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前因:
走向整体的世界
全球航路的开辟
后果
全球联系的初建
世界格局的演变
动因
条件
过程
商品流动
物种交换
人口迁移
疾病传播
早期殖民扩张
第6课
第7课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 标 解 读
1、了解新航路开辟后,人口、物种、商品的
全球流动过程。
2、理解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表现。
3、理解欧洲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带来的灾难,
认识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
本课篇章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流
——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三、早期殖民扩张
——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进程
第一篇章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流
——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一)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流
2.结果:
族群混合
(一)人口迁移
欧洲——
欧洲人大批到达美洲。
美洲——
印第安人人口锐减。
非洲——
非洲黑人被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
1.表现:
【镜头穿帮】
宋代义士的豪情让人钦佩,但在玉米地打斗却成笑柄。为什么?
在新版的电视剧《水浒传》中,多处出现玉米地场景,极其荒唐。
公孙胜与宋江在玉米地中对峙
材料5 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
……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种遍野。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三)疾病传播
1.原因:
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
2.表现:
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
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
3.影响:
造成当地土著居民大量死亡,有利于欧洲人建立殖民统治;
引起劳动力的匮乏,诱发奴隶贸易。
结合所学,说明疾病传播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第二篇章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太平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印度洋贸易
四.商品的世界性流通
1. 新航路开辟后主要的贸易路线
海路贸易地位提升
传统的印度洋贸易、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
a.欧美贸易:
将欧洲生产的手工制品运到美洲销售,换回南美洲的贵金属、蔗糖和烟草。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1)大西洋贸易
1.表现:
手工制品
手工制品
贵金属、蔗糖、烟草
b.三角贸易
b.三角贸易:
①目的:为解决美洲劳动力不足问题。
②过程:
出程:欧洲到非洲(用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换取非洲黑人)
中程:非洲到美洲(贩卖奴隶到美洲)
归程:美洲到欧洲(从美洲运贵金属、蔗糖、烟草到欧洲)一次航行6个月,获利600%-800%。
③影响:
A.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 造成非洲长期落后;
B.对为美洲的开发提供劳动力;
C.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D.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洲间的经济、文化和人种的交流,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1)大西洋贸易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络
马六甲
澳门(葡占)
长崎(日本)
中国
印 度 洋
太 平 洋
非洲
大洋洲
亚洲
丝绸 瓷器
大 西 洋
(葡萄牙首都)
里斯本
果阿
(印度)
中转站 贸易
葡 澳 门 生丝、瓷器—白银
日本
长崎
中国
墨西哥
月港
马尼拉
波托西
阿卡普尔科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欧洲
大洋洲
“丝-银”对流,西班牙主导
白银
丝绸 瓷器
太 平 洋
大 西 洋
西班牙银元
马尼拉大帆船
中转站 贸易
西 马尼拉 丝、棉、瓷-白银
海路贸易 主导国 贸易双方及主要交换物
印度洋贸易 西欧诸国 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大西洋 贸易 欧美贸易 手工制品(欧洲) 贵金属、蔗糖和烟草(南美)
三角贸易 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欧洲) 黑人(非洲)→奴隶(美洲)
跨洋贸易 太平洋贸易 葡萄牙 线路1:生丝、瓷器等(中国澳门)至印度果阿中转 白银(欧洲)→中国
线路2:生丝(中国)→澳门→白银(日本)→中国
西班牙 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中国)→马尼拉→白银(墨西哥)→马尼拉→中国
归纳总结: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前因:
走向整体的世界
全球航路的开辟
后果
全球联系的初建
世界格局的演变
动因
条件
过程
商品流动
物种交换
人口迁移
疾病传播
早期殖民扩张
第6课
第7课
第三篇章
早期殖民扩张
——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进程
早期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是指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即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列强在亚、非、美的侵略扩张活动。当时的殖民国家主要有西、葡、荷、英、法等国家,其中大多数为封建国家。
概念解释
三 早期殖民扩张
(一) 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拉开海外扩张序幕,葡萄牙和西班牙走上殖民掠夺的道路。
16世纪西班牙占领地区
16世纪葡萄牙占领地区
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
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
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菲律宾沦为殖民地。
三、早期殖民扩张
1.早期殖民国家:
海上马车夫
三、早期殖民扩张
1.早期殖民国家:
日不落帝国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原因
(1)特点:①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 和 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
②殖民国家以西、葡、荷、英、法等西欧国家为主,主要占据非洲、美洲、 亚洲等地区。
(2)原因: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资本原始积累。
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
16世纪西班牙
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
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菲律宾沦为殖民地。
三 早期殖民扩张
(二) 过程
16世纪葡萄牙
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
16世纪葡萄牙塞巴斯蒂安国王
16世纪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
①中断了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②冲击了亚洲古老帝国;
③传播了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客观上有利于当地的进步。
1.对被殖民地区
(二)影响
商业革命
商业贸易中心转移,地中海—大西洋沿岸
英、法、荷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
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
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
价格革命
殖民扩张
商业贸易
大量金银
流入欧洲
货币贬值
物价上涨
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主衰落
商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上升
社会转型
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经济关系变化
阶级关系变化
(二)影响
2.对欧洲
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人类文明格局:
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东方逐渐从属与西方。
(1)世界人文地理格局:
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2)世界贸易格局:
由印度洋贸易为主转变为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4)世界政治格局:
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西欧国家走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亚非拉受到殖民侵略。
(二)影响
3.对世界格局
【深化拓展】 六大视角审视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之路
人口迁移之路
物种交换之路
思想震撼之路
殖民掠夺之路
社会转型之路
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相互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融
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空前的灾难
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课堂总结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早期殖民扩张
人口迁移——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物种交换——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疾病传播——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导致了疾病的传播
表现:西班牙、葡萄牙和其他国家
影响
影响: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原因:全球航路的开辟
印度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太平洋贸易
表现
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
社会变革
对被殖民地区
对欧洲
六大视角审视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2)“人口迁移之路”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3)“物种交换之路”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融。
(4)“思想震撼之路” 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推动自然科学发展。
(5)“殖民掠夺之路” 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空前的灾难。
(6)“社会转型之路” 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