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5 12:5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词语。
① 有一牧童见之 ( ) ② 此画斗牛也 ( )
③ 今乃掉尾而斗 ( ) ④ 尾搐入两股间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师旷论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③之明。炳烛之明,熟与④昧行⑤乎?”平公曰:“善哉!”
——(出自《说苑》,有删减)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问于师旷]对师旷提问。师旷,晋国大夫,博学多才。③[炳烛]点亮蜡烛(或火把)。④[孰与]比……怎么样。⑤[昧行]在黑暗中走路。
4.仔细读文中划“﹏﹏﹏”的语句,完成下列问题。
(1)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可以看出师旷对晋平公“七十欲学”的态度是( )
A.不赞成,觉得他年纪太大了。 B.赞成,觉得学比不学好。
5.文中师旷连用三个比喻,把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把老而好学比作炳烛之明,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人食盐
昔有愚者,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
【注释】①适:到……去 ②具:准备、置办 ③味败:口味败坏 ④患:害 ⑤非唯:不仅。唯:只
6.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天 下 之 事 皆 然 过 则 非 唯 无 益 反 害 之
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昔有愚者( ) 所以美者( )  母出盐而怪之( )
8.翻译下列句子。
①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_________________
②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______________
9.愚人的“愚行”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
10.从这则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发呢?(不少于两个)
启发一:______________
启发二: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1.解释下列词语。
①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②善哉乎鼓琴( )
③ 伯牙破琴绝弦( )④ 终身不复鼓琴( )
12.翻译下列句子
①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少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4.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
(1)邻居有烛而不逮( )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
17.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①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②,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释】①狙(jū)公:养猴子老头。狙:猕猴。②芧(xù):橡树的果实。
18.解释下列加点字。
将限其食:______________
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_____________
19.翻译文中划线句。
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选项中不是成语“朝三暮四”的近义词的一项是( )
A.反复无常 B.变化多端 C.墨守成规 D.出尔反尔
21.故事中“众狙”可笑在哪里: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练习。
严母教读
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jiǎ)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文学家。 ②纺绩:纺织布匹 ③句读:“读”读作“dòu”④加夏(jiǎ)楚:进行责罚。
2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膝置书(放着) ②口授句读(句中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
B.①旋复持儿而泣曰(拿着) ②我何以见汝父(凭借)
C.①俄而母摇铨曰(过了一会儿) ②张目视母面(睁开)
D.①泪方纵横落(正在) ②蜚声文坛(形容名气很大)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短文中,母亲的“严”,有哪些表现,请用原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通读短文,谈谈“铨亦泣”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严母教子的故事,请写出一例(不少于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刮骨去毒
羽尝为流矢(shī shǐ)所中,贯其右臂,后创(chuàng chuāng),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zú cú)有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惠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pǐ pī)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注释】矢镞—箭头
27.为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28.解释下面的字。
常:_____________ 贯:_______________
29.羽的左臂阴雨天经常疼痛,是因为什么呢?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读了短文,我知道了“刮骨去毒”的意思_________,比喻________,我还能写一个带有典故的四字词语:_________。
31.文中的“羽”指的是小说《_______》中的___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代词,它,指书画。 这。 现在。 大腿。 2. 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 3. B D
【详解】1.正确解释词语的意思,并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2.正确翻译句子,注意重点诗词和虚词的用法,做到语通句顺。
3.B项中省略的是“杜处士”。 D 项中没有省略什么。
4. 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 B 5. 少而好学 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 日中之光 人生任何时候都应该学习
【分析】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既然晚了,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火把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啊!”
4.(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昧,黑暗。句子翻译为:点燃蜡烛的光亮(走路)和黑暗中走路相比,哪一个更好呢?
(2)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中知道,师旷对晋平公“七十欲学”的态度是赞成,觉得学比不学好。
5.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句话意思是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火把照明。这句话说明人生任何时候都应该学习,任何时候学习都不晚。
6.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 7. 从前 ……的原因 对……感到奇怪 8. 他临近傍晚回到家,母亲已准备好饭菜。 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尽在盐中。 9.“唯食盐不食菜、”,“食盐不已、”。 10. 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那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 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所以,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或:看到事物内部的联系,不能单一形而上学的看问题。
【分析】译文: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和主人一起吃饭,他嫌主人煮的菜肴没有味道。主人听到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觉得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有了一个想法:因为有了盐,所以菜美味。靠近傍晚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这件事很奇怪,只看见自己儿子只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尽在盐中。”愚人不停吃盐,味觉遭到破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注意结合句子翻译进行准确判断。句子翻译: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所以可以断句为: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
7.考查解释文言文关键字,可以结合句子翻译,注意多多积累。
昔有愚者: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
所以美者:味道这样美的原因是因为有盐的缘故。
母出盐而怪之:他的母亲拿出盐,不知道他想干嘛,感觉很奇怪。
8.考查翻译句子,可以先翻译出关键字词,然后再翻译出句子。
①薄雾:黄昏时。至:到。具:准备。所以语句可以翻译为:他临近傍晚回到家,母亲已准备好饭菜。
②吾:我。之:的。所以语句可以翻译为: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尽在盐中。
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愚人的“愚行”表现在“唯食盐不食菜”翻译为:只吃盐不吃菜。和“食盐不”。翻译为:吃盐吗。
10.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要结合翻译内容写出启发。
11. 刚刚。 好。 断。 又,再。 12. 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 刚刚弹到描绘太山的曲调。 一会儿之后,是描绘流水的曲调。 13.本文讲了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的故事。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于是,就把琴摔碎了,不再弹琴。
【详解】略
14. 指烛光透不过来。 不求得到报酬。 15.匡衡就凿穿墙壁(在墙上打洞)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16.凿壁偷光 17.我们应该学习匡衡刻苦学习、主动学习的精神。
【分析】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不识字,但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主人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1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能力,这类题首先结合意译的方法进行理解,然后结合直译的方法进行推敲。
(1)邻居有烛而不逮: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
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
不求偿:不求得到报酬。
1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的译文能力。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匡衡就凿穿墙壁(在墙上打洞)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1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所出的成语。
从“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来看应是:凿壁偷光。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1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主旨的分析能力。
这篇文章通过匡衡在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坚持学习从不放弃,告诉我们也应如此,学习他主动学习的精神品质。
18. 食量 许多 19.给你们橡粟,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吗? 20.C 21.其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和“给你们橡粟,早上四颗”是一样的数量,但是猴子们却以为不一样,还服服帖帖的听从狙公的安排。所以感觉令人可笑。
【分析】译文: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够了解宋公的心思。那人减少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猴子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就先瞒哄猕猴们:“(我)给你们橡粟,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粟,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吗?”猴子们听后都服服帖帖了。
18.考查字词解释,注意结合句子进行翻译。
将限其食:他想要限制猴子们吃橡粟的数量。
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但又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
19.考查翻译句子,要掌握关键字的意思,
若:文言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茅:音叙,橡实。一种粮食。所以句子可以解释为:给你们橡粟,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吗?
20.考查对反义词的掌握,要注意理解词语含义。
朝三暮四: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反复无常:释义是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状态,形容情况变来变去没有准确的时候。
变化多端:意思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出尔反尔: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后来又反悔。比喻言行自相矛盾,反复无常,说话不算数。
所以本题答案C选项。
2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结合译文进行解答,写出“众狙”可笑的地方。
22.B 23.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住儿子的双脚,解开自己的衣服,用胸口为儿子暖背。 24.①儿怠,则少加夏楚;②俄而母摇铨曰:“醒矣!”;③少间,复令读。 25.一是由于母亲深夜陪自己读书而感动;二是为自己深夜睡着了而惭愧。 26.孟子的母亲让儿子在自己的织布机前背书,如果儿子背书有遗忘,她就用刀割断自己刚织好的布,以此督促儿子学习。
【分析】译文:
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刺绣和纺织的工具,全放在旁边,她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着书读。母亲一边手里操作,一边嘴里教我一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错在一起。我读书不认真,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了我,又抱着我哭,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爹!”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住儿子的双脚,解开自己的衣服,用胸口为儿子暖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疲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过了一会,母亲摇我,说:“可以醒了!”我张开眼,看见母亲脸上泪流满面,我也哭起来。歇了一会儿,(她)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了。蒋士铨终于学有所成,响彻文坛。
22.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解释,这种题型考查的都是重要的字词,需要识记。可以结合整句话的意思来理解加点字词的含义。结合译文内容分析可知,ACD三项加点字解释均正确。B选项中“旋复持儿而泣曰”的“持”意思是抱着。由此可知,B选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2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的时候要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可以先把句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出来,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句通顺。以:用;覆:盖住。整句话翻译为: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住儿子的双脚,解开自己的衣服,用胸口为儿子暖背。
2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中“儿怠,则少加夏楚”“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少间,复令读”的意思(我读书不认真,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了我;过了一会,母亲摇我,说:“可以醒了!”;歇了一会儿,她再叫我读)可知,这几句话即体现了母亲的“严”。
2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中“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的意思(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住儿子的双脚,解开自己的衣服,用胸口为儿子暖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疲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过了一会,母亲摇我,说:“可以醒了!”)分析可知,“铨亦泣”的原因是:母亲深夜陪自己读书而感动;为自己深夜睡着了而惭愧。
26.本题考查学生对严母教子的故事的了解,要求我们注重课外积累。可以结合日常所学与积累作答,注意将故事的内容讲述出来即可。如:孟子的母亲让儿子在自己的织布机前背书,如果儿子背书有遗忘,她就用刀割断自己刚织好的布,以此督促儿子学习。
27.shǐ chuāng zú pī 28. 常常
穿透 29.矢镞有毒,毒入于骨。 30. 刮云进入骨头的毒性,彻底医治。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 31. 三国演义 关羽 勇敢无畏、智勇双全、忠贞不二
【分析】关羽曾经被乱箭所射中,贯穿了他的右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应当剖开手臂打开伤口,刮骨头除去毒素,这个隐患才可以除去。”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剖开它。当时关羽正在和诸位将领围坐在一起喝酒,手臂鲜血淋漓,都漫出盛血的盘子了,但是关羽却割肉喝酒,谈笑如常。
27.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流矢:liú shǐ
创:chuāng(指创伤;使受损伤。)
矢镞:shǐ zú
劈之:pī zhī
2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词语的翻译能力,这类题首先要从整体词语出现的句子来看进行意译,再用直译的方法进行推敲。
骨常疼痛:骨头常常疼痛。
贯其右臂:贯穿了他的右臂。
2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右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来看是因为矢镞有毒,毒入于骨。
3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刮骨去毒:刮骨去毒一般指刮骨疗毒。刮骨疗毒,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彻底治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带有典故的词语: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3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典故的积累与理解。
其中“羽”是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义绝”,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武圣。是勇敢无畏、智勇双全、忠贞不二的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