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电子备课《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序号(56)
教学课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1 本教时为第1时 备课日期5月28日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3、使学生获得探索算法成功的感受,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体会计算小数加、减法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了解应用小数加、减法计算可以解决小数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2.9<□ □<13.4<□ □>10.6>□ □>0.9>□ 这些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读题后找出关键词:相邻、整数分别请学生说说答案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信息。 把这几样食品的价钱分别用几元几角来说说,认识到整数部分表示的是几元,小数部分表示的是几角 2、如果你为自己选两样,当成自己的早餐,你会怎么选? (馒头和豆浆)怎么算呢? 0.5+0.7 (板书) 交流方法:①把元改写角 5角+7角=12角=1元2角,1元2角=1.2元。②口算出答案 0.8+0.6=1.4(元)③用竖式计算 追问: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在小数加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行了?如果你和妈妈一起去吃早饭,你会怎么选?会算吗?大家做在自备本上。交流。 3、如果要你根据这些信息,提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你会吗?①比如:面条比馄饨贵多少钱?列式并竖式计算:3.4-2.8 讲解时注意讲明白:整数减法的高位如果是0,是没有必要写的;但小数减法减得的整数部分是0,一定要写。 除了比便宜或贵的问题要用减法解决,有没有别的问题也要用减法解决呢? ②比如:拿8元去付钱,买了馄饨和面条,还剩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注意,此时的8元,为了计算的方便,可以写成8.0元 方法一:8.0-6.2=1.8元 方法二:8.0-2.8=5.2元5.2-3.4=1.8元 那如果把找得的1.8元,继续买东西,可以买什么? 买馒头:1.8-0.5=1.3元 买豆浆:1.8-0.7=1.1元。小结: ①从小数看,十分位上的0减去2不够减,向个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减,也就是10个0.1,减去2个0.1。②从人民币的单位看,是把8元化成80角,用80角减去62角。三、练习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2、做想想做做第4题读懂信息:竹竿全长3.7米,露出水面部分长1.4米,水深多少米? 学生想明白这根竹竿分成了怎样的两部分,再解答。 四、总结交流1、总结交流提问:本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小数加减法要怎样计算?你还有哪些收获和疑问?2、布置作业完成课本第93页余下题。 学生根据要求填数。说出思考过程。学生观察并交流。学生选择并讨论交流多种计算方法。学生自己尝试用竖式计算,交流算法。 学生讨论问题并交流想法。学生继续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尝试小结计算方法。学生做后校对交流。学生弄清题意,独立解答。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后校对并说说计算方法。学生独立完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出现了学生十分熟悉的场景,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题着重解决两个一位小数相加和两个一位小数相减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讲,特别是购物的场景,学生是很熟悉,所以利用这一情景,一定要让学生能明白一位小数相加、相减的计算法则。渗透算法多样化数学思想。有的是口算时,而有的列竖式。多种算法的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从多角度解决同一问题的数学思想。在教学减法时关键让学生理解整数部分减完后是0的话这个0不可以省略,并相应补充不同类型的小数减法,体会不同减法的计算乐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很简单,所以,增加了整数与小数的加、减法,以及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有一个补充,能对小数的加、减法更清楚。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0.5+0.7=1.2(元) 3.4-2.8=0.6(元) 答:一共要1.2元。 答:1碗面条比1碗馄饨贵0.6元。
授后小记: 本节课中,在教学减法时关键让学生理解整数部分减完后是0的话这个0不可以省略,并相应补充不同类型的小数减法,体会不同减法的计算乐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很简单,所以,增加了整数与小数的加、减法,以及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有一个补充,能对小数的加、减法更清楚。授课日期 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