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
高三地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人口统计是了解一个国家基本国情的重要方法,统计结果是国家制定内政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下表为2019年和2020年沈阳、鞍山、无锡和上海的人口统计情况。读表完成1-2题。
城市 2020年 户籍人口(万人) 2020年 总人口(万人) 2019年户籍人口 自然增长率(‰) 2020年户籍人口 自然增长率(‰)
沈阳 762 829 0.04 -3.34
鞍山 336 344 -2.24 -5.19
无锡 508 659 1.18 -0.16
上海 1450 2487 -2.3 -1.8
1. 2020年我国东北和长三角部分地区同时出现户籍人口自然负增长,其直接原因是( )
A.人口老龄化,育龄妇女比例小 B.资源枯竭,经济大幅度衰退
C.城镇化率高,就业竞争压力大 D.经济发达,养育儿童成本高
2. 近十年来,上海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有缓慢增加的趋势,与此关系最紧密的是( )
A.生育高峰到达 B.青年人口迁入 C.人均寿命延长 D.生育保障完善
首都钢铁厂老厂区坐落于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都钢铁老厂搬迁后,石景山对首钢老厂区的产业发展作了重新规划。下图为北京市首钢旧址产业发展规划示意图。完成3-4题。
3. 影响首钢旧址发展工业设计、研发产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交通 B.资源 C.市场 D.人才
4. 首钢旧址多元产业规划的主要优势是( )
①促进信息交流 ②形成规模效应 ③节约运输成本 ④集中处理废弃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研究者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获取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企业流、火车流、信息流等数据,计算出城市间的关联度。一个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关联度占该城市关联度总量的比例,称为中心城市对该城市的控制度。苏州市为长江三角洲的制造业中心,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控制度有强有弱。下图示意苏州市对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控制度分布情况。读图,完成5-7题。
5. 图中信息表明,影响苏州市对其他城市控制度的主要因素有( )
A.企业流动和交通联系 B.信息网络的建设水平
C.距离远近和行政区划 D.高端制造业发展水平
6. 苏州和上海之间关联度高,关于两地企业关联总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苏州企业为上海提供大量制造业产品②上海为苏州企业提供大量信息金融服务
③上海主要依靠苏州交通设施进行对外联系④苏州企业的劳动力主要来自上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 为了提高苏州对南通的控制度,应( )
A.加强省际之间的政府联系 B.两地协同发展相同的产业
C.大力发展苏州金融科技产业 D.扩大两地间的互联、互通
在荒漠广布地区,常因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绿洲和荒漠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民勤北部荒漠草场至县城(绿洲)地下水埋深变化图。据此完成8-10题。
8. “生态裂谷的位置最可能位于距县城( )
A.0~20km B.20~40km C.40~60km D.60~80km
9. “生态裂谷”附近的地带( )
A.植被覆盖率较高 B.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C.地下水流向绿洲 D.风沙活动弱
10. 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绿洲区发展节水农业 B.在交错带禁止开采地下水
C.在绿洲区全面植树造林 D.在荒漠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堰塞湖是火山喷发、地震、滑坡等引起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图 Ⅱ 为某地 9 月 13 日形成的堰塞湖,其物质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读图,回答11-12题。
11.据图分析,图 II 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 地震 B. 滑坡 C. 火山喷发 D. 洪涝灾害
12.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
A. 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
B. 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
C. 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定并执行应急方案
D. 使用大量炸药完全炸毁堰塞体
在河流中下游,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在发育演变过程中,新的裸露、湿润土地的形成,为树木生长创造了条件。河漫滩上不同树龄树木的分布隐含着河道演变的许多信息。科研人员调查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与河道演变图(图1)”。读图,完成13-14题。
11. 图2示意河谷横剖面结构,表示河漫滩的是( )
A.1 B.2 C.3 D.4
12. 图1中有两个废弃的曲流,推断上游曲流废弃的时间是( )
A.5年前 B.10年前 C.20年前 D.50年前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Ⅰ所示。图Ⅱ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3. 图Ⅰ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14. 读图Ⅰ和图Ⅱ,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
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
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
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地面辐射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西里岛位于意大利南部,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人口约500万,首府巴勒莫,该岛景色宜人。下图为西西里岛等高线地形图。
(1)试分析西西里岛景色宜人的自然因素。
(2)分析该岛葡萄加工产业发达的原因。
(3)推测西西里岛主要发展的交通运输方式并分析原因。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闽宁镇坐落在贺兰山东麓的宁夏平原上。该镇农民多数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从人口增长快、贫困落后的西海固地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搬迁来的生态移民。1996年我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启征程,闽宁镇成为福建省的帮扶对象。目前闽宁镇农民已经成功脱贫致富奔小康。下图示意闽宁镇、西海固地区的地理位置。
(1)与西海固相比,分析闽宁镇农民脱贫致富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部分农民迁移到闽宁镇对西海固未迁移农民脱贫致富的作用。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元江河谷位于横断山区边缘,山高谷深。河谷两岸植被常出现倒置垂直地带性分布的现象:谷底几乎寸草不生,而山顶却有少量森林分布。为缓解水土流失问题,当地农民在河谷10°~20°的坡面上种植剑麻。剑麻是一种多年生热带经济作物,叶片及其枯落物均较多,根系发达。剑麻纤维韧性强,广泛运用在运输、渔业、石油、冶金等各种行业。剑麻的种植和加工还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下图示意云南省元江河谷位置和剑麻景观。
(1)元江河谷植被常出现倒置垂直地带性现象,试推测其原因。
(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说明剑麻具有良好水土保持效应的机理。
(3)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发。2022年夏季,我国江淮流域大部分区域高温干旱天气持续了两个多月,严重影响了生产生活及生态安全。历史同期的2020年6月1日~7月28日,中央气象台共发布52天暴雨预警,江淮流域众多河流、湖泊水位超高。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后面简称“副热带高压”)的推进影响着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研究表明,这几次降水异常与副热带高压推进时间、位置、范围异常关联较大。下图示意2020年夏季长江中下游梅雨分布及梅雨期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逐日演变。
(1)据图指出2020夏季副热带高压脊位置与往年的主要差异,并据此分析2020年夏季江淮地区降水异常偏多的原因。
(2)与2020年相比,推测2022年夏季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及强度变化。
(3)说明2022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干旱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选择题ABDAC ADACA BCBCD C
17. (1)地中海气候,全年温暖;地势起伏大,生物多样性丰富;海岸线长,海岛风光丰富;火山海拔高,且冬季有积雪。
(2)地中海气候,光照充足,葡萄产量高,品质好,原料充足;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葡萄酒酿造技术先进;海运便利,有利于出口。
(3)岛内以公路运输为主,因为岛内各地距离较近,地势起伏较大,公路运输灵活性强;对外以航空、水路运输为主,西西里岛为海岛,且旅游业较发达,首府巴勒莫即是优良的天然港口。
18. (1)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离黄河近,水源丰富;平原土壤深厚肥沃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农业生产(气候)条件好;位于贺兰山东麓,风沙灾害小。
(2)对耕地压力减小,人均耕地增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生态环境修复),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19.
(1)元江河谷纬度低,谷底气温较高,(山高谷深)多下沉气流,降水少,增温明显,蒸发旺盛,土壤水分不足,因此植被稀少;山顶气温较低、蒸发弱,且降水相对较多,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因此可以生长森林。
(2)剑麻叶片多(土壤覆盖程度高),减弱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力,减缓土壤侵蚀;剑麻的枯落物具有蓄持作用,延迟地表径流的形成;剑麻根系发达(能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下渗率,从而阻碍地表径流形成。
(3)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运输、石油和冶金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0.
(1)主要差异:6月中上旬副高位置偏北,6月下旬及7月副高位置偏南,总体上先强后弱。原因:6月中上旬,副高比常年位置偏北,强度偏强,提前到达华南地区,使江淮地区人梅时间偏早;7月份副高位置偏南,雨带在华南地区滞留时间长,江淮梅雨结束时间推迟;由于“入梅”偏早,冷暖气流频繁交汇,使江淮准静止锋偏强,降水强度较大,历时长,降水明显偏多。
(2)副热带高压北移到江淮地区速度快,时间早,位置偏西、偏北;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稳定且维持时间长,控制范围广。
(3)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明显,气温高;空气干燥,蒸发旺盛;台风活动偏弱,影响位置偏南,登陆台风偏少。
第 页,共 页 第 页,共 页
第 1 页,共 8 页 第 2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