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课前预读
1、液体内部朝____________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_________;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_______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___。
2、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由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液体压强只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与液体的重力无关。
3、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 。连通器里装的是 相同的液体时,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总是_______的。
各个方向
相等
越大
深度
越大
p=ρgh
液体密度
深度
连通器
相平
二、液体的压强第二课时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
1、定义: 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探究活动一、连通器
2、特点:如果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当液体不流
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总是 的。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
相平
设想在U形管下部正中有一
液片AB,液片AB在静止时两
面所受水的压强p1 ___ p2 ,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________
可知h1 —— h2。
3.连通器的原理
A
B
p1
p2
=
=
4.连通器的应用
连通器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喷泉、茶壶等。
应用:自动喂水器
应用:过路涵洞
应用:锅炉水位计
自来水供水系统
船闸原理
练习:
1、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C
2、如图2所示,甲、乙两容器间有一斜管相通,中间有阀门K控制,容器中装有水,
且两容器中水面相平,则( )
A.打开阀门K后,由于水受重力作用,水将从甲流到乙
B.打开阀门K后,由于b处的压强大于a处的压强,水将从乙流到甲
C.打开阀门K后,因为甲、乙两容器中液面高度相等,所以水不会流动
D.打开阀门K后,因为乙中的水多,所以从乙流到甲
图2
甲
乙
K
a
b
C
公式:
h
p=ρgh
千克/米3
米
帕斯卡
液体压强只与 和 有关,
深度h是指 。
液体对底面的压力F=PS= 。
液体密度
深度
研究点到自由液面的垂直距离
ρhgS
探究活动二、液体压强、压力的计算
例:如图所示平底茶壶的质量是0.4kg,底面积是4×10-3m2,内盛0.6kg的水,水面高度在图中已标出,放置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 (g=10N/kg)求:
(1)水对壶底的压强
(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3)由于水的重力而使水对茶壶底部产生的压力
解题思路(1)已知水的深度h,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以求解
(2)整体考虑求出压力,再通过压强公式求解
(3)已知底面积S和和水对壶底面压强,根据压强变形公式可求解
课堂小结:
1、液体压强计算: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2、计算液体产生的压力时常用公式:F=PS=ρhgS
3、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特点:同一液体、不流动时液面相平
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1. 图甲所示玻璃管两端开口处蒙的橡皮膜绷紧程度相同,将此装置置于水中,图乙中的哪幅图能反映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后的凹凸情况( )
甲
乙
B
2. 如图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时,设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确定
C
3.下图中所示的事例中不属于连通器原理的是( )
A.过路涵洞
B.拦河大坝
D.船闸
C.洗手间下水管
B
A.过路涵洞
B.拦河大坝
课后练案
2.如上图所示,一瓶未装满矿泉水的密闭矿泉水瓶,先正立放在桌面上,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矿泉水对杯底的压强将__________,矿泉水对杯底的压力将__________.(两空均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变大
变小
5.如上图所示,容器内装有水,A点深度为__________cm,水的压强是__________Pa.(g=10 N/kg)
60
6000
6、在2012年的6月24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圆满完成了七千米级海试实验,最大下潜深度为7062 m,当蛟龙号下潜到7000m的深度时。
(g=10N/kg,ρ海水=1.0×103kg/m3)求:
⑴海水对它的外壳的压强是多大?
⑵如果蛟龙号上表面积大约为20m2 ,它受到的压力为多少?
解题思路(1)已知水的深度h,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以求解
(2)已知受力面积S和液体压强,根据压强变形公式可求解
7、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水,其 中h1=100cm,h2=60cm,容器底面积S=20cm2,(g=10N/kg)
求: (1)水对容器顶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3)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思路(1)已知h1、h2,可求容器顶的深度,再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以求解
(2)已知水的深度,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以求解
(3)已知受力面积S和液体压强,根据压强变形公式可求解
9.2液体压强 第 二课时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