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70分)
1-5CBDBC 6-10ABACD 11-15CCBDC 16-20CCDBB 21-25BBBCD 26-30CBBCB 31-35BBAAD
二、综合题(共30分)
36. (共8分)
(1)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各1分)
(2)神经─体液─免疫(2)
(3) 血浆 H2CO3/NaHCO3(或HCO3-/H2CO3)(各1分)
(4)内环境(2)
37. (共7分)
(1)细胞因子 辅助性T细胞(各1分)
(2)一些病原体或抗原(1)
(3) 辅助性T细胞 B细胞(各2分)
38.(共8分) 兴奋或抑制(电位变化) 浆细胞 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
39.(7分)((1)(2)(3)各2分,(4)1分)
(1) 两重性
(2) 高
(3) B-D之间对应的浓度
(4)乙烯 大庆56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
一、单选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70分)
1.人体的体液是指( )
A.细胞外液和消化 B.细胞内液和血液
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血浆,组织液,淋巴
2.在细胞免疫中,引起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是( )
A.记忆细胞 B.细胞毒性T细胞 C.浆细胞 D.吞噬细胞
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各自单独发挥作用的,而是通过复杂的途径共同调节着植物的生命活动
B.脱落酸和乙烯常常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叶片脱落
C.决定植物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D.生长素和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协同合作,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4.下列现象中,最能体现生长素“两重性”作用特点的是( )
A.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 B.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
C.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无子番茄的形成
5.下列关于HIV感染与艾滋病的治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B.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
C.预防艾滋病应注意不与他人公用牙刷和剃须刀,不与艾滋病人握手
D.在日常生活中,对待艾滋病人应该少一份歧视,多一份热爱
6.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7.血糖调节、身体平衡、水平衡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
A.脊髓、小脑、脑干 B.下丘脑、小脑、下丘脑
C.下丘脑、小脑、小脑 D.脑干、小脑、下丘脑
8.下列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冠心病 C.荨麻疹 D.白化病
9.能降低血糖的激素是( )
A.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激素
10.一般情况下,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需氧呼吸的酶 B.过氧化氢酶、H2O
C.、血红蛋白、抗体 D.Na+、葡萄糖
11.下列叙述中,不是甲状腺激素功能的是( )
A.促进细胞代谢 B.促进生长发育
C.促进第二性征出现 D.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12.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
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
13.皮肤的某处破损,体液中的溶菌酶会破坏病原微生物。这种免疫属于( )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第一、第二道防线 D.特异性免疫
14.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哪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的除草剂浓度是( )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 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点浓度 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
15.“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种“气”其实是下列哪种激素( )
A.赤霉素 B.细胞分裂素 C.乙烯 D.生长素
16.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B.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
C.B细胞和T细胞的成熟场所相同
D.细胞因子是由淋巴细胞分泌的
17.过敏反应是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度敏感引起的,下列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
A.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 B.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C.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的 D.主要和抗体的作用有关
18.植物的果实从开始发育到完全成熟的过程中,主要由下列哪些激素共同起作用( )
①NAA(生长素类似物) ②生长素 ③2,4-D(生长素类似物) ④细胞分裂素 ⑤乙烯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19.许多淡水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产卵。如果取同种鱼的垂体研碎后注入鱼体内,就可促其产卵,这主要是利用垂体中含有的( )
A.性激素 B.促性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
20.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体液调节
21.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A.大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脊髓 D.脊髓、大脑皮层
2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器官分别是( )
A.甲状腺;甲状腺 B.垂体;甲状腺
C.垂体;垂体 D.甲状腺;垂体
23.下列有关人体内分泌激素的来源及其生理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激素 来源 生理作用
A 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 调节人体的水平衡
B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降低细胞代谢
C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与胰高血糖素等共同调节血糖水平
D 生长激素 垂体 促使人体的生长发育
A.A B.B C.C D.D
24.某14岁小女孩能吃、能走、能讲,且智力正常,但她的身高与4岁大的小女孩相当。据此判断该女孩幼年时期( )
A.肾上腺素分泌不足 B.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C.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25.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26.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
A.脊髓、小脑、大脑 B.大脑、脊髓、小脑
C.脑干、脊髓、大脑 D.脑干、脊髓、小脑
27.人体内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共同组成体液
B.与甲相比,乙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
C.甲是血浆,约占体液的2/3
D.丙是人体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8.研究激素可以依据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
A.生长激素、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性激素
C.胰岛素、性激素 D.性激素、生长激素
29.图为甲状腺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如果甲、乙、丙代表内分泌腺,①②代表激素,则正确的是( )
A.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②通过血液运输
B.③④过程为正反馈调节,即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也促进①②的分泌
C.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丙代表甲状腺
D.下丘脑的活动与神经调节无关
30.课堂上,听到老师点名后学生立刻站起来,完成该动作所需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
A.反射弧;非条件反射 B.反射弧;条件反射
C.脊髓;条件反射 D.大脑;非条件反射
31.某人因脑出血导致能听懂别人讲话,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据此判断患者可能大脑皮层哪个区域出现功能障碍( )
A.V 区 B.S 区 C.W 区 D.H 区
32.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部的伸长区
C.尖端、尖端下部的伸长区、尖端下部的伸长区 D.尖端、尖端下部的伸长区、尖端
33.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为( )
A.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电信号→电信号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34.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
A.大脑皮层 B.下丘脑 C.小脑 D.脑干
35.校园里种植的杉树,主干粗壮,生长旺盛,而侧枝很细弱,主要原因是由于( )
A.侧芽缺乏生长素 B.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少
C.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多 D.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过多
二、简答题(共30分)
36.(8分)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b、c代表的系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调节网络下进行。
(3)图乙中,B液为内环境成分中的___________,其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主要缓冲物质___________有关。
(4)图甲表明:细胞必须通过___________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7.(7分)填空
(1)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刺激还需要______________的作用,该物质由________细胞分泌的。
(2)第一个信号:_____________ 和B细胞接触;
(3)第二个信号 ______________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
38.(8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传递信号信息分子。请参照表中内容,围绕信息分子完成下表:
物质中文名称 合成部位 靶细胞或结构 功能
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 突触后膜 使突触后膜产生①______
抗体 ②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 与相应抗原结合 免疫功能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 肾小管、集合管 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39.(7分)如图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可以看出生长素作用的特点具有____________。
(2)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其侧芽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填“高”或“低”)于顶芽。
(3)向光生长的幼苗,若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B点对应浓度,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_。
(4)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____________也属于植物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