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06 08:2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
验证和分离定律
原创
课堂导入
反交
正交
F1(子一代)


杂交
杂交
实验现象: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总是高茎的。

P(亲本)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84∶1 ≈ 3∶1
偶然
实验现象:
新知探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P
F1
F2
277
×
1064株    
×
自交
787
高茎
矮茎
杂交
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
性状分离
性状 F2的表现 显性 隐性 显性∶隐性
茎的高度 高茎 787 矮茎 277
种子形状 圆粒 5474 皱粒 1850
子叶颜色 黄色 6022 绿色 2001
花的颜色 红色 705 白色 224
豆荚形状 饱满 882 不饱满 299
豆荚颜色(未成熟) 绿色 428 黄色 152
花的位置 腋生 651 顶生 207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
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
2.84∶1
2.96∶1
3.01∶1
3.15∶1
2.95∶1
2.82∶1
3.14∶1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比例分离呢?
提出假说:
  孟德尔在观察实验现象和统计分析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一个假说。
新知探究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1
决定显性性状的是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
决定隐性性状的是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为D。
如:矮茎为d。
新知探究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
如:纯高茎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
纯矮茎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
  如:纯高茎DD,纯矮茎dd。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如:F1中的高茎Dd。
新知探究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2
×
高茎
高茎
Dd
Dd
Dd
Dd
DD
dd
D
d
D
d
配子
F2
高茎∶矮茎= 3∶1
F1
DD
dd
D
d
Dd
高茎
×
高茎
矮茎
P
配子
F1
纯合子
杂合子
←成对遗传因子分离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性状分离比
新知探究
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3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
  本实验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新知探究
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统计实验结果,彩球组合有几种?每种组合的数量是多少?计算彩球组合类型之间的数量比。统计全班的实验结果求平均值。计算彩球组合类型之间的数量比。
DD∶Dd∶dd ≈ 1∶2∶1
新知探究
1
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2
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充分混合。
3
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彩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
4
将抓回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
5
按照步骤(3)和(4)重复做30次以上。
方法步骤:
实验结果
(166株)
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假说成立。
87株高茎 79株矮茎
预期结果
配子
测交后代
测交
P
Dd
dd
D
d
Dd
高茎
×
高茎
矮茎
d
dd
矮茎
1 : 1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新知探究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新知探究
分离定理
提出问题(观察和分析)
提出假说(推理和想象)
演绎推理
检验结论(实验)
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假说正确
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假说错误
新知探究
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
  1. 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  )
  ① 子一代产生的配子比例
  ② 子二代性状分离比
  ③ 子一代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例
  ④ 亲本杂交后代分离比例
  ⑤ 子二代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例
  A. ①②   B. ③⑤   C. ③④   D. ①③
D
应用探究
2. 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 ①和③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④和①
B
P
F1
F2
×
×
自交
3 ∶ 1
杂交
应用探究
假说——演绎法
以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
为什么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经推理和想象提出假说
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分离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据假说进行演绎和推理
测交结果预测:
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
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结论
实验结果完全符合!
假说完全正确!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分离定理
课堂总结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