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我爱你,汉字》阅读理解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材料一】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其艺术魅力的认识,它越来越受重视。书法艺术,从精神层面上讲是“书为心画”,从人格层面上讲是“字如其人”,从表现层面上讲是“心正则笔正”。隶书的参差俯仰,使其姿态飘逸,轻灵飞动,工整险峻。楷书的方正端庄,使其虚旷、简静、遒劲有力。行书的错落有致,使其若天马行空,雷奔云集。草书的绵婉流转,使其通篇郁郁苍苍,奇姿雄迈。各种书体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之美。
【材料二】认识文房四宝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美感,无所谓好坏。
B.文房四宝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书写工具,即笔、墨、纸、砚。
C.南唐时期的文房四宝均产自安徽。
D.在宋朝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宣笔、安徽徽州徽墨、安徽徽州宣纸、安徽歙砚(甘肃洮砚、广东端砚)。
2.请根据每种字体的特征,将字体和对应的特点及人物用线连起来。
隶书绵婉流畅太极武术家
楷书方正端庄侠客
行书豪放自由君子
草书轻灵飘逸舞者
3.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运用对联知识写出下联。
上联:参差俯仰隶书轻灵飘逸 下联:_____
二、阅读理解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日:“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和“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靠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______吟“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吟“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吟“明月几时有”;______吟“劝君更进一杯酒”;______吟“漫卷诗书喜欲狂”;______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4.根据意思写词语。
比喻像潮水一样起伏的心情,难以抑制。( )
5.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中横线上。
A.中秋时 B.清明时 C.过年时 D.喜悦时 E.慷慨时 F.送别时
6.仔细读短文,回答问题。(填序号,可多填)
(1)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
A.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B.又整齐又灵动,适宜表达一种微妙、诗意的情感。
C.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D.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文字。
(2)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 )。
A.汉字的形 B.汉字的义 C.中国古典诗词 D.汉语拼音
7.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
(2)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
(3)劝君更进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研究报告,完成练习。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李,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李。“李”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李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李”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李”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类别 内容
来源 ……
历史名人 ……
现状 ……
四、研究结论
1.传说,“李”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官名。唐代时,大量姓氏改为“李”姓,这可能为后来“李”姓人口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2.历史上,“李”姓名人辈出……
3.2018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李”姓人口数量排名第二。
8.传说,“李”姓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是后来“李”姓人口增长的基础。
9.通过阅读报告,你了解到了哪些研究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通过阅读报告,我们明白了研究报告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去写。
11.请调查你所在班级的同学的姓名(如用字、来源、寓意等),从第3题的四个方面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可在作业本上写好后粘贴在这里哦!)
关于_______________的研究报告
一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四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 3.方正端庄楷书简静遒劲
【分析】1.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仔细阅读四个选项可知,D项的表述中,“安徽徽州宣纸”有误,阅读“材料二”可知,应为“安徽宣城宣纸”。
2.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寻找线索和答案。结合“材料一”给出的提示:隶书姿态飘逸、轻灵飞动,楷书方正端庄,行书天马行空、雷奔云集,草书绵婉流转即可连前半部分的内容。根据所给的特点和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准确找到对应的人物。
3.本题考查创意运用的能力。通过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选取合适的词语组合起来,对仗工整即可。比如,“方正端庄”对应“参差俯仰”,“楷书”对应“隶书”,“简静道劲”对应“轻灵飘逸”。
4.心潮难已 5.C B A F D E 6. ABC C 7. 路上行人欲断魂 把酒问青天 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析】4.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注意平时学习时多多积累。心潮难已:指心情难以平静。
5.此题是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了解了诗句含义,就很容易辨别出要选的正确词语是什么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描写的是清明时节的场景。
“明月几时有”出自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描写的是中秋节。
“劝君更进一杯酒”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漫卷诗书喜欲狂”出自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大江东去”出自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可知选项ABC符合要求。
7.考查对诗句的背诵积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多多积累,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出自唐代杜牧《清明》。
(2)出自宋代苏轼《水调歌头》。
(3)出自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8. 上古时代的官名 唐代时,大量姓氏改为“李”姓 9.查阅有关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相关故事等。 10. 问题的提出 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研究结论 11.
班级同学姓名
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共45位同学,每个人的姓名都不同,这45个姓名背后有什么秘密呢?这45个姓名从哪里来的呢?它们有着怎样的寓意呢?由此我开始了对班级同学姓名的调查与研究。
研究方法 1.搜集45位同学的姓名;2.做问卷调查(知不知道姓名的来历,姓名的寓意是什么);3.走访45位同学的家庭,询问长辈。
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姓氏归类:王(15位)、李(10位)、张(4位) 姓名用字:“轩”字是同学姓名中用得最多的字 姓名来源:5位同学的姓名出自《诗经》,4位同学的姓名出自《论语》
研究结论 1.在我们班,“王”姓最多,“李”姓其次。 2.同学姓名中用得最多的字是“轩”字。 3.同学们的姓名往往是长辈费心起的,寄托了他们美好的祝福和期望
【解析】8.考查了对研究报告内容的理解。从句子“我们认为,大量别的姓氏改为‘李’姓,是‘李’姓在唐代成为第一大姓的主要原因,这也为后来‘李’姓人口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可知,在唐代“李”姓成为第一大姓的主要原因。
9.考查了对研究报告内容的理解。从研究报告“(二)研究方法”可知,研究方法有查阅有关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相关故事。
10.考查了对研究报告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报告可知,研究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研究结论四部分,所以研究报告要从这四个方面去写。
11.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根据要求,结合研究报告的四个方面,写出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