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物理试卷 答案解析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及公式F=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式F=G只适用于计算天体与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B. 当两物体的距离很近时,两物体间已不存在万有引力,故不能用公式F=G计算
C. 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可用公式F=G计算
D. 教室内,同学与课桌之间也有万有引力,并能直接运用公式F=G计算
【答案】C
【解析】由公式F=G的适用范围可知,A错误,C正确;自然界中任何物体间都存在万有引力,B错误,由于“同学”和“课桌”不能视为质点,不能直接运用公式F=G计算,D错误.
2. 如图所示,a为放在赤道上随地球一起自转的物体,b为同步卫星,c为一般轨道卫星,d为极地卫星.设b、c、d三卫星距地心的距离均为r,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c、d线速度大小相等
B. a、b、c、d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C. d可能在每天的同一时刻,出现在a物体上空
D. 若b卫星升到更高的圆轨道上运动,则b卫星仍可能与a物体相对静止
【答案】C
3. 如图所示,a为放在赤道上相对地球静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b为沿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轨道半径约等于地球半径),c为地球的同步卫星.下列关于a、b、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卫星转动线速度大于7.9 km/s
B. a、b、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关系为aa>ab>ac
C. a、b、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关系为Ta=TcD. 在b、c中,b的线速度大
【答案】D
【解析】b为沿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G=m,解得v=,又=mg,可得v=,与第一宇宙速度大小相同,即v=7.9 km/s,故A错误;地球赤道上的物体与同步卫星具有相同的角速度,所以ωa=ωc,根据a=rω2知,c的向心加速度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根据a=得,b的向心加速度大于c的向心加速度,即ab>ac>aa,故B错误;卫星c为地球同步卫星,所以Ta=Tc,根据T=2π得,c的周期大于b的周期,即Ta=Tc>Tb,故C错误;在b、c中,根据v=,可知b的线速度比c的线速度大,故D正确.
4. 如图所示是美国的“卡西尼”号探测器经过长达7年的“艰苦”旅行,进入绕土星飞行的轨道.若“卡西尼”号探测器在半径为R的土星上空离土星表面高h的圆形轨道上绕土星飞行,环绕n周飞行时间为t,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关于土星质量M和平均密度ρ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M=,ρ= B. M=,ρ=
C. M=,ρ= D. M=,ρ=
【答案】D
【解析】设“卡西尼”号探测器的质量为m,它围绕土星的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有G=m(R+h)()2,其中T=,解得M=;又因为土星的体积V=πR3,所以ρ==,故D正确.
5. 赤道上,人沿“太空梯”上升到h高度处,恰好会感到自己“漂浮”起来。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地球自转角速度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在地面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当人感到自己“漂浮”起来,为完全失重,万有引力全部提供向心力,有,联立解得,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 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言,双星的运动是产生引力波的来源之一,假设宇宙中有一双星系统由a、b两颗星体组成,这两颗星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得a、b两颗星的距离为L,a星的轨道半径是b星的2倍,a星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G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星的线速度大小为 B. b星的线速度大小为
C. a星的质量为 D. b星的质量为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可知a、b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 ,
a、b两星的周期相同,则线速度大小分别为,,选项A、B错误;
根据,解得,,选项C正确,D错误。故选C。
7. 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在我们所在星系中央隆起处,多数恒星形成于100亿多年前的一次恒星诞生爆发期。若最新发现的某恒星自转周期为T,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以周期T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设恒星的半径为R,根据万有引力恰好提供向心力时星体不瓦解,且密度最小,则,解得恒星的质量,则恒星的密度,
故选A。
8.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质量为m的小物体的重力,随测量位置的变化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地,引力常量为G,将地球视为半径为R、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北极地面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0=G
B. 在赤道地面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1=G
C. 在北极上空高出地面h处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2=G
D. 在赤道上空高出地面h处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3=G
【答案】AC
【解析】小物体在北极地面测量时,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则有F0=G,故A正确;在赤道地面测量时,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加上小物体m随地球一起自转所需要的向心力,则有F19. 如图所示,两颗人造卫星A、B都在赤道正上方同方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为地球同步卫星,某时刻A、B相距最近。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B的运行周期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相等的时间内,卫星A、B与地心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
B. 经过时间,A、B相距最远
C. A的向心加速度小于B的向心加速度
D. 卫星A、B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一定不相等
【答案】BC
【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对同一行星而言,它与中心天体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故A错误;卫星A、B由相距最近到相距最远,圆周运动转过的角度差为,所以可得其中,,则经历的时间,故B正确;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解得,卫星A的轨道半径大于B的轨道半径,则卫星A的向心加速度小于B的向心加速度,故C正确;万有引力,卫星A、B的质量未知,卫星A、B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也不一定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BC。
10. 甲、乙两星组成双星系统,它们离其他天体都很遥远;观察到它们的距离始终为L,甲的轨道半径为R,运行周期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星的质量为
B. 乙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
C. 若两星的距离减小,则它们的运行周期会变小
D. 甲、乙两星的质量之比为
【答案】AC
【解析】对双星系统的两颗星球,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甲,可得:m乙=,故A正确;乙的轨道半径:r=L-R,则乙的向心加速度:a=r=,故B错误;若两星的距离减小,根据G=m甲R=m乙(L-R),得=m甲,则它们的运行周期会变小,故C正确;双星系统具有相等的角速度和周期,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m甲R=m乙(L-R),所以:Rm甲=(L-R)·m乙,甲、乙两星的质量之比,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 (12分)某宇航员在飞船起飞前测得自身连同宇航服等随身装备共重840 N,在火箭发射阶段,发现当飞船随火箭以a=的加速度匀加速竖直上升到某位置时(其中g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其身体下方体重测试仪的示数为1 220 N.已知地球半径R=6 400 k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求解过程中可能用到≈1.03,≈1.02).问:
(1)该位置处的重力加速度g′是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的多少倍?
(2)该位置距地球表面的高度h为多高?
(3)地球的平均密度是多少?
【答案】(1)倍 (2)128 km (3)5.6×103kg/m3
【解析】(1)飞船起飞前,对宇航员受力分析有G=mg,得m=84 kg.
在h高度处对宇航员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a,又a=,得=.
(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在地球表面处有=mg.
在h高度处有=mg′.
解以上两式得h=0.02R=128 km.
(3)根据=mg可得,地球的质量M=,
地球的密度ρ==,
代入数据得ρ≈5.6×103kg/m3.
12. (8分)2020年7月2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 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假设未来一名宇航员登上火星后,在水平面上将一小球从高为L的地方以速度v0水平抛出,测得抛出点和落地点相距2L,不计空气阻力.
(1)求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
(2)若已知火星的半径为R,求卫星在距火星表面高为h处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答案】(1) (2)v0R
【解析】(1)根据几何关系知,水平位移x==L,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得L=gt2,L=v0t,
解得g=.
(2)设火星和卫星的质量分别为M、m,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m,
又GM=gR2,解得v=v0R.
13. (8分)宇宙中有一星球,其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该天体的质量为M。若一宇航员来到位于赤道的一斜坡前,将一小球自斜坡底端正上方的O点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如图所示,小球垂直击中了斜坡,落点为P点,求:
(1)该星球赤道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1;
(2)P点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
【答案】(1);(2)
【解析】(1)星球的自转角速度,根据圆周运动性质,可得
因此可得赤道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2)设斜面的倾角为,则根据位移关系有
根据速度关系有
根据平抛规律有,,代入得,代入第一问结果可得
14. (12分)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按照中国载人登月工程计划,预计我国航天员将在2030年前实现登月。若宇航员站在月球表面沿水平方向以初速度v0抛出一个小球,经时间t落地,落地时速度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为,已知月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
(1)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2)月球的质量M;
(3)月球的密度。
【答案】(1);(2);(3)
【解析】(1)根据平抛运动知识,解得
(2)在月球表面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则有,解得。
(3)根据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公式,得,由球的体积公式得,联立解得。
15. (14分)神奇的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论所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探寻黑洞的方案之一是观测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天文学家观测河外星系大麦哲伦星云时,发现了LMCX-3双星系统.它由可见星A和不可见的暗星B构成,将两星视为质点,不考虑其他天体的影响,A、B围绕两者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如图所示.引力常量为G,由观测能够得到可见星A的速率v和运行周期T.
(1)可见星A所受暗星B的引力FA可等效为位于O点处质量为m′的星体(视为质点)对它的引力,设A和B的质量分别为m1、m2.试求m′(用m1、m2表示).
(2)求暗星B的质量m2与可见星A的速率v、运行周期T和质量m1之间的关系式.
(3)恒星演化到末期,如果其质量大于太阳质量ms的2倍,它将有可能成为黑洞,若可见星A的速率v=2.7×105m/s,运行周期T=4.7π×104s,质量m1=6ms,试通过估算来判断暗星B有没有可能是黑洞.(G=6.67×10-11N·m2/kg2,ms=2.0×1030kg)
【答案】(1)m′=(2)=
(3)暗星B有可能是黑洞
【解析】(1)设A、B的圆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由题意知,A、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相同,设为ω.由牛顿运动定律,有FA=m1ω2r1,FB=m2ω2r2,FA=FB.
设A、B之间的距离为r,有r=r1+r2,
由上述各式,解得r=r1.
由万有引力定律,有FA=G,
代入上式,得FA=G .
令FA=G,比较可得m′=.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G=m1,
又知可见星A的轨道半径r1=,
联立各式,解得满足关系式=.
(3)将m1=6ms代入上式,
得=,
代入数据,得=3.5ms.
设m2=nms(n>0),
代入上式,得=ms=3.5ms.
可见的值随n的增大而增大,试令n=2,
得ms=0.125ms<3.5ms.
若要使ms=3.5ms成立,
则n必大于2,即暗星B的质量m2必大于2ms,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由此得出结论:暗星B有可能是黑洞.答案第2页 总2页亳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物理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及公式F=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式F=G只适用于计算天体与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B. 当两物体的距离很近时,两物体间已不存在万有引力,故不能用公式F=G计算
C. 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可用公式F=G计算
D. 教室内,同学与课桌之间也有万有引力,并能直接运用公式F=G计算
2. 如图所示,a为放在赤道上随地球一起自转的物体,b为同步卫星,c为一般轨道卫星,d为极地卫星.设b、c、d三卫星距地心的距离均为r,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c、d线速度大小相等
B. a、b、c、d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C. d可能在每天的同一时刻,出现在a物体上空
D. 若b卫星升到更高的圆轨道上运动,则b卫星仍可能与a物体相对静止
3. 如图所示,a为放在赤道上相对地球静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b为沿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轨道半径约等于地球半径),c为地球的同步卫星.下列关于a、b、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卫星转动线速度大于7.9 km/s
B. a、b、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关系为aa>ab>ac
C. a、b、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关系为Ta=TcD. 在b、c中,b的线速度大
4. 如图所示是美国的“卡西尼”号探测器经过长达7年的“艰苦”旅行,进入绕土星飞行的轨道.若“卡西尼”号探测器在半径为R的土星上空离土星表面高h的圆形轨道上绕土星飞行,环绕n周飞行时间为t,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关于土星质量M和平均密度ρ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M=,ρ= B. M=,ρ=
C. M=,ρ= D. M=,ρ=
5. 赤道上,人沿“太空梯”上升到h高度处,恰好会感到自己“漂浮”起来。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地球自转角速度为( )
A. B. C. D.
6. 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言,双星的运动是产生引力波的来源之一,假设宇宙中有一双星系统由a、b两颗星体组成,这两颗星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得a、b两颗星的距离为L,a星的轨道半径是b星的2倍,a星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G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星的线速度大小为 B. b星的线速度大小为
C. a星的质量为 D. b星的质量为
7. 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在我们所在星系中央隆起处,多数恒星形成于100亿多年前的一次恒星诞生爆发期。若最新发现的某恒星自转周期为T,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以周期T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
A. B. C. D.
8.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质量为m的小物体的重力,随测量位置的变化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地,引力常量为G,将地球视为半径为R、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北极地面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0=G
B. 在赤道地面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1=G
C. 在北极上空高出地面h处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2=G
D. 在赤道上空高出地面h处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3=G
9. 如图所示,两颗人造卫星A、B都在赤道正上方同方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为地球同步卫星,某时刻A、B相距最近。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B的运行周期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相等的时间内,卫星A、B与地心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
B. 经过时间,A、B相距最远
C. A的向心加速度小于B的向心加速度
D. 卫星A、B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一定不相等
10. 甲、乙两星组成双星系统,它们离其他天体都很遥远;观察到它们的距离始终为L,甲的轨道半径为R,运行周期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星的质量为
B. 乙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
C. 若两星的距离减小,则它们的运行周期会变小
D. 甲、乙两星的质量之比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 (12分)某宇航员在飞船起飞前测得自身连同宇航服等随身装备共重840 N,在火箭发射阶段,发现当飞船随火箭以a=的加速度匀加速竖直上升到某位置时(其中g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其身体下方体重测试仪的示数为1 220 N.已知地球半径R=6 400 k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求解过程中可能用到≈1.03,≈1.02).问:
(1)该位置处的重力加速度g′是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的多少倍?
(2)该位置距地球表面的高度h为多高?
(3)地球的平均密度是多少?
12. (8分)2020年7月2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 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假设未来一名宇航员登上火星后,在水平面上将一小球从高为L的地方以速度v0水平抛出,测得抛出点和落地点相距2L,不计空气阻力.
(1)求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
(2)若已知火星的半径为R,求卫星在距火星表面高为h处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13. (8分)宇宙中有一星球,其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该天体的质量为M。若一宇航员来到位于赤道的一斜坡前,将一小球自斜坡底端正上方的O点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如图所示,小球垂直击中了斜坡,落点为P点,求:
(1)该星球赤道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1;
(2)P点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
14. (12分)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按照中国载人登月工程计划,预计我国航天员将在2030年前实现登月。若宇航员站在月球表面沿水平方向以初速度v0抛出一个小球,经时间t落地,落地时速度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为,已知月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
(1)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2)月球的质量M;
(3)月球的密度。
15. (14分)神奇的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论所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探寻黑洞的方案之一是观测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天文学家观测河外星系大麦哲伦星云时,发现了LMCX-3双星系统.它由可见星A和不可见的暗星B构成,将两星视为质点,不考虑其他天体的影响,A、B围绕两者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如图所示.引力常量为G,由观测能够得到可见星A的速率v和运行周期T.
(1)可见星A所受暗星B的引力FA可等效为位于O点处质量为m′的星体(视为质点)对它的引力,设A和B的质量分别为m1、m2.试求m′(用m1、m2表示).
(2)求暗星B的质量m2与可见星A的速率v、运行周期T和质量m1之间的关系式.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3)恒星演化到末期,如果其质量大于太阳质量ms的2倍,它将有可能成为黑洞,若可见星A的速率v=2.7×105m/s,运行周期T=4.7π×104s,质量m1=6ms,试通过估算来判断暗星B有没有可能是黑洞.(G=6.67×10-11N·m2/kg2,ms=2.0×1030kg)答案第2页 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