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骨气

文档属性

名称 谈骨气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8-24 09: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谈骨气》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杂文的阅读”,初三的学生初步接触杂文,而这篇课文则是一篇规范的短论,而且在思想上对学生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基本的教学 ( http: / / www.teachercn.com" \t "_blank )方法应是通过对文章的阅读 ( http: / / www.teachercn.com / zxyw / teacher / ydjx / " \t "_blank )分析使学生掌握议论文 ( http: / / www.teachercn.com / zxyw / teacher / ylw / " \t "_blank )的阅读 ( http: / / www.teachercn.com / zxyw / teacher / ydjx / " \t "_blank )方法。讲授本文,可采用如下方法:
一、整体阅读,分析结构。让学生归纳概括文中的三个事例的主要内容,体会事例的典型性,以及是如何为中心论点服务的。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概括能力,又做到了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2、 对比阅读,突出重点。在教学中,通过朗读让学生明确三个事例中记叙部分的特点,以及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作者观点的特点。明确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作为事例充当论据的材料,侧重点不同。
3、 局部阅读,体会语言。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和形象,并能积累一定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人王怀让曾创作了一首长诗《中国人:不跪的人》。我现在选择其中的一段念给同学们听:
这是我们的南国,
一家外资企业的
院内一一
这一天,
外国老板
忽然暴跳如雷
喝令所有的中国工人
一律下跪一一
沉默。沉默。沉默。
不在沉默中站出!
就在沉默中下跪!
站出来了!
站出来了!
一个二十四岁的我们的
中国的小伙子
站出来一一他的头颅昂得很高
高过了
地球的头顶!他的脚跟站得很稳
稳当当
踩着地球的经纬!他说,“我是中国人,

不会
给你下跪!”于是他被开除了。
同学们,这位不跪的人叫孙天帅,他在高薪和自尊两者之间选择了后者。我们说孙天帅真是一位有骨气的小伙子,那么骨气的含义是什么呢?吴晗同志的《谈骨气》会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2、 检查预习
1、 字词注音
吴晗han 富贵不能淫yin 嗟来之食jie
拘囚ju 慷慨kangkai 吆喝yaohe
高官厚禄lu
2、 词语解释
富贵不能淫 高官厚禄 拘囚 汗青
拍案而起 横眉
三、分析课文
1、对于所讨论的问题-“骨气”,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作者在提出中心论点的时候带着怎样的感情呢?对比阅读一下,把这句话改成“我们中国人有骨气”,体会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很明显,前一句话多了一个“是”,强调作用突出,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全文也始终贯穿了这种感情。
2、 那么,什么是“骨气”?
——“大丈夫表现的种种行为具有英雄气概,叫做有骨气”
3、 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有骨气的人?
齐读第二段,用孟子的话来解释骨气的含义。
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 这三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学生齐读“高官厚禄收买不了……”;从内容上解释了“骨气”的含义,将有骨气具体化,让人有直观的印象。
5、那么哪些事例“值得我们学习”呢?文中选取了三个事例,是哪三个事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
——文天祥拒不降元;穷苦人不受嗟来之食;闻一多横眉怒对敌人枪口。
(1)读文天祥事例,男生读记叙部分,女生读议论部分。哪些关键词句体现了文天祥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说明文天祥是有骨气的?
——“坚决拒绝”体现了文天祥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文天祥的事例是从哪个角度证明论点的?
——富贵不能淫
(2)请同学们找出记叙和议论的分界处。女生读记叙部分,男生读议论部分。
穷苦人的骨气从哪儿可以体现出来?
——拒绝了“嗟来”的施舍
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正是孟子所称道的——
贫贱不能移
(3)分析第三个事例:这一段与前两个事例相比,在议论上有 何特点?哪些关键词语体现了闻一多的英雄气概?这一事例又是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的?
——这一段是通过名人名言来进行议论的,引用毛主席的话更有说服力。“大声疾呼”、“痛斥”、 “拍案而起”等关键词语体现了闻一多的英雄气概。这一事例是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证明论点的。
6、 文中所举三个事例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外是什么?这样写好处是什么?
(1) 相同之处:都是证明中心论点的典型材料;
(2) 不同之处:年代不同、身份不同,角度也不同。有古代与现代;有官吏、平民与知识分子;分别与孟子的三句话相照应。
(3) 围绕中心选材,各具代表性,有说服力。论据具有典型精当的特征。
7、 文章写于60年代初,我国正处于困难时期,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我们 无产阶级的骨气体现在哪些方面?
——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
四、对接生活,体验情感
1、 课文说:“每个时代都有许多这样有骨气的人。”从平时阅读 ( http: / / www.teachercn.com / zxyw / teacher / ydjx / " \t "_blank )的课内外文章中,再举出几个“有骨气的人”的例子,尽量兼顾不同的时代。
2、 在市场经济时代,“骨气”有怎样的内涵?古今“骨气”的含义是否有变化有发展?联系生活,谈谈认识和体会。
3、 古往今来,有许多有骨气的人,但也有一些丧失了骨气的人。请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说从他们身上我们应当汲取一些怎样的教训。
8、 作业:
延伸拓展论据:举出2个课外熟知的“有骨气”的事例,要求语言简明,当堂完成。
教学反思:
第一,教学目标明确与否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本课教案,教学目标是十分明确的,教学效果也是很明显的。《谈骨气》一文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并初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为这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我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如 在讲析三个典型例证时,教师有意指导学生把议论和记叙的文字分开朗读,以便了解记叙与议论的区别;为了突破“议论中的记叙”这个重点,印发了一篇关于“嗟来之食”的记叙文,指导进行比较阅读;在课堂结束时,教师还指导学生做了这样一道练习:以“威武不能屈”为观点,简要叙述现、当代典型事例进行证明。 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对“议论中的记叙”的理解,而且还使学生初步懂得了如何用材料证明观点。
第二,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强。教师能从整体入手,对局部进行具体剖析,教学思路清晰。每一教学步骤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法指导寓于诱导、点拨之中。如开头简要说明读、写议 论文的基本方法: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然后就依据这个基本方法来找论点,找论证论点的道 理和事实。按照这个思路进行教学,教师逐层启发,学生学得主动、轻松。至于为了突破重点、难点而进行的 比较阅读和迁移训练,更是叫学法指导的生动例子。
第三,重视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教学,通过反复诵读以增 强学生的语感,最后指导学生整理关键词语来帮助积累语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