使势力膨胀;
安禄山势力过于强大 。
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
唐朝从此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实质: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认识:
统一是必然趋势
致命打击
建立后梁
统治前期
统治后期
稳定政局
励精图治
重用贤能
追求享乐
任人唯亲
日益骄奢
功: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重用贤能,励精图治,使得当时社会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
过:唐玄宗统治后期重用奸臣,任人唯亲,追求享乐,荒淫无度,不理政事,朝政腐败,导致社会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根据下列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评价唐玄宗?
907年唐朝灭亡
960年
五代十国
黄巢起义
(878-884)
(755-763)
安史之乱
618年唐高祖
唐朝建立
唐太宗
贞观之治
(627-649)
武则天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唐玄宗
开元盛世
(713-741)
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