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甘肃省天水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数学(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甘肃省天水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数学(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B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4-04-12 07:5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水一中2011级高三第二学期诊断考试卷
数 学(文科)
一.选择题
1.设集合M={1,2},N={a2},则“a=1”是“NM”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若NM ,则 ,所以“a=1”是“NM”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设为实数,若复数,则(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因为,所以,所以。
3.已知实数,,构成一个等比数列,则圆锥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因为实数,,构成一个等比数列,所以,所以圆锥曲线表示双曲线,所以此圆锥曲线的离心率为。
4. 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 )
A. 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为“若中至少有一个不为,则”;
B. 若命题,则;
C. 中,若则一定有成立;
D. 若向量满足,则与的夹角为钝角.
【答案】D
【解析】A. 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为“若中至少有一个不为,则”,正确;
B. 若命题,则,正确;
C. 中,若则一定有成立,正确;
D. 若向量满足,则与的夹角为钝角,错误,有可能是平角.
5.某产品的广告费用x与销售额y的统计数据如下表:
广告费用x(万元)
4
2
3
5
销售额y(万元)
49
26
39
54
根据上表可得回归方程=bx+a中的b为9.4,据此模型预报广告费用为6万元时,销售额约为(  )
A.63.6万元 B.65.5万元 C.67.7万元 D.72.0万元
【答案】B
【解析】,把点代入回归方程=bx+a中得,所以x=6时,。
6.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值为( )

A.1 B. C. D.
【答案】C
【解析】第一次循环:,不满足条件,继续循环;
第二次循环:,此时满足条件,结束循环,所以输出的S的值为。
7.函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ω,φ的值分别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易知:,所以,把点代入得:,所以。
8.某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面体四个面的面积中,最大的是
A.8 B. C.10 D.
【答案】C
【解析】三视图复原的几何体是一个三棱锥,如图,四个面的面积分别为:8,6,,10,显然面积的最大值为10,故答案为10。
9. 设P为曲线C:上的点,且曲线C在点P处切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则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 )
(A) . (B) . (C) . (D)
【答案】A
【解析】设,则,因为曲线C在点P处切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所以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10. 直线与圆相交于M,N两点,若,则k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因为,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11. 定义域为R的连续函数,对任意x都有,且其导函数满足,则当时,有(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因为函数对任意x都有,所以函数的对称轴为,又因为满足,所以,所以函数在内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因为,所以。
12. 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90°,AC,BC的中点分别是D,E,沿DE把该三角形折成直二面角,此时斜边AC被折成折线ADC,则∠ADC等于 ( )
A.150° B.135° C.120° D.100°
【答案】C
【解析】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边为2,在直观图中,连接AE,在三角形AEC中,∠AEC=90°,,在三角形ADC中,,所以由余弦定理得。
二.填空题
13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则A=____.
【答案】
【解析】因为,所以由正弦定理得:,所以,所以A=。
14.在区域M=内随机撒一把黄豆,落在区域N=内的概率是__________.
【答案】
【解析】M=表示的面积为8,N=表示的面积为4,所以概率为。
15.抛物线的焦点为,过焦点倾斜角为的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点,在抛物线准线上的射影分别是,,若四边形的面积为,则抛物线的方程为____
【答案】
【解析】过A作AC⊥于点C,因为直线倾斜角为,所以,设,直线AB的方程为,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元得:所以,所以,所以。所以抛物线方程为。
16. 如图所示:有三根针和套在一根针上的n个金属片,按下列规则,把金属片从一根针上全部移到另一根针上.
(1)每次只能移动一个金属片;
(2)在每次移动过程中,每根针上较大的金属片不能放在较小的金属片上面.将n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3号针最少需要移动的次数记为;
则:(Ⅰ) (Ⅱ)
【答案】7, 2n-1
【解析】:设h(n)是把n个盘子从1柱移到3柱过程中移动盘子之最少次数,
n=1时,h(1)=1;
n=2时,小盘→2柱,大盘→3柱,小柱从2柱→3柱,完成,即h(2)=3=22-1;
n=3时,小盘→3柱,中盘→2柱,小柱从3柱→2柱,[用h(2)种方法把中、小两盘移到2柱,大盘3柱;再用h(2)种方法把中、小两盘从2柱3柱,完成],
h(3)=h(2)h(2)+1=32+1=7=23-1,
h(4)=h(3)h(3)+1=72+1=15=24-1,

以此类推,h(n)=h(n-1)h(n-1)+1=2n-1,故答案为:7;2n-1.
三. 解答题
17.已知∈R,k∈R),
(1)若,且,求x的值;
(2)若,是否存在实数k,使⊥? 若存在,求出k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8.某工厂有25周岁以上(含25周岁)工人300名,25周岁以下工人200名.为研究工人的日平均生产量是否与年龄有关,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了100名工人,先统计了他们某月的日平均生产件数,然后按工人年龄在“25周岁以上(含25周岁)”和“25周岁以下”分为两组,再将两组工人的日平均生产件数分为5组:分别加以统计,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25周岁以上组 25周岁以下组
(I)从样本中日平均生产件数不足60件的工人中随机抽取2人,求至少抽到一名“25周岁以下组”工人的概率;
(II)规定日平均生产件数不少于80件者为“生产能手”,请你根据已知条件完成列联表,并判断是否有90%的把握认为“生产能手与工人所在的年龄组有关”?
0.100
0.050
0.010
0.001
k
2.706
3.841
6.635
10.828

19.如图,PA平面ABCD,四边形ABCD为矩形,PA=AB=,AD=1,点F是PB的中点,点E在边BC上移动.
(I)求三棱锥E—PAD的体积;
(II)试问当点E在BC的何处时,有EF//平面PAC;
(1lI)证明:无论点E在边BC的何处,都有PEAF.
20. 已知函数,
(I)求的单调区间;
(II)求在区间上的最小值。
21.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长轴长为,且点在椭圆上.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是椭圆长轴上的一个动点,过作方向向量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求证:为定值.
22. 如图,垂直于于,垂直于,连接.证明:
(I) (II)
23.在直角坐标系中以为极点,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坐标系.圆,直线的极坐标方程分别为
(I)求与交点的极坐标;
(II)设为的圆心,为与交点连线的中点.已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求的值.
24.已知函数=,=.
(Ⅰ)当=2时,求不等式<的解集;
(Ⅱ)设>-1,且当∈[,)时,≤,求的取值范围.
天水一中2011级高三第二学期诊断考试
数 学(文科)答案
1A 2 A 3 B 4D 5B 6 C 7A 8C 9A 10A 11D 12C
13 14 15 16 7 2n-1;
17【答案】(1)
(2)k∈
【解析】(1),,
,………………………4
(2),
若,则
即,
,……………………7
∵,∴.
∴k∈
存在k∈使………………………………….10
(I)(II)没有把握
18.【解析】 (Ⅰ)由已知得,样本中有周岁以上组工人名,周岁以下组工人名
所以,样本中日平均生产件数不足件的工人中,周岁以上组工人有(人),
记为,,;周岁以下组工人有(人),记为,
从中随机抽取名工人,所有可能的结果共有种,他们是:,,,,,,,,,
其中,至少有名“周岁以下组”工人的可能结果共有种,它们是:,,,,,,.故所求的概率:
(Ⅱ)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在抽取的名工人中,“周岁以上组”中的生产能手(人),“周岁以下组”中的生产能手(人),据此可得列联表如下:
生产能手
非生产能手
合计
周岁以上组
周岁以下组
合计
所以得:
因为,所以没有的把握认为“生产能手与工人所在的年龄组有关”
19【解析】
试题解析:(Ⅰ)由已知PA平面ABCD,所以的长即为三棱锥的高,三棱锥的体积等于的体积
= = .
(Ⅱ)当点为的中点时,与平面平行.
∵在中,分别为的中点,连结
,又平面,而平面,
∴∥平面.
(Ⅲ)证明:因为,所以等腰三角形中,
∵平面,平面,

又因为 且,?平面,
∴平面,又平面,
∴.
又∵, ∴平面.PB,BE?平面PBE, ∵平面, ∴,即无论点E在边的何处,都有.
考点:几何体的体积,垂直关系,平行关系.
20解:(I),令;所以在上递减,在上递增;
(II)当时,函数在区间上递增,所以;
当即时,由(I)知,函数在区间上递减,上递增,所以;
当时,函数在区间上递减,所以。
21.
试题解析:(1) 因为的焦点在轴上且长轴为,
故可设椭圆的方程为(), (1分)
因为点在椭圆上,所以, (2分)
解得,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2分)
(2)设(),由已知,直线的方程是, (1分)
由 (*) (2分)
设,,则、是方程(*)的两个根,
所以有,, (1分)
所以,
(定值). (3分)
所以,为定值. (1分)
22.略
23.(1) (2)
24. (1)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