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比例易错题综合自检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苏教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数,能组成比例的是?( )
A.2,3,4,5 B.1.5,3,4.5,6 C. ,,, D.0.6,3,6,
2.小强的身高1.50米,在一幅照片上他的身高是3厘米。这幅照片的比例尺是( )。
A.50∶1 B.1∶50 C.500∶1 D.1∶500
3.在比例尺1∶10000的图纸上,2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是( )米。
A.2 B.20 C.200 D.2000
4.把一个图形按4∶1变化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
A.面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 B.面积缩小到原来的
C.周长扩大到原来的4倍 D.周长缩小到原来的
5.德州一家馒头加工企业捐赠10万个山东大馒头发往武汉红十字会。在一幅标有的地图上,量的德州到武汉的距离是4.8厘米,一辆大货车载着这些大馒头于上午6时以每小时96千米的速度开往武汉,( )时就可以抵达武汉。
A.下午3 B.下午4 C.下午5 D.晚上6
6.如图,一个直角三角形,a、b分别是两条直角边,d是斜边c上的高。根据这些信息,下面式子中,( )不成立。
A.a∶c=d∶b B.c∶b=a∶d C. D.
二、填空题
7.如果a、b都是非0的自然数,且a∶b=2∶1,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
8.一个比例,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0.8,另一个内项是( )。
9.一个精密零件长3毫米,画在图纸上长6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
10.如图是李伟家附近街道平面图。从图中可知,大港小学在超市的( )方向,超市到书店的图上距离为2.3厘米,超市到书店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11.在4∶8中,如果后项变为24,要使比值不变,前项应变为( );如果前项加上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
12.一幅地图上的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在这幅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厘米,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13.图形A按( )的比例缩小后可以得到图形B;图形A与图形B的面积比是( )。
14.张强的爸爸想带家人自驾游,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0000的地图上,张强量得要去的地方距出发地为4.8厘米,这段路程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计划三小时到达目的地,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千米/时。
三、判断题
15.小华的身高是1.6米,在照片上她的身高是5厘米,这张照片的比例尺是1∶32. ( )
16.把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 )
17.如果甲数的等于乙数的,那么甲数∶乙数=8∶15。( )
18.因为3÷7==3:7,所以除法、分数、比的意义相同。( )
19.某校平面图的比例尺为米. ( )
四、计算题
20.解方程。
80-4x=56 =∶2.8 5x-5×=0.8 3(x+2)=4(x+1)
五、解答题
21.按要求画一画,填一填。(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cm2)
(1)已知点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1,5),则点B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2)画出三角形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①。
(3)画出三角形ABC按1∶2的比缩小后的图形②。
(4)以点O为圆心,画一个半径为2cm的圆。
(5)根据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把圆转化成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画出这个长方形。
2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经过2小时相遇。相遇后各自继续前进,又经过1.5小时,甲车到达B地,这时乙车距A地还有35千米。A、B两地路程是多少千米?
23.一个晒盐场用600千克海水晒出18千克盐。如果一块盐田一次放入485吨海水,可以晒出多少吨盐?(用比例解)
24.某渔民在比例尺为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岛的距离是7.2厘米,如果驾船以每小时36千米的速度,在上午6时从甲地出发去乙地,那么到达乙地的时间是几时?
25.印刷一批产品,每天印刷200本,需要24天完成;如果每天印刷300本,可以提前多少天完成任务?
26.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的高相等,体积的比是1∶9。如果圆锥的底面积是15平方厘米,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如果圆柱的底面积是15平方厘米,圆锥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参考答案:
1.C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将四个数中间的最小数与最大数同时作外项或内项,将最小数与最大数相乘,剩下的两个数相乘,如果积相等,就能组成比例,据此分析。
【详解】A.因为2×5=10,4×3=12,所以2,3,4和5不能组成比例;
B.因为1.5×6=9,4.5×3=13.5,所以1.5,3,4.5和6不能组成比例;
C.因为×=,×=,所以∶=∶,所以,,和能组成比例;
D.0.6×6=3.6,3×=4.5,所以0.6,3,6和不能组成比例。
故答案为选:C。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利用积相等逐项比较。
2.B
【分析】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计算的时候要把单位换成相同的再进行比即可。
【详解】1.5米=150厘米
比例尺=3厘米∶150厘米=1∶50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意义,熟练掌握比例尺的意义并灵活运用。
3.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比例尺=1∶10000,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可解答。
【详解】2÷
=2×10000
=20000(厘米)
20000厘米=200米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实际应用,要熟练掌握。
4.C
【分析】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大小不同,周长扩大的倍数等于边长扩大的倍数,面积扩大的倍数等于边长扩大的倍数的平方。
【详解】比例尺4∶1是把一个图形按4倍放大,则其各边的长度分别扩大4倍,则周长扩大到原来的4倍,其面积扩大4×4=16倍。
故答案为:C。
【点睛】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大小不同,周长扩大的倍数等于边长扩大的倍数,面积扩大的倍数等于边长扩大的倍数的平方。
5.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据此可以求出德州到武汉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根据时间=路程÷速度,求出行驶的时间,又知这辆大货车载着这些大馒头于上午6时出发,然后用出发的时刻加上行驶的时间就是达到武汉的时刻。据此列式解答。
【详解】4.8÷ =96000000(厘米)
96000000厘米=960千米
960÷96=10(小时)
6时+10时=16时
16时是下午4时。
答:下午4时就可以抵达武汉。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目的是理解掌握比例尺的意义及应用,以及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相互转化方法的应用。
6.C
【分析】一个直角三角形,a、b分别是两条直角边,d是斜边c上的高,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即ab=cd,选项中的比例外项积等于内项积,能化成ab=cd的形式,即为正确,反之错误。
【详解】A.a∶c=d∶b,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转化为ab=cd,所以成立;
B.c∶b=a∶d,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转化为ab=cd,所以成立;
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转化为ac=bd,跟原式不符,所以不成立;
D.,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转化为ab=cd,所以成立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点:一是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二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7.b
【分析】根据比例尺的基本性质:内项积=外项积,即a=2b,由于a和b成倍数关系,两个数成倍数关系,则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由此即可判断。
【详解】由分析可知a∶b=2∶1,则a=2b
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最大公因数的求法,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灵活运用。
8.
【分析】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则外项的积是1,说明两个内项的积也是1,据此解答。
【详解】1÷0.8=
【点睛】主要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倒数的概念,学生应掌握。
9.20∶1
【分析】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详解】6厘米=60毫米
60∶3=20∶1
【点睛】此题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注意换算单位。
10. 东北 1.38
【分析】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大港小学在超市的方向,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出超市到书店的实际距离。
【详解】2.3÷=138000(厘米)=1.38(千米)
大港小学在超市的(东北)方向,超市到书店的实际距离是(1.38)千米。
【点睛】考查了比例尺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
11. 12 24
【分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解答即可。
【详解】在4∶8中,如果后项变为24,扩大了24÷8=3倍,前项也要扩大3倍,4×3=12,所以前项应变为12;
如果前项加上12,扩大了(12+4)÷4=4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要扩大4倍,8×4-8=24,所以后项应加上24。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比的基本性质,要学会灵活运用。
12. 1∶500000 45
【分析】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代入数据,即可;再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即可。
【详解】10千米=1000000厘米
比例尺:2∶1000000=1∶500000
实际距离:9÷=9×500000=4500000(厘米)
4500000厘米=45千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知识,掌握比例尺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3. 1∶3 9∶1
【分析】将一个多边形按比例缩小,是按边长的比例缩小的。用缩小后的图形B的底边长比原来的图形A的底边长,或图形B的高比原来的图形A的高,即可求得缩小的比例;将数据带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求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写出比并化简即可。
【详解】4cm∶12cm=1∶3
所以图形A按1∶3的比例缩小后可以得到图形B;
12×9÷2
=108÷2
=54(平方厘米)
4×3÷2
=12÷2
=6(平方厘米)
面积比是:54平方厘米∶6平方厘米=9∶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方法与缩小,解题时注意区分图上距离(缩小大后的图形)与实际距离(原图形)。
14. 240 80
【分析】由题意可知,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可求出;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
【详解】4.8×5000000=24000000(厘米)=240(千米)
240÷3=80(千米/时)
【点睛】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应用,掌握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是解题的关键。
15.√
【分析】根据比例尺=照片上的身高:实际小华身高,可直接求得这张照片的比例尺
【详解】1.6米=160厘米
5:160=1:32
这张照片的比例尺为1:32,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考查了比例尺的概念,表示比例尺的时候,注意统一单位长度。
16.√
【详解】略
17.√
【详解】如果甲数×=乙数×,则甲数∶乙数=∶=(×20)∶(×20)=8∶15,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8.×
【详解】除法是一个算式,分数是一个数值,比是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们的意义不同,原题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19.×
【详解】略
20.x=6;x=;x=;x=2
【分析】80-4x=56,根据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同时加上4x’,再减去56,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4即可;
=∶2.8,解比例,原式化为:2.8x=12×,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8即可;
5x-5×=0.8,先计算出5×的积,再根据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同时加上5×的积,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5即可;
3(x+2)=4(x+1),先化简方程左右两边的算式,原式化为:3x+6=4x+4,再根据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x,再减去4即可。
【详解】80-4x=56
解:4x=80-56
4x=24
x=24÷4
x=6
=∶2.8
解:2.8x=12×
2.8x=21
x=21÷2.8
x=
5x-5×=0.8
解:5x-=0.8
5x=0.8+
5x=+
5x=+
5x=
x=÷5
x=×
x=
3(x+2)=4(x+1)
解:3x+3×2=4x+4
3x+6=4x+4
4x-3x=6-4
x=2
21.(1)(3,9);(2)(3)(4)(5)见详解
【分析】(1)根据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前一个数字表示列,后一个数字表示行,据此表示 点B的位置;
(2)根据旋转图形的特征,把这个三角形绕C点顺时针旋转90°后,C点的位置不动,其余各部分均绕C点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向的度数即可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
(3)根据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征,把这个三角形的底边和高均缩小到原来的,画出的三角形就是把原图形按1∶2的比缩小后的图形。
(4)用圆规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2cm, O为圆的圆心,画圆即可;
(5)从圆心向外切割,成无数个扇形,上半圆和下半圆扇形交错合并,就变成一个宽是半径2cm,长是半个圆周长(3.14×2=6.28cm)的长方形了”。
【详解】(1)根据点A的位置(1,5),点B的位置是点A的列加2,行加4,点B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就是(3,9);
根据分析(2)(3)(4)(5)作图如下: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数对、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画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以及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要熟练掌握每个知识点。
22.140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甲车行驶1.5小时的路程等于乙车行驶2小时的路程,甲车速度∶乙车速度=(甲车1.5小时行驶的路程÷1.5小时)∶(乙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2小时),化简后,甲车速度∶乙车速度=2∶1.5,速度比就等于路程比,甲车行驶的路程是AB两地的距离,乙车行驶的距离是AB两地的距离-35千米,设AB两地的距离为x千米,乙车行驶的路程为x-35,列方程,解比例,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甲车速度∶乙车速度=2∶1.5
解:设AB两地距离为x千米
x∶(x-35)=2∶1.5
1.5x=2×(x-35)
1.5x=2x-70
2x-1.5x=70
0.5x=70
x=70÷0.5
x=140
答:A、B两地的路程是140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比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关键是找出甲车和乙车速度的比值,速度比和路程比的关系,列方程,解比例。
23.14.55吨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海水与晒出的盐质量的比值是一定的,据此列比例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可以晒出x千克盐。
485吨=485000千克
600∶18=485000∶x
600x=8730000
x=14550(千克)
14550千克=14.55吨
答:可以晒出14.55吨盐。
【点睛】此题考查了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找准数量关系,列比例解答即可。
24.10时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出两岛的实际距离,根据时间=路程÷速度,求出行驶的时间,用开始时间+经过时间=达到的时间,据此解答。
【详解】7.2÷ =14400000(厘米)
14400000厘米=144千米
144÷36=4(小时)
6+4=10(时)
答:到达乙地的时间是10时。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转化,换算单位时注意0的个数。
25.8天
【分析】根据题意知道,总工作量一定(印刷产品总数),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每天印刷的量)成反比例,由此设可以提前x天完成,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可以提前x天完成
200×24=300×(24-x)
4800=7200-300x
300x=2400
x=8
答:可以提前8天完成任务。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三者的关系,判断哪两种量成何比例,然后找出对应量,列式解答即可。
26.45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
【分析】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当圆锥和圆柱的高相等时,根据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1∶9,可得×S圆锥底面积∶S圆柱底面积=1∶9,进而得出:S圆柱底面积=×S圆锥底面积×9,或S圆锥底面积= S圆柱底面积÷÷9带入数据计算即可;
【详解】
=5×9
=45(平方厘米);
15÷÷9
=45÷9
=5(平方厘米)
答:圆柱的底面积是45平方厘米;圆锥的底面积是5平方厘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柱、圆锥体积关系的实际应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