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综合训练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综合训练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5 22:5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训练题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亢奋(kàng)  夜深星阑(lán)
B.怅惘(cháng) 争讼(sòng) 戛然而止(jiá)
C.羁绊(jī) 磅礴(bó) 大彻大悟(chè)
D.冗杂(rǒng ) 晦暗(huì) 张灯结彩(cǎi)
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B.《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谣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C.《灯笼》中“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运用夸张与比喻,形象地表达出了“我”与“灯笼”之间结下的缘分之多,突出了“我”对灯笼的喜爱。
D.腰鼓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这一特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圆满通过国家验收,投入运营后将填补国内脉冲中子应用领域。
B.北京国际速滑馆之所以用最新环保技术制冰的原因,是因为要实现低碳冬奥的目标。
C.能否建立创新型的国家,归根到底还是要有大批献身科学、热爱祖国的创新型人才。
D.新修订并正式颁布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据推算,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
②古代把大豆叫做“菽”,秦汉以后逐渐用“豆”字代替“菽”字。
③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
④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⑤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有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
⑥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A.①④③②⑥⑤ B.①②⑤④③⑥ C.③⑥②①④⑤ D.③⑥⑤④②①
5.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花红柳绿,秋叶飘零,催万物促轮回,大自然拥有神奇的魔力。
材料:显生机竞自由 展辽阔状雄伟 大自然拥有奇特的魔力 瑰丽山河 种子发芽  浩瀚大海  鲜花开放  大自然拥有雄奇的魔力
6.某市某中学某班开展“我爱祖国”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展示了自己搜集的材料。
【材料一】
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动漫作品,放在视频分享网站B站后引发很多年轻人的追捧,其中的经典台词“每一个兔子都有大国梦”不胫而走……弹幕上“泪目”刷屏。凭借弹幕这种看似“众声喧哗”的方式,青年人在网络上大声表达正能量。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小粉红”(网络爱国青年)“小青马”(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群众蓬勃兴起,他们“肤白貌美三观正,爱国也要‘萌萌哒’”。
【材料三】
美国学校经常组织学生“效忠宣誓”,宣誓效忠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及效忠所代表之共和国。在演奏国歌或面对国旗时,他们会做出用右手按心口的“效忠宣誓”的标准姿势。近50万辆校车上播放最多的歌曲是《上帝保佑美国》、《美丽的美利坚》。
(1)请认真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两条你的探究结果。
(2)在培养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方面,【材料三】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请写出两条。
(3)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请用合适的方式具体表达出来。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社戏》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遂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
⑤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7.从第①段中找出描写少年们开船的动词,并体会这些动词的表达作用。
8.请你赏析①段中加点的词。
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9.第②自然段主要是从哪些角度描绘景色的?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10.作者在结尾说“再也没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真的是那夜的豆好吃,戏好看吗?说说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名红军
邓焕
①每年清明节,龙脊界的村民们首先祭拜的不是自家的祖宗,而是一座无名坟墓。无名坟墓就在张氏小学旁边。
②以前张氏小学并不叫张氏小学,而叫龙家小学……
③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个夏天的上午,龙家小学门口来了个卖爆花糖的老头,摇着一个铃铛,在叮叮当当的铃声中,拿捏着嗓门很好听地唱:爆花糖,爆花糖,小朋友吃了上学堂……
④听到歌声和铃铛声,学生们都围拢过来,掏出自己积攒的压岁钱或捡破烂的钱,买了爆花糖很有滋味地吃。
⑤从那以后,卖爆花糖的老头就隔三差五地摇着铃铛来龙家小学了。
⑥老头很神秘,方圆几百里,没有人知道他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只知道他住在离乡政府不远的一个村庄的瓦窑里。龙脊界的村民都认为老头是远方来的流浪汉,没想到这流浪汉却很有学问。
⑦有一天学校龙老师突然生病去了医院。龙老师一走,挤在一个教室里的五个年级的学生,像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一样吵开了。那时卖爆花糖的老头正在学校门口酸枣树下休息,他走进教室,敲敲讲台:“同学们,你们不好好学习,不仅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而且连发生在你们身边的历史都不知道,这是很可悲的事情。”
⑧同学们都安静下来,瞪着一双疑惑的眼睛看着老头:我们身边能有什么历史?
⑨老头于是就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战争故事:“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的灌阳县、全州县、兴安县,与国民党部队苦战五昼夜……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
⑩同学们都沉浸在老头讲的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血雨腥风的气氛里。那以前,同学们都不知道在全州县发生过这么悲壮的战争,而且他们村——龙脊界,也有红军经过。
老头讲了很久,他边讲边哭,浑浊的泪水流满了他那张沧桑的脸。最后老头哽咽着说:“孩子们呀,你们要好好读书,不要辜负了先烈们流血牺牲为我们创造的这美好时代呀!”
这是同学们第一次听说“湘江战役”的故事。同学们都被“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给震撼了。
一天深夜,刮大风,下暴雨,龙家小学那两间破瓦房倒塌了。
第二天早上,雨过天晴,老头唱着“爆花糖”的歌谣,吆喝着走过来,村里搬运木料的人笑着说:“老人家,小朋友吃了爆花糖再也不能上学堂了!”
老头站在那堆残砖破瓦烂木头前面,沉默一会儿,悄然离开了。
第二天早上,老头很意外地又来到了学校旁边,他从搬运木料的人群中找到学校校长兼老师的龙老师:“咋把这些东西都搬走啊,还用得着啊!”
龙老师苦笑:“没用啦,这些东西都分给群众了,这里再没有学校了。”
“为什么?”
“没钱!”
老头点点头,拉了龙老师来到他挑来的箩筐边。筐里没有了爆花糖,却装了两个大黑袋子。
“如果你不嫌弃,你拿了这些零钱去银行换了整票,再砌一座吧!”
龙老师一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从那以后,卖爆花糖的老头就没再在龙脊界出现过。听人说他出现在乡镇另外一个方向的村庄,他不再卖爆花糖,他改收破烂了。
学校修好后,龙老师根据人们的指点,找到了卖爆花糖老头居住的瓦窑。瓦窑进出口很窄,只能容一个人弯腰进出,龙老师手脚并用地爬进瓦窑。瓦窑里,夏天炽热的阳光透过瓦窑上空杉树皮屋顶的窟窿钻进瓦窑,照在一张破旧的竹席上,竹席上面老头正熟睡着。瓦窑里面全是老头捡来的破烂。
龙老师不由鼻子一酸,走过去摇摇老头,老头始终不醒,龙老师伸手一探,老头早就没有了气息。
龙老师从瓦窑出来,带走了老头枕头下面的一个布包,布包里几张纸藏着老头的身世:老头姓张,江西人,他17岁参加红军,1934年11月随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的四道封锁线,来到全州。湘江战役期间,他身负重伤,昏睡好几天才从死人堆中苏醒过来,他没法追上队伍。老张说这些年来他一直过着清苦的生活,把每一分每一厘攒起来,想在湘江战役战友牺牲的地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老张说他是一名党员,龙脊界小学就算是这么多年来他欠缴的党费。
老张说人民如果宽容他这位“逃兵”,他不敢奢望跟曾经的战友埋葬在一起,只是希望能把他埋葬在能看得见湘江的地方……纸面上的信息很有限,老张刻意把个人的一些重要信息隐藏了,或者说老张可能还是老黄、老李。
龙脊界的人们尊重张老的心愿,把他葬在龙家小学后边的山坡上,那里站得高看得远,可以远眺湘江战役其中的一个战场——大坪渡口。
从那以后龙家小学就改名为张氏小学了。
后来,在张氏小学走出来的一名历史老师的主持下,人们重新修葺了张老的坟墓,新修的墓碑上刻了一副对联: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横批:_____________。
11.选文以“老头”为线索,选取了四件与“老头”相关的事件,分别是:
(1)老头给学生们讲述湘江战役的历史,告诫同学们铭记历史,好好读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头的遗物揭秘了他的身世及遗愿。
12.作者在叙述事件过程中,融合了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请你以第 段为例,简要分析其作用。
13.第 段中,同学们听了湘江战役的故事后深受震撼,假如你是同学中的一员,请写出你此时的心理活动。(60字左右)
14.选文最后一段对联中的横批你认为可以是什么?请结合选文最后一段,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及感悟。
注:横批是同对联相配的横幅,对于联文有着概括、揭示、补充、说明等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流数十步(向南) B.不可名状(说出)
C.佳木异竹(美好) D.此溪若在山野(像)
16.请用三条“/”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而 置 州 以 来 无 人 赏 爱 徘 徊 溪 上 为 之 怅 然
17.面对美景,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
四、诗歌鉴赏
18.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冬夜书怀①
(唐)王维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
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
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
汉家方尚少②,顾影惭朝谒。
【注】①此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742年)前后。王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而一些年轻无行文人却青云直上。②尚少:指汉代颜驷有才而至老不遇,喻为官久不升迁。
(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作文
19.按要求写作文。
请以“一件让我____________的小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1.B
2.B
3.D
4.D
5.种子发芽,鲜花开放,显生机竞自由,大自然拥有奇特的魔力。瑰丽山河,浩瀚大海,展辽阔状雄伟,大自然拥有雄奇的魔力。
6.(1)示例一:轻松活泼的方式也可以传播和弘扬爱国主文精神。
示例二:网络上的爱国主义教育空间正在得到关注和加强;
示例三:可根据青少年接受知识的特点、规律和心理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示例四:年轻人可以用他们特有的方式爱国,成为线上线下,网内网外弘扬正能量的生力军。
(2)示例一:应让国人从小到大接受爱国主义和价值观教育。
示例二:在生活中时时感受“沉浸式”教育,从而形成对国家的强然自豪感;
示例三:要让保护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成为人们的自觉力量。
(3)示例一:立下志向,为祖国认真努力学习。
示例二:看见国旗,立正敬礼。
示例三:唱国歌时,态度端正用心,充满感情。
7.“拔”“点”“磕”“架”,这些动词形象地描写出了少年们技术娴熟、机灵能干、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情态。 8.“飞”,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的情形。 9.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写出了江南水乡月夜的特征以江南夜景的美丽清新烘托了行船之快,以及“我’急于看社戏的迫切心情,情景交融。 10.其实那夜的戏,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对淳朴善良民风的赞美。
11. 老头用自己卖爆花糖的积蓄,支援龙家小学重建 老头改收破烂,继续过着清贫的生活 12.这是对老头居住的环境描写,写出了老头居住环境的恶劣,与前文的慷慨形成鲜明对比,凸显老头的无私形象。 13.参考示例:原来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曾发生过这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能辜负先烈们流血牺牲为我们创造的这美好时代。 14.(1)无名红军。(2)理解:选文讲述了无名红军张老的感人事迹,表达了人们对老一辈革命家一心为公、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等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3)感悟:我们要铭记历史,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历练敢于担当的奋斗精神。
15.D 16.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17.因为“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作者借右溪的无人赏爱,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18.(1)颈联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以“丽服、朱灯”与“颓颜、华发”对照,突出了年华逝去、容颜苍老,表现了诗人因日渐迟暮却又仕途失意的无奈和伤感。
(2)诗人表达了对自己年迈失意的感悲凉,流露出对自己长时间不受朝廷重用、年轻无行文人却青云直上的不满。
19.例文:
一件让我遗憾的小事
春天倦懒的低语,芒果花落在地上。日子日复一日,生活平静无痕。
记不清是哪年哪月哪日,只记得那天天很热,蝉鸣很响,天空很蓝。被炙热阳光包围的我却如同身处冰库,冷得打颤。眼前那张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脸,那么陌生。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语气,说出了我最陌生的话。她说:“下午我就要走了。”短短一句话,却让我如雷轰顶。我惊慌失措道:“为,为什么啊?怎么那么突然?去哪里啊?”对面的女孩儿故作轻松说:“家长工作转移嘛,挺远的地儿。”她看我一眼,又说:“别难过,你又不是只有我一个朋友啦!其它朋友不是还在吗?”我悲怒交加:“什么其它!你要走就走,废什么话!反正不关我的事!”说完气话,我扭头就跑,不去看那个满脸悲伤的女孩。
回家的路上流下我的泪珠。老天爷好像也懂得了我的伤心,乌云遮起明媚的蓝天,倒下倾盆大雨。听着雨水声,我窝在床上迷迷糊糊含泪睡着了。
“咔”的一声,开门声将我叫醒。母亲进来了,见我惊讶道:“你醒啦?刚才你朋友来和你道别,看你还睡着就先走了……”还没听完我就往外跑,伞也没拿。眼前雨斜斜的下,耳边风啸啸的刮。奔跑途中,我眼前闪过一片娇黄,是满地小雏菊,我和女孩在这里嬉戏打闹过;又闪过一片嫩绿,是草坪地,我和女孩在这里谈天说地过;最后定在那一片本该是湛蓝,现在却是乌云的的幕下,那条街,我和女孩在这里悠悠的闲逛过。原来,我与女孩已经拥有了那么多的回忆,那么多的温暖时光。心中的那抹愧意肆无忌惮的扩散开来。街道上传来汽车的发动机声,我认得那辆车,是女孩爸爸的车。我大声喊她,她从缓缓行驶的车里惊喜的探出头。我跑着,喊着,眼前模糊着:“我会想你的!还有……话语戛然而止。我不小心绊了一下,身形一晃,再抬眼时,车子已经开远了。远到,都不能带走我那没说完的话:“对不起,早上和你闹脾气了。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那年那月那日,有一辆汽车在街头消失,有一个女孩在街尾哭的伤心。
那是让我遗憾的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