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测试 全程方略 人教版】2014年春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时提升卷(含2013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精选测试 全程方略 人教版】2014年春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时提升卷(含2013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4-12 14:4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21·cn·jy·com
课时提升卷
一 发达的古代农业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3·执信中学模拟)《三字经》里有“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几句。中国人最早养殖这“六谷”“六畜”的时代是(  )  21*cnjy*com
A.原始社会末期       B.西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明朝时期
2.四川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 (  )
A.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安定
B.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
C.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D.川西地区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3.唐朝学者陆龟蒙曾说:江东用的曲辕犁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科学。事实上汉代二牛抬杠式的耕作方式普遍使用于唐宋明清,直到近现代。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曲辕犁推广受地域限制
B.小农经济阻碍技术革新
C.牛耕是农业文明的标志
D.传统农业动力未能突破
4.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5.(2013·大连模拟)“西周时期,实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 (  )
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C.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D.农业技术的变革创新
6.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  )2·1·c·n·j·y
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7.春秋战国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21世纪教育网
A.统治阶级的提倡 B.宗法制的解体
C.社会人口的增加 D.铁器牛耕开始使用
8.(2013·哈尔滨高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检测)唐代诗人李绅作《悯农》二首,其中一首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反映出小农经济具有 (  )21·世纪*教育网
A.分散性  B.封闭性  C.脆弱性  D.落后性
二、非选择题(18分)
9.中国古代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三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捆布縿,此其分事也。21教育网
——《墨子·非乐上》
材料四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1)材料一两幅图片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方式有什么变化 (4分)
(2)材料二中图片展示了哪种耕作方法 最早出现在哪一时期 这种耕作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4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生产方式具有怎样的特点 (6分)
(4)根据材料四,人类经历了怎样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 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 (4分)21世纪教育网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原始社会有六畜,农作物是北粟南稻,到西周时才有六谷,故同时具备最早养殖这“六谷”“六畜”的时代是西周,C、D不是最早。www-2-1-cnjy-com
2.【解析】选C。由题干材料反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关“牛王会”的风俗来看,牛在人们心目中拥有较重要的地位,反映了伴随着牛耕的普及,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A、B、D在题干材料中都未反映。
3.【解析】选D。解题时注意题干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代二牛抬杠式的耕作方式普遍使用于唐宋明清,直到近现代”这一关键信息,说明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反映了传统农业动力未能突破。A与史实不符;B、C在题干中并未反映。2-1-c-n-j-y
【规律方法】中国古代农具的改进
(1)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
(2)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
【变式备选】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农业动力的变化
B.灌溉工具的变化
C.耕种工具的变化
D.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
【解析】选A。材料中“石犁”“曲辕犁”是耕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工具,“高转筒车”是灌溉的工具;农具的出现体现了种植农业的出现,采集经济在图示中没有体现。因此,B、C、D都不符合题意。三幅图都是农业生产工具,石犁采用人力,曲辕犁采用畜力,高转筒车采用水力,都体现了农业动力的变化。21cnjy.com
4.【解析】选B。耦犁出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西汉时期,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犁耕技术相当完善,总观两幅图的变化可以看出犁耕技术在变化中成熟,故选B。铁犁牛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故A错;伴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精耕细作就已经开始了,故C错;单位亩产量提高在图中无从体现,故D错。【来源:21cnj*y.co*m】
5.【解析】选A。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农业技术的变革和创新,D只是总结材料的现象没有反映实质。农业技术的进步实质上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的改进。【版权所有:21教育】
6.【解析】选B。由题干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可知,铁制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修,而铁制工具开始大规模应用于生产是在春秋战国以后。由此可知,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战国、秦汉,故选B。
7.【解析】选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伴 ( http: / / www.21cnjy.com )随着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使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生产成为可能。而属于生产工具的只有D。
8.【解析】选C。题干唐诗反映了农民辛勤耕作,并且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形下,农民还经常有饿死的,体现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出处:21教育名师】
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第(1)题,注意紧扣材料一中图片铁锄、牛耕等信息,分析归纳。第(2)题,注意材料二中图片垄和沟的变化,结合古代中国耕作技术的内容,分析归纳即可。第(3)题,注意材料三中农夫与妇人的分工及其生活方式,据此可以判断这一生产方式为小农经济,其特点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4)题,注意紧扣材料四中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注意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的影响,据此分析归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2)代田法。最早出现在西汉。21世纪教育网
优点:代田法是一种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的栽培方法。
(3)特点:小农经济。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②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www.21-cn-jy.com
(4)过程:由渔猎采集文明到游牧、农耕文明。两大因素: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