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6 16:2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领域的新成就。
冲突
与融合
1
三国与西晋
东晋与南朝
冲突
融合
2
3
十六国与北朝
三国与西晋
01
三国鼎立
西晋建立
263年,曹魏灭蜀
266年,西晋建立
280年,完成统一
西 晋 版 图 范 围
少数民族为何内迁?
到东汉时代,即公元之初,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有几次冬天严寒,国都洛阳晚春还降霜雪,但冷的时间不长。直到三国时代……(出现了)第一次有记载的淮河结冰。……这种寒冷继续下来,直到第三世纪后半叶,特别是280-289年这十年间达到顶点。
——自竺可桢《中国近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原因:
①自然环境的变化
②统治阶级为补充兵源及劳动力,强迫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内迁中原
③少数民族本身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而内迁
④北方社会动乱
影响:
①北人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
②内迁民族逐渐汉化,有利于民族交融
③激化了民族矛盾。
短暂的西晋
晋武帝
晋惠帝
晋怀帝
晋愍帝
266年
313-316年
290年
307年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晋书.惠帝纪》
惠帝妻贾皇后欲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大臣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皇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历时16年之久。
惠帝弱智
→贾后乱政
→八王之乱
流民起义
五胡乱华
东晋与南朝
02
东晋建立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士族专权
士族与皇权的共治,实行看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统治阶级内部出现门阀贵族阶层,形成一整套特权制度,有时士族权力甚至超过皇权,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东晋政治呈现出什么特点?
门阀政治——出身就是一切
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士庶鸿沟,士族势力不断做大
出现原因:
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②经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
③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九品中正制是土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宋齐梁陈
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篡夺皇位,国号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4个王朝,合称“南朝”。
江南的开发
江南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在开发中取得了哪些发展?
课堂探究
开发原因:
①为躲避战乱,大量北方人口迁至江南,为江南地区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秩序安定。
③统治者革除痹政,注重生产发展
开发的原因与影响
影响:
1.促进了民族融合(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相交融)
2.促进了江南地区开发与经济发展,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江南开发的成果
1、农业:
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江南开发的成果
2、手工业:
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南朝十分重视造船,江南已发展到能建造1000吨的大船。
千里船
东晋青瓷羊尊
东晋南朝时青瓷发展到成熟阶段
灌钢法
十六国与北朝
02
与东晋同一时期的北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方的成汉,史称“十六国”。
十六国概况
4世纪下半叶,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前锋被击败于淝水。强大的前秦政权一败之后迅速崩溃。
从前秦统一北方到淝水之战
思考:
淝水之战中,前秦兵力80万,而东晋兵力仅8万,兵力相差如此悬殊,前秦为何战败?东晋凭什么以少胜多?
淝水之战形势图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投鞭断流、东山再起
北魏统一
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
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画像
成吉思汗画像
五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推行改革。
孝文帝自幼在其祖母冯太后的教养下,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
孝文帝改革
北朝结束
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
581年,杨坚代北周,改国号隋,北周灭亡。
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