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名称 光的折射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 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3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2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2、光的反射定律 思考回答 温故知新
1、光的折射现象 提问: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的知识解释?展示光的折射图片: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讲解:(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注意:当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里时,在这两种透明物质的分界面上,其中一部分光线发生反射,另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物质里而发生折射。展示图片向学生介绍关于关的折射的几个名词: 入射光线AO折射光线OB 法线ON入射角i 折射角r 1.学生实验:“折射断筷”。学生观察后叙述实验现象。2.小游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同学向碗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观察现象?、学生思考后,感到知识不足,引起求知欲学生可观察到进入玻璃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了解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空水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
2、光的折射规律 研究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物理规律
提出问题: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③ 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
④ 当入射光线垂直于玻璃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利用光的折射仪演示:
① 光线斜射入玻璃中;
② 让入射角先发生变化;
③ 光线垂直射玻璃中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规律补充:如果光从空气进入水、水晶等透明物质时,折射情况与上述相同演示:①演示光的折射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改变入射角度,直观显示及折射角度随入射角度的变化关系。
复习: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
教师指出: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提问:如果光线从水中到空气中,那折射角是否小于入射角?演示:
②光线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 布置任务:对比折射规律和反射规律技巧:不管光是从玻璃或水中斜射入空气,还是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或水中,在空气中的那个角始终是大的。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
得出规律: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
②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 (光线从空气斜射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④ 光线垂直射入玻璃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完成对比总结:三线共面 两线分立水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入射角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入射角垂直入射:i=r=0oi ri光路是可逆画折射光路图练习:1 有一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下图中折射光线正确的是( )。
3、折射规律的应用(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 问:1、为什么池水看起来“变浅”?2、渔民为什么要叉所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住?3、插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像被折断了,这是为什么呢?利用课件分别解释原因并画出光路图(强调规范用语)如:从池底A点射向空气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眼睛逆着光线看去,好象从B点射来,B是A的像,比A点高。因此池水看起来变浅了。 [学生讨论,代表回答]用语言回答小游戏中硬币上浮的原因
4、小结 学生小结知识点
5、练习 1.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要____,这是由于光从____射入____时发生的____造成的,看到的是实际池底的____像。
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_是入射光线,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___,折射角为____,光进入玻璃后偏折角度的大小是____。3.当光从____斜射入____时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这时折射角____于入射角。
4.一束光从空气中射向某一透明介质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入射光与分界面的夹角为30°,若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垂直,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度,折射角为____度。
5.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现象。
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现象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三、折射规律的应
O
A
B
N
i
r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