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4 22:0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同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也从来就不是一路平坦的。那么我们能取得今天这么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大家试着从理论和实践关系的角度思考一下。
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一位精通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专家,曾经翘起大拇指说:“你们很了不起。你们不仅有‘四大发明’,你们还发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教版 八年级下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感悟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奋斗、追求强国富民的政党。
认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2
1
3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重点)
(重点)
(难点)

新课探究
探究点: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1.初步提出
(2)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背景: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3)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基本形成:1987年,为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3.充实发展:南方谈话(1992年)
(2)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
阅读材料和课本第47页课文回答:
(1)邓小平为什么要到南方视察
(2)在南方视察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哪些著名的论断?
(3)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进入90年代,全球风云多变,世界动荡不安。随着苏东国家的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再加上长期两极冷战的结束,使国际政治力量发生了大逆转。复杂的形势使党内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的前途缺乏信心,对党的基本路线发生了动摇。如何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向前推进,成为党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2)内容(主要精神,四句)
①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③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④发展才是硬道理。
(3)意义
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动脑筋: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4.最终确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提出改革开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中共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
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共十五大
通过的党章确立它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确立
改革开放后
为什么说邓小平是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
确立
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南方谈话
二、探究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2002年
2.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意义: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具体内容
三、探究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2007年
2.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被写进党章
3.意义: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四、探究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2012年
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内容:①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②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③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三、探究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阅读课本第51页,回答:此次大会的主题是什么 我国社会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此次大会将哪一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社会矛盾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①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意义
初步提出
基本形成
充实发展
最终确立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
中共十七大
中共十八大
中共十九大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个中心是指(  )
A.阶级斗争 B.经济建设
C.文化建设 D.国防建设
B
2. (2021 江苏连云港)“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
A.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A
3. (2021 江苏南京)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
D
4.(2021 江苏苏州)下表是某同学的历史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较为合理的是( )
A.改革后中国的社会变化 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
C.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D
提纲 1.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2.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中共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
4.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