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04 19:4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 、选择题
1.2025 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 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 其原因是( )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2. 如 图 所 示 是 声 现 象 中 , 可 以 用 相 同 的 声 学 知 识 解 释 的 是 ( )
A.甲和乙 B.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丁
3.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以下实验不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 音叉能激起水花
B.将纸屑放在发声的喇叭上,看到纸屑在“跳舞”
第 1 页(共 9 页)
C.把泡沫小球紧贴音叉,敲击音叉后,泡沫小球被多次弹开
D.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入密闭玻璃罩内, 不断往外抽气, 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听不见
4.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
弹开。在此实验中, 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5.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 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
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 看到水花飞溅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 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 回弯曲的细线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6.有一段长为 18 米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击一下,能听到几次
声音? (已知: 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 5200 米/秒、 1500 米/秒和340 米/秒。人耳 第 2 页(共 9 页)
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 0.1 秒。)( )
A.1 次 B.2 次 C.3 次 D.4 次
7.声无小而不闻, 行无隐而不行。下列关于声音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 就能听到声音
B.耳朵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激起人体的神经振动
C.声音在水中传播最快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大于或小于 340 米/秒
8.关于声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快
B.声音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低
9.声音在下列哪种环境中不能传播( )
A.玻璃 B.水 C.空气 D.真空
10.如图所示,用硬纸片做成一个无盖的纸盒,罩住一个正在播节目的半导体收音机,在纸盒上放一只
“小老鼠”,将会看到“小老鼠”翩翩起舞,这一现象说明了( )
第 3 页(共 9 页)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响度与频率有关
B.传声不需要介质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二 、填空题
11.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600m/s,若从海面垂直向水中发射超声波,经 3 秒后接收到从海底反 射回来的超声波,则可知此处海深约 m。
12.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 喉头振动了; 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 能得出的结论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
振动, 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人游泳使水发声,鱼会被声音吓跑, 这说
明 能传播声音。
13.晚上, 小李正在家里温习功课, 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烟花很响的爆鸣声。
(1) 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的 发出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小李的耳朵里。
(2) 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 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
的声音,这是因为 。
三 、实验题
14.下表是声音在不同介质, 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介质 温度(℃) 速度 m/s
A 空气 0 331
B 空气 15 340
C 空气 20 344
D 水 0 1450
E 铁 0 4900
(1) 通过比较 (填“序号”),可得出在相同温度下,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 通过比较 A.B、C,可得出的结论是
(3) 小明和小刚利用一根足够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做了一个有的实验,小明将一只耳朵紧贴在水管 一端, 小刚在另一端敲一下,则小明会听到 声敲打声。
四 、解答题
15.某同学旅游时, 划船在两山间大喊了一声,1s 后听到一个回声,又经过 3s 听到了另一个回声,问 两山间相距多远?
第 4 页(共 9 页)
0.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传播需要媒介, 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 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 线电通讯设备。
故选: A.
2.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需要条件,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 蝙蝠中的多数具有敏锐的听觉定向(或回声定位) 系统, 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 具有回声定位
能力的蝙蝠, 能产生短促而频率高的声脉冲,这些声波遇到附近物体便反射回来,蝙蝠听到反射回来 的回声,能够确定猎物及障碍物的位置和大小。
【解答】解:
甲图: 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乙图: 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丙图: 太空中没有空气, 宇航员不能直接交谈,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丁图: 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因此声学知识相同的是乙和丙。
故选: C。
3. 【分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解答】解: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 音叉能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振动物体产生的, 故 A 不符合题意;
B、将纸屑放在发声的喇叭上, 看到纸屑在“跳舞”,说明声音是由振动物体产生的, 故 B 不符合题意; C、把泡沫小球紧贴音叉, 敲击音叉后,泡沫小球被多次弹开, 说明声音是由振动物体产生的,故 C 不 符合题意;
D、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入密闭玻璃罩内, 不断往外抽气, 发现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听不见,说明声音的 传播需要介质, 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第 5 页(共 9 页)
4. 【分析】这是一种研究方法:放大法。即将细小的不易观察的放大到可以观察。
【解答】解: 正在发声物体在振动但不易观察,为了观察到它的振动,放一小球,振动的音叉将小球 弹开。通过小球的振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
故选: B。 5.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 播,声音的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
【解答】解: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抽去钟罩内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 要介质来传播,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 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③吹笛子时, 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说明音的音调与声源 振动的快慢(频率) 有关;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 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 回弯曲的细线, 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合题意。
故选: B。
6. 【分析】人耳能分辨出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 0.1s,分别算出声音在三种不同的介质中走 18m 所用的时间,再比较三次时间相差是否大于 0.1s,即可判断出人听到几次声音。
【解答】解: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 18m 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t1 == =0.003s;
t2 == =0.012s;
t3 ===0.053s。
由三次时间比较可以看出,相差不到 0.1s,所以人耳是分辨不出来的,只能听到混在一起的一次声音。 故选: A.
7. 【分析】(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声源且发声振动的频率在 20Hz ﹣ 20000Hz 之间; ②有传声的 介质: 如空气等;③有良好的听力;
(2) 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引起鼓膜的振动, 再传给听小骨、耳蜗,传给听觉神经, 人就会
第 6 页(共 9 页)
听到声音;
(3)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在同一介质中, 温度不同,传播速度也不同。
【解答】解: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不能听到声音, 故 A 错误;
B、耳朵能够听到声音是声波引起鼓膜振动,并把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耳蜗,传给听觉神经造成的, 故 B 错误;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 气体中最慢, 故 C 错误;
D、声速除了与介质种类有关外, 还与温度有关,在 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温度升高, 声 速变大,故 D 正确。
故选: D。
8.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在液体中其次,在气体中最慢。
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解答】解:A.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错误。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错误。
C、正确。
D、物体振动频率越快, 音调越高。错误。
故选: C。
9.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气体,固态, 液态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解:玻璃、水、空气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 ABC 正确, D 错误。
故选: D。
10.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解答】解: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纸盒发出声音时,纸盒不断上下振 动,因此纸盒上的小老鼠能够“翩翩起舞”。
故选: D.
二 、填空题
11. 【分析】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 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又
知道声速, 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
第 7 页(共 9 页)
【解答】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3s=1.5s,
由 v=得该处海水的深度:
s=vt=1600m/s×1.5s=2400m。
故答案为: 2400。
12.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 对于微小的振动可以利用转换法对振动进行放大分析观察。
【解答】解: 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 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 面激起了水花。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当敲击桌子时,桌子会振动发出声音, 但直接观察不到,我们可以往桌面上放一些碎纸片,这样会观 察到纸片跳动,从而证明发声的桌面在振动,这是将桌面的振动转换为纸片的振动,这种研究方法叫 转换法。
人游泳时发出的声音是由水的振动产生的。鱼会被声音吓跑,是声音通过水传给了鱼,说明了水可以 传声。
故答案为: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水。
13.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解答】解:(1) 炮竹声是炮竹爆炸时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然后通过空气传播到小李的耳朵里;
(2) 总是先看见烟花后听到爆炸声, 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故答案为:(1) 振动;空气;(2)光速远大于声速。
三 、实验题
14. 【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找出温度相同, 介质的种类不同的实验序号即可;
(2) 通过 ABC 找出相同的量和不同的量从而得出结论;
(3)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固体中最快, 液体中次之, 气体中最慢。
【解答】解:(1) 比较 ADE 知, 介质的温度相同、种类不同,传播速度不同, 可以得出在相同温度下,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 比较 A.B、C 知,介质的种类相同,温度不同,故可得出的结论是: 在同种介质中, 温度越高,
第 8 页(共 9 页)
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3)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固体中最快, 液体中次之, 气体中最慢,因此在一根足够 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会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是自来水管传播的,第二次 是水传播的,第三次是空气传播的。
故答案为:(1) ADE;(2) 在同种介质中, 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3)三。
四 、解答题
15.【分析】先算出声音在两山之间传播所用的时间(单程),再根据速度公式 v=就可算出两山之间
的距离。
【解答】解:声音从一侧山传回人耳的时间为 1s,声音从另一侧山传回人耳的时间为 1s+3s,
则声音从一山传到另一山的时间为 t= (1s+3s+1s)=2.5s,
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v=340m/s,
由 v=可得,两山的距离为:
s=vt=340m/s×2.5s=850m,
答:两山间相距为 850m。
第 9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