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嫣红(yān) 晴雯(wén) 袭姑娘(xí)
B.高墩(dūn) 宝钗(chā) 窗屉子(tī)
C.恰似(qià) 晦气(huǐ) 铰断(jiǎo)
D.飘飖(yáo) 喇叭(lǎ) 豁喇喇(lǎ)
2.下列词语与现在的说法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印信—书信 郎中—医生
B.客舍—旅店 墨客—木匠
C.掌柜—店主 驿站—车站
D.榜文—公告 货郎—小商贩
3.下列《水浒传》回目中,人物(绰号)与事件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黑旋风会神行太保
B.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C.及时雨斗浪里白条
D.青面兽误入白虎堂
4.“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对这一句理解有误的是( )
A.选择“大雾漫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B.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使受箭面积大。
C.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D.曹操不敢“轻易出动”,是因为胆小,知道打不过诸葛亮,所以只叫弓弩手射箭。
5.为了把《红楼春趣》演成课本剧,同学们对怎么演好宝玉这个角色进行了讨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宝玉这个角色很重要,我们要把他的动作、神态、台词演得很率真。
B.宝玉公子哥架子十足,差丫头去取风筝时的语气要很着急,很强硬。
C.宝玉认得是嫣红的风筝要给她送过去,这里要说得轻一点,体现心地善良。
D.宝玉风筝放不起来,便把风筝摔在地上,说要跺个稀烂,要演得又气又恼。
6.下列人物不属于《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的一组是( )
A.宋江 杨志 B.孙权 周瑜 C.李逵 史进 D.鲁智深 武松
二、填空题
7.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周瑜dù jì ( )诸葛亮的才干,借与诸葛亮商议jūn shì( ),委他造箭。交箭之日,诸葛亮让船驶近曹营,擂鼓,nà hǎn( ),曹军放箭,诸葛亮满载而归,周瑜不得不称赞他神机妙算。
(2)流浪汉拄着guǎi zhàng( ),拖着双腿,慢慢爬上shān gāng( )。看着记忆中shú xi( )的景色,他的心好像要从xiōng táng( )里蹦出来。
8.同样是“吃”,有不同的说法,请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吃”的词语。
(1)吃的是液体的东西 ( ) (2) 吃的是坚硬的东西 ( )
(2)用牙齿磨碎食物 ( ) (4)不经咀嚼就咽下去 ( )
9.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四字词语。
(1)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
(2)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 )
(3)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
(4)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
10.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老虎吼一声,就像晴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
(2)武松提起铁拳般大小的拳头,使出平生力气只顾打。( )
(3)那猴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
(4)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 )
11.积累运用。
(1)正月初一,我和妹妹出去拜年,空手出去,回来时却收获满满,这真是草船借箭——________________啊!
(2)歇后语:孙猴子的脸——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时候,“官府的榜文”指_________________,“郎中”一般指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表达
12.按要求写句子。
(1)众猴把石猴围住。(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宝玉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受到了深刻的启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 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 )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 )天亮了就回去( )
13.在文中的空白处填上标点。
14.“漫”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再查___画。“漫”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水过满,溢出来;②满、遍;③没有限制。文中“大雾漫天”中的“漫”应选___________。
15.用“ ”画出文段中描写诸葛亮语言的句子,这些句子说明了诸葛亮( )
A.诸葛亮很喜欢喝酒。
B.推断事情准确,他很了解曹操。
C.胆子很大。
16.短文选自_____,作者是_____。(填序号)
A.《三国演义》 B.《史记 廉颇蔺相如传》 C.司马迁 D.罗贯中 E.施耐庵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17.“大虫”三招:扑、掀、剪。武松对付老虎那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表现了武松__________的形象。
18.“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这句话运用了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画“ ”的句子,从中找出武松与虎搏斗时的两个动作:“_______”“_______”“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表现了武松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0.从选段中画“ ”线的句子可以读出老虎的______________。作者这样反复描写老虎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你又读出了武松_______的形象。
21.读了选段,你发现武松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2.习作。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要求:①重点介绍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内容。②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A.读音正确。
B.“宝钗”的“钗”读音为chāi;“窗屉子”的“屉”读音为tì。
C.“晦气”的“晦”读音为huì。
D.“豁喇喇”的“喇”读音为lā。
2.D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A.印信:府机关的各种印章、公私印章的总称。错误
B.墨客: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也指有文化的人。错误
C.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错误
3.B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理解掌握。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会神行太保的是宋江,绰号是及时雨;倒拔垂杨柳的是鲁智深,绰号是花和尚;斗浪里白条的是李逵,外号黑旋风;误入白虎堂的是林冲,外号豹子头。故选B。
4.D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课文句子。
这句话中描写了诸葛亮选择在这样的天气来实施计划,下令让船“一字排开”,还要让军士们“擂鼓呐喊”。诸葛亮这样做的原因是“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曹操不敢“轻易出动”,只能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下令让船“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军士们“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军出来射箭,又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曹操不敢“轻易出动”,是因为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故答案选D。
5.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理解和识记。
本题考查的是《红楼春趣》,说法不正确的是B项,原文中是: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急的宝玉头上出汗,众人又笑。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通过对宝玉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突出了宝玉天真、顽皮、率直的性格特点。所以并不是很强硬。
6.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项孙权、周瑜属于《三国演义》中吴国的人物。
7. 妒忌 军事 呐喊 拐杖 山冈 熟悉 胸膛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看拼音写汉字是小学比较基础的知识点。同学们要想做好此类题目,最重要的是拼音知识要过关,平时要多听、多读、多写。拼音知识扎实了,汉字书写才会正确。同学们在书写汉字时要笔画规范,笔顺正确;要多读几遍,再下笔。这样,同学们做题的正确率会更高。书写时要注意“忌、喊、杖、熟、悉、膛”这些容易写错的字。
8. 喝 咬 嚼 吞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掌握。
“吃“是把食物放进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的通称。因为它有许多兄弟姐妹,所以在具体运用时,就一定要注意确切性和准确性。
喝:把液体咽下去。如:喝水,喝酒。
咬:上下牙齿对住、压碎或夹住物体。如:咬一口。
嚼:上下牙齿磨碎食物。如:嚼玉米。
吞:整个儿或成块地咽下去。如:囫囵吞枣。
9. 神机妙算 一语中的 情不自禁 肃然起敬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词语的考查是语文知识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四字词语的意思精辟,形式多样,出处甚多,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仅仅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要熟记常见词语,灵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作答,不要写错别字。
10. 夸张 比喻 排比 对偶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1)“振得那山冈也动了”,用了夸张这两句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虎声震天,突出了老虎的气势。
(2)把“武松的拳头”比作“铁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武松强壮。
(3)“那猴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构成的句子。
(4)“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意思是她安静的时候就像娇花照水般迷人,行动时像弱柳随风摇曳,婀娜多姿。该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对偶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对称字句加强语言效果。
11. 满载而归 说变就变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施耐庵 罗贯中 吴承恩 曹雪芹 告示 医生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歇后语以及文学常识的识记。
(1)本题考查的歇后语是“草船借箭——满载而归”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2)本题考查的是歇后语“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是出自《西游记》的典故,由于孙猴子是急脾气,并且心思单纯,所以听到高兴事就马上变得高兴,听到生气的事就马上变得愤怒。所以可接说变就变。
(3)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4)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官府的榜文”指的是告示,意思是旧时官府张贴的文告,榜文文书的下行及公示于民众成为朝廷和各级地方官府日常行政运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并由此建构起中央与地方、官府与民众之间政治信息沟通、互动的基本渠道。“郎中”一般指“医生”
12. 石猴被众猴围住 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斗不过他。 宝玉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他一顿脚跺个稀烂!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受到了深刻的启发。
【详解】(1)本题考查“把”字句改为“被”字句。“把”字句改“被”字句原则是:把“把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被字句”。把“把”改成“被”。即成为“被字句”。
(2)本题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能力。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
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
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怎地”去掉,“斗得他过”改为斗不过他。
(3)本题考查直接引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的能力。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①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②陈述转转述句,要将冒号和双引号去除,主观人物的主语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
“我”改为他。
(4)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修改病句的步骤:A、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B、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C、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D、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①用词不当。②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④词序混乱。⑤重复啰唆。
⑥前后矛盾。⑦不符事理。⑧归类不当。⑨指代不明。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受到了深刻的启发。”成分残缺。
改为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受到了深刻的启发。
13.:“ , 。 , 。” 14. M 氵 11##十一 ② 15.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 , 天亮了就回去。”
B 16. A D
【解析】13.本题考查了标点符号的运用。
诸葛亮笑着说提示语在前,“说”的后面用用冒号和双引号。句中一般性停顿用逗号,一句话结束用句号。即: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14.本题考查查字典和选择字义。
“漫”字读音为màn,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M”,左右结构,用部首查字法查“氵”部,去掉部首再查11画,文中“大雾漫天”意思是雾很大,无边无际地布满了天空,“漫”的意思是满、遍。
15.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子和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是诸葛亮说的话,说明了诸葛亮推断事情准确,他很了解曹操。故选B。
16.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的。
17. 闪 消耗老虎的力气,找机会反攻 机智灵敏 18. 比喻 夸张 老虎的凶猛 19. 轮 劈 力大无穷 20. 凶猛残暴 衬托武松的勇猛 勇猛 21.机智勇敢,遇事沉着冷静。
【解析】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句子“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可知武松对付虎那三招动作是“闪”,面对大虫的扑、掀、剪,武松选择躲避,这样做消耗老虎的力气,找机会反攻,表现了武松的机智灵敏。
18.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能力和句子的理解能力。
阅读句子“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可知,把大虫的吼叫声比作霹雳,形容声音的响亮。故该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老虎的凶猛。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可知,武松与虎搏斗时的两个动作分别是:轮、劈。“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写出了武松力大无穷,能把树枝都打断。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阅读例句“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可知,把大虫的吼叫声比作霹雳,形容声音的响亮。故该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老虎的凶猛残暴,衬托出武松的机智勇猛。
21.本题考查人物特点。
阅读选段可知,描写武松的动作时,作者多次用“闪”,因为“闪”写出了武松反应快,动作敏捷,说明他是主动躲开以消耗老虎体力的,体现了他的机敏、武艺高强。
22.范文: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当你突然遭遇到巨大的困难时,你会选择怎么做?是想抱怨,想依赖别人帮忙,还是积极面对?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就把自己的答案写在了书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记录了自己如何在无光无声的黑暗里,坚强面对困难,迎接生活的挑战,创造生命的奇迹。虽然拥有三天光明是一个永远不会实现的梦,但海伦·凯勒真实、伟大的一生,却给全世界成千上万人带来感动。
海伦·凯勒是一个哑、盲、聋三种病集于一身的普通人,她十九个月大时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视觉和听觉。她只能生活在一个黑暗、寂寞的世界里,再也不能像我们正常人一样快乐、自由地生活。面临这样的惨剧,一个正常人都很难做到真正去面对困难,更何况是一个残疾女孩呢?但是,海伦·凯勒是幸运的,遇到了那位改变一生的家教老师——莎莉文小姐。在莎莉文小姐的悉心陪伴下,海伦·凯勒克服种种困难,凭借顽强的毅力,以优秀的成绩大学毕业,体会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积极参与各类的慈善活动,演绎出不平凡的人生。
阅读完最后一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我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一个残疾人,面对生活的不公,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继续开心、幸福、乐观地活下去,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假如她能重获三天光明,她想见的第一个人是细心照顾她多年的莎莉文小姐,可见她多么富有感恩之心啊!其次,她要参观博物馆,可见她是多么好学啊……
“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这是海伦·凯勒在书的结尾写给每一位读者的话。她让我们知道:我们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要贪图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懂得满足。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题目要求写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读后感,同学们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作品,思考写作方向和文章框架,最后动笔写作。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内容确定作文标题。
写作方向:(1)可以选一些从日常小事悟到大道理的题材,聊一下作者或自己如何从小事悟大道理的。(2)可以选一些有明确主题方向(亲情、友情、爱国等)的作品,聊一下自己对文章或人物的感想。(3)可以聊一下自己如何通过作品来领悟到作者的感受或得出自己的想法。
写作要点:(1)文章简要叙述某个人物,或者整个篇章的特点、主要内容。(2)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抓住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可以结合全文来谈,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部分来谈。(3)联系实际,有真情实感,不要泛泛而谈。
写作方法:开头:简要介绍所读作品的书名,内容,总的感受或者可以先表达自己的感悟再引出要写的作品。中间:联系作品内容和生活实际中的人、事作比较、谈感想,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引用名人名言等。结尾:回到所读的作品,谈自己的感想,概括提升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