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纸 的 发 明
三年级 下册
第二课时
字词回顾
创造 携带 保存 制作 麻布 蔡伦
积累 切断 朝鲜 欧洲 社会
chuàng
xié
cún
zhì
má
cài lún
lěi
qiē
xiǎ
ōu zhōu
shè
创造:发明、制造了前所未有的事物。
铸刻:在金属上刻、铸文字。
携带:随身带着。
蚕茧:蚕吐丝结成的壳,椭圆形,蚕在里面变成蛹。
篾席:竹篾编的席子。
这篇课文介绍了中国纸的发明及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标出课文段落,思考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整课文体感知
本文一共5个自然段。
第一部分(1):指出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二部分(2—3):写蔡伦改进造纸术前,先民们对改进书写材料的尝试。
第三部分(4):蔡伦改进造纸术。
第四部分(5):造纸术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
课文讲读
造纸方法发明之前
后来
东汉时代
西汉时代
先是刻在龟甲兽骨上,后来刻在竹片木片上,再后来写在“帛”。
懂得用麻造纸
蔡伦改进造纸术
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发展。
在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先民们都做出了哪些尝试?
将文字刻在甲骨或青铜器上
将文字刻在竹片或木片上
将文字写在丝帛上
麻纸出现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先写“帛”上写字的好处,克服了竹片、木片上写字时阅读、携带、保存的不便。“但”“只有”点出“帛”书写的缺点。
先民们进行的这一系列尝试,为什么最终没有广泛流传下来?
青铜:过于贵重,平凡百姓不能享用
竹片、木片:不方便书写,且过于笨重,不方便携带
丝绸:过于昂贵,普通人消费不起。
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年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西汉时代
西汉时代懂得用麻造纸及麻纸书写的缺点。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期,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原料:
为什么要用这些材料?
蔡伦对西汉时期的麻纸,进行了怎样的改造?
蔡伦吸收长期积累的经验,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捣成浆,再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写蔡伦造纸术流传下来的原因。
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中国人太伟大了,竟然用这么容易找到的便宜材料做出这么实用的纸来,以后我们写东西、阅读、搬运、保存再也不发愁了。
结构图示
纸的发明
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在甲骨和青铜上刻字
西汉时期——麻纸出现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
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每个过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造纸术发明及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与影响。
课文大意
一锤定音(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
朝鲜(xiān xiǎn) 创造(chuàng chàng)
保存(cún cóng) 薄片(báo bó)
传承(zhuàn chuán) 积累(lěi lèi)
√
√
√
√
√
√
课堂练习
2. 选词填空。
改进 改正 改善
(1)在老师的知道下,小明( )了错误,学习成绩提高了。
(2)你的操作方法有待( )。
(3)自从“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后,他家的生活( )了。
改正
改进
改善
三、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促进
满足
记录
事情
发展
需要
相关资料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