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课程标准】
认识辽宋夏金元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壹】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贰】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叁】 经济重心南移
【肆】 社会的变化
宋朝印象
“宋朝内政最腐朽,外患最强烈,成为历史上怯弱可耻的一个朝代。”
——范文澜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邓广铭
阅读课本60页,思考怎么养活这么多人的?
材料1:(北宋开封)“人口逾百万, 富丽甲天下”。
——刘春迎《北宋开封城史话》
材料2:若以每户五口计算(北宋末年)人口当在1亿以上。
——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农业的发展
农业发展表现 耕作制度
经济结构
棉花种植与推广
边疆农业
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的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粮食产量提高。
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棉花、茶叶、蚕桑等)。
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得到进一步发展。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结合课本,思考宋代手工业进步在哪些方面?
行业 概括 影响
制瓷业
矿冶业
印刷业
纺织业
宋:五大名窑
元:青花瓷、
釉里红
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煤开采量大
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
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推动文化普及,带动造纸业发展
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棉成为主要衣料。
元:棉纺织技术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繁荣
宋朝的商业有哪些新发展?
商业繁荣
驼队:
与少数民族贸易往来
码头卸货:
商品由内河航运而来
刘家上色沉檀拣香:
外来商品,海外贸易
宋朝的商业有哪些新发展?
外卖
茶坊
美容店
酒楼
修车店
饮料店
商业繁荣
宋朝的商业有哪些新发展?
成就 具体表现
边境贸易
海外贸易
货币流通
国内贸易
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
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
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国内贸易繁荣,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蓬勃涌现。(特点)
商业繁荣
宋朝的商业有哪些新发展?
城市的繁荣
1. 城市繁荣表现
宋: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元:(1)恢复临安的旧称杭州,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2)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材料一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二: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2. 城市变化:
①商业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
②坊市分离(空间限制)被打破。
材料三:
经济重心南移
材料一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在全国4.62亿亩耕地面积中,南方12路中约有耕地3.18亿亩……唐代中后期,北方已由原来占有优势而衰退变化为与南方保持基本平衡的状态,至南宋时期,南方已跃升为主导地位,粮食产量显著地超过了北方。
——《中国历史地理导论》
材料二
唐宋时期我国南北方在人口、农业两方面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这一趋势折射了哪一历史现象?
魏晋南北朝
永嘉之乱
江南开发
唐中叶后
安史之乱
南方逐渐超过北方
宋朝
靖康之变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经济重心南移
“苏湖熟,天下足”
“国家根本,仰给江南”
经济重心南移
南移影响
(1)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人口迅速膨胀。
(2)海上交通运输改善, 海上贸易繁荣。
(3)促进南方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入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北宋后期不得不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 原因是( )
A.考试制度的不公平 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
经济之变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经济重心南移
城市
背景
表现
表现
表现
表现
变化
过程
影响
耕作制度
经济结构
边疆农业
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棉花种植与推广
国内贸易、边疆贸易、货币、海外贸易
宋朝、元朝
时空限制被打破
奠定基础、开始南移、完成南移
文化进步、南北分卷
社会的变化——门第观念淡化
阅读课本,思考当时出现“取士不问世家,婚姻不问阀阅”变化的原因。
①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②科举制度的完善
社会的变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唐代的奴婢不具备独立的法律人格,不独立编户,是依附于主家的贱户;入宋以后,随着门阀世族的瓦解,贱口都成为自由民。
宋代的佃户与地主不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只是基于双方的自愿结成经济上的租佃关系。
——《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依据材料分析,宋朝时,我国社会成员身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表现 贱民阶层
家内服役
无地农民 人身束缚
长期存在→显著减少
世袭奴婢→雇佣
种类、数量较多→主要为契约关系一种
人身束缚明显→减弱
社会的变化——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1. 原因:
2. 表现:
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
土地买卖、典当
住所、职业、 日常生活标准
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原因
表现
社会之变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衡
门第观念淡化
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贱民、服役、农民人身束缚
商业、科举制
表现
“取士不问世家,婚姻不问阀阅”
原因
表现
社会经济变化
土地买卖、典当;住所、职业、日常生活标准
感谢您的观看与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