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共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共5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7 09:3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中古时期的亚洲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日本
朝鲜
“公元500-1500年,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作为东方儒家文明与欧洲基督教文明交流的桥梁,其本身的辉煌成就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美)斯图亚特 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
伊斯兰教文化圈
多宗教并存
儒家文明文化圈
一、西亚:——阿拉伯和奥斯曼帝国
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盛行多神崇拜,各部落有着不同的信仰。为了争夺牧场,部落间战争连绵不断。社会矛盾尖锐,人民渴望统一。在这种社会条件下,穆罕默德顺应历史潮流,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
1.阿拉伯半岛概况:
阿拉伯半岛绝大部分是沙漠和草原,自然条件比较恶劣。7世纪以前,阿拉伯人大多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他们被称为“沙漠之子”。
1、地理环境内容
(1)地理位置: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2)自然环境:炎热干旱、绝大部分地区为草原与沙漠
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一系列伊斯兰穆斯林封建王朝。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拉丁文指“东方人们的帝国”)。
伊斯兰教
伊斯兰:意为“和平、顺从”。 创立者:穆罕默德。 经典:《古兰经》
穆斯林:信仰安拉,信奉伊斯兰教的人。
哈里发:穆罕默德的继承人。
五功:①“念功”“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②“礼功”-每天祈祷;
③“斋功”-斋月期间白天必须禁食;
④“课功”-收入达到一定数量,应缴纳天课(布施);
⑤“朝功”-一生至少前往麦加朝覲一次。
“圣战”:保卫传教布道活动或反对异教徒而进行的战争。
穆罕默德
“据说,穆罕默德40岁那年(610)离家出走,到麦加东北的希拉山洞里隐居潜修。一天夜里,真主派天使哲步勒伊莱前来,指示他以真主的名义传道,信仰‘安拉’真神。”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一、西亚:——阿拉伯帝国
《古兰经》
7世纪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信仰真主独一,感谢真主,为主道而奋斗。尔等皆当坚持安拉之绳索,不得离散。 ——《古兰经》
1兴起背景
①严重的社会危机:7世纪前的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长期混战,生产停滞。
②人民反抗没有出路:人民渴望统一,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扩张的过程;
伊斯兰教为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精神力量和组织形式。
一神崇拜
2、概况
①发源地:阿拉伯半岛
②时间:7世纪初
③创立者:穆罕默德
穆斯林公社实际上是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雏形。
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禁止相互仇杀,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听从穆罕默德的决定。
一、西亚:——阿拉伯帝国
3、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扩张的过程;伊斯兰教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精神力量和组织形式。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7世纪初
迁居麦地那
(1)建立政权622年
穆罕默德时代
穆罕默德去世
半岛基本统一
(2)统一
632年
(3)对外扩张:7世纪中期起
正统哈里发时代
倭马亚王朝时代
倭马亚王朝
(4)建立帝国:到8世纪中期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 比鲁尼
9世纪后帝国逐步分裂、衰弱,1258被蒙古军队所灭
4、建立的原因
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是建立在政教合一、商业文明、游牧文化的综合基础上,扩张势头比汉帝国、罗马帝国更加猛烈,在默罕默德以真主名义统一阿拉伯半岛后,为满足统治者的权力欲求及对商路和土地的需求,阿拉伯帝国掀起了长达一百多年的以宗教为名的扩张运动,建立了一个继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国土面积达1340万平方公里。在这一过程中,政教合一的体制产生了极大地向外冲击力。在当时等级制盛行的历史条件下,伊斯兰教的平等主张还是比较进步和受到下层人民欢迎的,真主和古兰经使阿拉伯人无所畏惧,士兵作战勇敢,不怕死亡。在以宗教为名的扩张战争中,战斗热情明显强于周边的民族。
①政治基础:7C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
②经济因素:北方土地肥沃的地区文明的吸引
③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和组织形式
④军事因素:阿拉伯军队保持自身优势,提高军队战斗力
⑤群众基础:下层人民的支持
⑥外部形势:周边波斯萨珊王朝外强中干,日落西山
一、西亚:——阿拉伯帝国
一、西亚:——阿拉伯帝国
5、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问题1: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总结阿拉伯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方面所呈现的特征。
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作为君主的哈里发,集立法、行政、军事等大权于一身,哈里发也是伊斯兰的最高精神领袖,直接管理麦加与麦地那这两处圣地,具有裁决纷争的权威……在哈里发之下,设有宰相、枢密院、财政部等,宰相负责协助哈里发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文告之起草和颁布,财政部负责税收和支出。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哈里发”,意思是“先知的继任人”。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教先后推选出四位继承人,称之为“哈里发”。
曼苏尔(阿拔斯王朝第二代哈里发)不仅是独揽政教大权的世俗专制君主,同时也是神。……为了贯彻专制集权统治,曼苏尔建立了一套组织庞大而严密的官僚统治机构,并设立“维吉尔”(即宰相),为政府最高长官,辅佐哈里发总理万机,权力极大。中央机关设各部局,分掌各种行政事务,重要的有财政、驿站(监察)、司法、工商、农业和军事等部。……财政收入是帝国的经济命脉,各省的财政总监由哈里发直接任命,并不受总督的管辖。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1)政治
最高统治者
各部大臣
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辅佐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以掌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政教合一
①国内:经济繁荣,工商业得到较快发展。
②外贸:阿拉伯商人在东亚、西欧、非洲等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洋贸易。
③城市: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菲利浦·希提《阿拉伯通史》
沟通世界贸易
探究: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①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凸显了其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桥梁作用。
②阿拉伯商人凭借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开辟和疏通了海陆贸易,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区域内推动商品交流和贸易往来。
(2)经济:工商业发展、对外贸易发达
一、西亚:——阿拉伯帝国
5、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叙利亚


中国唐朝
印度河
埃及
西班牙
北接
黑海与里海
西临
大西洋
东接
中国唐朝
西南
尼罗河下游
东南
印度河
南包
整个半岛
麦地那
材料1 征服了肥沃的新月地区波斯和埃及的国土后,阿拉比亚人不仅占有一些地理上的地区,而且占有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明的发祥地,沙漠的居民成为那些古老文化的传承者,无论艺术,美术,哲学、医学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
材料2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也叫翻译运动,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展翻译介绍古希腊和东方科学文化典籍的大规模、有组织的学术活动。从8世纪中叶起,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实施博采诸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大力倡导和赞助将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典籍译为阿拉伯语,吸取先进文化遗产。
①吸收与融合: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②交流与传播: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特点
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兼收并蓄,融合创新)
问题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阿拉伯人通过扩张建立的帝国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产生重大的影响?
代数学之父—花拉子密“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独特的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创造了完整的代数
医学家:拉齐斯──《天花与麻疹》和《医学集成》
阿维森那──《医典》──“医中之王”
医学
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天方夜谭》
文学
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生动的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了阿拉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①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
②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③对东西方经济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思考点一: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是什么?
思考: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帝国的统治者日益认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到阿拔斯王朝时期……他们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 8世纪中叶,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1)客观:阿拉伯人征服的地区大都是有数千年文明的地区,文化积淀深厚。
(2)主观: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广泛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成就,并加以融合与创造。
(3)物基: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
(4)文化政策:秉持包容的态度和兼收并蓄的政策,统治者重视知识、人才。
(5)政治保障:帝国强大,国家统一,政局稳定是文化繁荣的保证。
(6)位置:地处亚非欧交界,地理位置优越。
思考:阿拉伯帝国繁荣的文化成就有何重大影响?
材料: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复兴和发展,并且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丰富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阿拉伯人不愧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对世界:阿拉伯人成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对西方:①为欧洲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②把东方的技术发明传入西方,有利于西欧社会的转型。
对中国:传播中华文明成果,扩大了影响,加强与其他文明地区的联系。
对阿拉伯:丰富和发展了阿拉伯文化,扩大帝国影响力。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兼收并蓄,融合创新)
沟通东西方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
文化交流
印度的棉花、食糖等。
〖随堂演练〗菲利浦·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写到:“巴格达城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染料.…..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等。”这体现了阿拉伯帝国( )
A.政治秩序稳定 B.贸易范围广泛
C.政教合一突出 D.文化发展繁荣
〖随堂演练〗阿拉伯帝国所占领的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文明高度发达,阿拉伯帝国兴起了翻译运动,在整理和翻译过程中,阿拉伯的哲学家们从希腊哲学中吸取了丰富营养。这一运动( )
A.开启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B.旨在保存古代希腊文明
C.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D.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繁荣
一、西亚:——奥斯曼帝国
1.帝国的兴衰
14世纪,向欧洲进军
13世纪,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
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
16世纪后期,地跨亚非欧大帝国
17世纪,走向衰败
波斯帝国|前6世纪—前4世纪
罗马帝国|前27年—395年
东罗马帝国|395—1453年
阿拉伯帝国|7—13世纪
奥斯曼帝国|1299—1923年
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前323年
一、西亚:——奥斯曼帝国
世界历史上曾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统治
(1)政治
①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
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②地方:总督或州长掌管地方事务
③阶级: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
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苏丹专制,政教合一
继承了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奥斯曼帝国是一个封建军事专制的、具有伊斯兰教性质的君主神权国家,也是一个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国家。
“苏丹”(Sultan,又译作“素丹”)是阿拉伯语中的一个尊称,最初是阿拉伯语中的抽象名词“力量”、“治权”、“裁决权”,后来变为权力、统治。最后,它变为伊斯兰国家世俗君主的称号,被这种苏丹统治的地方号称苏丹国。
作为奥斯曼帝国最高的世俗统治者(相当于中国的“皇帝”),也是最高的宗教领袖,拥有“哈里发”(Khalifa)的称号,集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大权于一身,自称“真主在大地上的影子”,对臣民拥有无限的权力。
(2)经济
东西方交流中心,控制商路。
①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伊斯坦布尔地处东南欧与亚洲以及地中海与黑海之间,系东西方之间过境贸易的交汇点……关税和贸易税的征收构成苏丹政府的重要财源。 ……奥斯曼帝国横跨亚非欧大陆的中央地带,扼守东西方之间传统贸易的十字路口。 ——《奥斯曼帝国史》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
——宋保军《奥斯曼帝国与16世
中期旧商路的贸易复兴 》
大哥,让过不?
你猜?
欧洲商人被迫另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两大帝国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
阿拉伯:采取交流、吸收和融汇的方式,具有沟通东西的作用,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奥斯曼:控制亚欧商路,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②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3.文化
奥斯曼帝国继承了东正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伊斯坦布尔取代巴格达成为东西方交流的中心。
伊斯坦布尔
3、影响
①东西方贸易:奥斯曼帝国扼亚非欧三大洲要冲,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
促使西欧国家致力寻找新的商路,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②军事扩张:奥斯曼帝国对外扩张给被侵略国家带来了灾难,破坏生产力。
③地区局势:征服巴尔干半岛和东南欧部分地区,导致该地区民族关系极为复杂,
国际关系紧张,为一战爆发埋下伏笔。
④文化传播: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扩张使伊斯兰教及其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和发
展,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保存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文艺复兴提供基础。
思考:奥斯曼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有哪些
思考探究
根据所学知识,比较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异同
相同点 地理位置
宗教信仰
思想文化
对外政策
帝国疆域
国家性质
对外征服
不同点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都是发端于西亚的亚洲国家
都是伊斯兰国家,以战争为主要途径传播宗教
多元化
都实施对外扩张政策
均为地跨亚、非、洲三大洲的大帝国
均为军事封建国家,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政策
征服地区多为地中海国家
伊斯兰教对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具有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作用
使亚非欧地区的社会日趋不稳定,并且控制了亚欧商路,中断了亚欧在文化、经贸上的陆上交流
〖随堂演练〗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这说明( )
A.奥斯曼帝国注重对思想文化控制
B.奥斯曼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
C.奥斯曼帝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奥斯曼帝国苏丹集权有碍社会发展
历史上的印度和中国不同
经常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阿拉伯人、蒙古人……
外族频频入侵,境内各族混杂
特殊的地形地貌,多山脉、高原、河流,易造成割据
直到孔雀王朝建立
才实现印度的基本统一
除南部少数地区外,基本统一了印度。
孔雀帝国衰落后,印度再度分裂,直到笈多帝国时期,印度北部基本统一
南部仍旧
藩国林立
北部基本统一
印度教成为主要宗教
印度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吸收多种教义,崇拜三向神、直接宣扬世袭等级制度、坚定相信轮回转世
印度教三大主神
梵天
——创造之神
毗湿奴
——保护之神
湿婆
——毁灭之神
二、南亚:笈多帝国与德里苏丹国
前14世纪,雅利安人入侵。
前6世纪~前5世纪波斯帝国入侵。
前4世纪,亚历山大入侵。
孔雀帝国:前4世纪~前2世纪,第一个基本统一古印度奴隶制王朝。
贵霜帝国:1世纪~4世纪,大月氏入侵而建。
笈多帝国:4世纪—6世纪 ,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德里苏丹国:13世纪—16世纪, 突厥人入侵。
莫卧儿帝国:1526-1857年蒙古入侵。
英属印度:1858-1947年。
“印巴分治”:1947至今。
拉其普特时期:7世纪中叶-12世纪末穆斯林征服北印度。
二、南亚:笈多帝国与德里苏丹国
笈多帝国|320-540 德里苏丹国|1206-1526
建立
民族
政治
宗教
4世纪初
13世纪初
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
伊斯兰教为国教
印度人
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
突厥人
中央集权,政教合一。
中央: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
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长官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
中古时期,亚洲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代表性)
阿拉伯帝国(西亚)
奥斯曼帝国(西亚)
德里苏丹国
政权和神权合二为一的政治制度。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同为一人,政权和教权由一人执掌;国家法律以宗教教义为依据。
〖随堂演练〗德里苏丹政权建立后,政府和军队中高级官员皆由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的穆斯林贵族担任,印度教的封建主只能担任低级官吏。德里苏丹政权向印度人民征收苛捐杂税,对非穆斯林盘剥尤甚。由此可知,德里苏丹国( )
A.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多民族国家
B.所有居民信仰伊斯兰教
C.民族、宗教、阶级矛盾相互交织
D.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威胁
三、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
1. 日本
中国人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秦汉之际
进行“大化改新”,模仿中国(隋唐)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646年
镰仓幕府建立,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12世纪末期
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6-7世纪
中央集权体制瓦解,形成庄园,豢养武士
10世纪
德川幕府建立,实行锁国政策
17世纪
背景 社会矛盾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唐文化的影响 内容 政治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 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文化 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
外交 向中国唐朝政治经济体制学习, 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
特点 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制度 影响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推动了日本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给日本历史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
2、大化改新
【课堂探究】唐文化影响下的大化改新
日本 隋唐
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 二官八省制 三省六部制
地方 划分为国、郡、里 郡县制
选官 废除世袭贵族制,以才选官 科举制
经济 土地制度 实行 “班田收授法” 均田法
赋税制度 实行租庸调制,统一租税 租庸调
军事制度 建立起以唐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 府兵制
法律制度 《大宝律令》 唐律
生活习俗 围棋、相扑、汉方医学、茶道、日本佛教艺术的黄金时代 广泛地吸收和仿效唐朝的礼仪、服饰等
唐 长安
日本 奈良
日本的和同开珎
唐朝的“开元通 宝 ”
2.幕府统治
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①背景:
A.土地私有制的形成:743年,政府颁布的“垦田永世私财法”公
开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庄园经济形成:随着土地私有制在全国发展起来,购买、兼并
土地。8世纪末建立庄园,庄园制发展起来。
C.武士集团形成:贵族及庄园领主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
日益增强。
②形成:
12C末,武士集团控制了中央政权,天皇成为虚君,日本自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幕府的最高统治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
德川幕府建立者——德川家康
镰仓幕府建立者——赖源朝
日本幕府时代,始于1185年终于1867年共682年。在这期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是幕府将军,天皇成为傀儡,形式上是公家和武家共治,实质上则是武家一家独大。
实话告诉你,我就是来打酱油的~
③幕府的特点:天皇是名义上统治者,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将军和武士是主从关系
武士
效忠
给予俸禄和官职
幕府将军
血缘关系和主从关系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③特点:
血缘关系和主从关系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A.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
称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
B.幕府从朝廷获得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利。
C.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
家臣。
D.将军赋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
17世纪,德川幕府建立,面对世界变局,实行锁国政策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
④发展:
1633年,德川幕府发布锁国令,规定:
一、除特许船以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
二、除特许船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如有偷渡者,应处死罪,偷渡船及其船主,一并扣留。
……
六、外国船到来,应即呈报江户。并应按照往例……派遣监视舰船。
……
九、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之货物。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中古部分》
【课堂探究】德川幕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有什么影响?
有关锁国的利弊,历来议论纷纭;但它确实是加强和巩固幕府封建统治的有效政策,长达二百余年的江户时代,能在国内保持和平,幕府政权得以维持,锁国无疑是个有利因素。在经济方面,国内产业得到发展,在文化方面,日本独特文化得以昌盛等等,可以说都是由于锁国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它缩小了人民刚刚开展的、面向世界的目光,扼杀了不断探索的精神……
——坂本太郎《日本史》
黑船事件(1853)
是指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事件,日本嘉永六年(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和祖·阿博特等率舰队驶入江户湾浦贺海面的事件,最后双方于次年(1854年)签定《日美亲善条约》(又称《神奈川条约》)。
消极:严重阻碍日本工商业的发展,堵塞西方科学技术和进步思想的输入,延缓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生。
积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确保封建秩序的稳定性和国内的和平稳定;推动日本封建经济的发展;为日本独特的文化提供发展环境
东亚文化圈
五重塔|仿唐建筑
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像
唐代服饰与日本服饰
茶道
花道
〖随堂演练〗据记载,封建时代,日本武士集团的成分以父子、兄弟、堂兄弟等亲属为基础。上级武士利用血缘亲属关系支配下属武士及其附庸,甚至统治全国。此外,武士集团中,甥舅、妹丈等姻戚关系也占有很大比重。由此可见,日本武士集团()
A.以家族制度作为社会基础
B.维护了天皇的专制权力
C.照搬了中国唐王朝的做法
D.使不同阶层间关系和谐
3、东亚——朝鲜
(1)发展过程:新罗——高丽——朝鲜
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仿效唐朝制度
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7世纪末,新罗借助唐朝势力灭亡百济和高句丽,统一朝鲜半岛
唐朝爸爸,百济和高句丽不给您面子,我去帮您端了他们,但是需要您给点兵。
这算盘打得我在贵州都知道了
3、东亚——朝鲜
(2)对内治理:基本仿照中国的制度
新罗留学生崔志远
在宗藩体制下,朝鲜半岛的国家多仿照中国制度,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如新罗留学生崔志远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的美称。
对内统治
政治
仿照唐制
经济
土地国有
思想
推广儒学
三省六部制
地方分十道
科举制
2、东亚——朝鲜
(3)对外御敌:明朝援助朝鲜抗击日本的入侵
除了课本提到的明朝支援朝鲜抗击日本的例子,你能列举出更多中国援助朝鲜的例子吗?
清朝统治时期:支援朝鲜平定东学党起义,抗击日本
(没错就是甲午之战)
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
日本丰臣秀吉
兄弟,约架不?
去端了明朝
朝鲜国王宣宗
不怕,不怕
宗主爸爸保护你
日本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侵入朝鲜
不约
不约
〖随堂演练〗朝鲜王朝有各种考试时间不确定的科举考试,又称“别试”。具有代表性的别试,朝鲜国王也会亲临考场,其中著名的有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老
试对象的“谒圣试”等。材料说明( )
A.儒家思想对高丽王朝影响较大
B.高丽王朝完全效仿唐科举考试
C.科举考试推动朝鲜社会的发展
D.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官员的选拔
古代越南
秦汉到唐末,越南北部由中国中央政权管辖
唐朝末年,陷入分裂割据状态
1010年,建立李朝,定国号为“大越”,仿中国制度设置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
明清时期,维持宗藩关系。
968年,越南北部的地方统治者自立为王,成为北宋藩属国
  古代越南在尊崇佛教的同时大兴科举,在国子院设立孔子、周公的塑像定期拜祭,在文学上,连陈朝的君主也是汉文文学的忠实粉丝,开始过端午节等传统节日。
西亚:伊斯兰教文明 南亚:多教并存文明 东亚:儒家文化文明
特点 东西方文明的使者 多宗教并存 融汇中华千年文化因子
政治 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体制,但由于宗教冲突仍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君主中央集权体制
经济 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较快,对外贸易兴盛
文化 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多种宗教文化并存,在相互借鉴中发展 以中国儒学文化为中心,相互影响、相互借鉴
课堂总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