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数的性质》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67—68页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小数认识上的总结提升,没有新知识点。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性质的发现和概括过程,能灵活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数的改写。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认识小数的性质的过程。
2.知道小数的性质,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道理。
3.在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感受数学结论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
经历认识小数的性质的过程
教学难点:
小数性质的归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正方形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谈话: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数的王国里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如不起眼的“0”,表示什么意思?(一个也没有)别小看这个“0”,它的作用可大着呢。看,在整数5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添上两个0呢?(屏幕依次出示一组数:5,50,500)我们再从右往左看,500去掉一个0,发生了什么变化?
2、引发猜想:如果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又会怎样?猜猜看。(学生自由发表,可能出现两种意见:(1)受整数末尾添“0”的思维定势,认为小数大小也会随之变化。(2)由钱数等生活经验认为小数大小不变)
谁的猜想正确?那么我们一同进入探讨乐园进行学习吧吧!
[设计意图:从对“整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引起大小变化”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关注小数末尾的0,引发猜想。此时的猜想是一种直觉思维,可能两种意见谁也说服不了对方,目的在于通过冲突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一):数据比较:
1、(电子白板出示例题)把5分米、50厘米和500毫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2、全班交流,重点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教师进行评价)。
板书如下:5分米=0.5米
50厘米=0.50米
500毫米=0.500米
[设计意图:这里选取单位换算题材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回忆长度单位进率及换算时小数的形成,感受小数末尾0,让学生感知数学的魅力,极大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3、师:在米尺上找出5分米、50厘米、500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评价、总结)
师板书:5分米=50厘米=500毫米
0.5米=0.50米=0.500米
师:观察上面的的三个小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初步体验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十分位上都是5,只是5后面0的的个数不同,或小数末尾的0不影响小数的大小或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为什么0.5米=0.50米=0.500米,小数依然相等?”这是学生思维受阻、理解较为困难的地方。借助直观的直尺和小数计数单位等相关已有经验,学生能发现0.5米、0.50米和0.500米之间的关系,这就为小数性质合理性的体验提供了另一素材。通过引读使学生体验小数末尾去掉0和小数大小的关系。这就为下一环节的总结概括作了必要的认知准备。]
师:同学们,你们爱画画吗?(爱)下面我们按照要求完成下个活动。
(二)、直观比较:
1、学生拿出正方形卡片,说一说每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2、然后让学生用涂色来表示0.3和0.30。完成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把本组的发现写在卡片下面,(小组讨论交流。班级展示)师:那么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变,得出0.3=0.30)
(引导总结小数的性质,学生说不准确教师点拨)
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个性质,它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也就是说,这个性质在什么条件下成立?
理解这一性质时,有两点同学们一定要弄清楚:
(1)这个性质指出,在一个小数的什么部位可以添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才不会发生变化?
(2)一个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掉0,大小不变,它是否说明,这个小数没有任何变化呢?(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
[通过让学生涂色和观察,涂0.3和0.30的面积相等,与末尾的0没有关系,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总结出0.3和0.30大小相等,去掉末尾0或填上末尾0,都不会影响小数的大小,]
3、电子白板出示小数的基本性质,让同学们一起一边,说一说你应注意什么?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判断题。(打“√”,错的打“×”)(见课件)
(1)0.080=0.8 ( )
(2)4.01=4.100 ( )
(3)6角=0.60元 ( )
(4)30=30.00 ( )
(5)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2、小强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得到一张购物单(出示例5)合计 10.50元。请你帮他找一找:这些物品的价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
3、3.05元中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
4、谁能只动两笔,就可以在8、80、800之间划等号。
[设计意图:在知识的获得上,学生最相信的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说明小数在什么情况下是相等的,学生在例题以及试一试的多个数学现象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及发现。然而,添上或者去掉的“0”应在小数的“末尾”,这种体验尚未深刻。因此,这一层次通过突破重点与难点的专项教学——辨析具体实例中哪些“0”可以去掉,旨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小数性质内涵——突出小数“末尾”。]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5分米=0.5米 5分米=50厘米=500毫米
50厘米=0.50米 0.5米=0.50米=0.500米
500毫米=0.500米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67—68页的教学内容,
是在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组成、小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后学习的,所以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主要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本节课内容,主要如下:
一、教学环节层次分明,条理性强。
这节课主要学习性质概念?比较散?备课时?我基本能抓住教材的逻辑关系?理顺了教学内容间的关系?从大处上做文章?在小处中润色。
二、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更多地关注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沿着“猜想、验证、总结、应用”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提出猜想,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从不同角度去验证猜想。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融洽,真正做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
三、关注生成,让教学真实有效。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往往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当下的思维状态,学生认知的起点,学生的困惑等等。教师要充分关注生成,并合理引导学生的生成,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真实有效。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涂色表示0.3和0.30在比较大小。说一说0.3是一位小数,0.30是两位小数,3都在十分为上,观察涂色面积,0.3=0.30。这样,学生才真正体会到在小数性质中,“末尾”这个词重要性。
三、深刻反思,还有很多不足:
1、教师围绕小数的性质,提出很多细小的问题,学生在这些问题的牵引下被动地回答,被动地接受。
2、课件字体太小,背景颜色不协调。不利于学生观察和听课。
这节课,以学生找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环节清晰。但是正如所有的课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反思下来我觉得本节课中教师还是讲得多了一些,因此留给学生巩固练习时间少了一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