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卷
十一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3·北京模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最核心的任务是
( )
A.巩固无产阶级政权 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2013·广州高一检测)“一五”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划是新中国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 ( )
A.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世界各国的经验
B.工业基础薄弱
C.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国有企业缺乏活力
3.(2013·天津高一检测)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在 ( )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A.1949年 B.1952年 C.1956年 D.1979年
4.(2013·宿迁模拟)五年一规划,是中国经济安排的一大特色。“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最后并无定稿。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建设方针出现偏差
B.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
C.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D.中苏关系的日益恶化
5.(2013·河南学业水平测试)“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民谣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2·1·c·n·j·y
A.延安大生产运动 B.农业合作化高潮
C.“大跃进”运动 D.土地改革
6.(2013·乐山模拟)凤凰卫视《腾飞中国》系列节目中展示了下列历史画面。由此可以推断出该节目的主题是 (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大跃进”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C.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中国的钢产量大增
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健康发展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7.(2013·佛山模拟)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8.(2013·株洲模拟)“文化大革命”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中国的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为恢复发展经济采取的举措是 ( )21教育网
A.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B.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批林批孔”,打倒“四人帮”
D.优先发展重工业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一五”期间,苏联总共援助了新中国150项(原计划为156项)建设项目……据原苏联资料统计,到1956年底,在华工作的苏联专家人数超过了3 000人,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作了很大的贡献。
——《“一五”计划与苏联的援助》
材料二 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21cnjy.com
——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期间年平均增长速度,社会总产值:“三五”时期为9.3%,“四五”时期为7.3%,到1976年下降为1.4%(1976年比1975年增长1.4%),工农业总产值:“三五”时期为9.6%,“四五”时期为7.8%,1976年为1.7%(1976年比1975年只增长1.7%)。
——《中国经济年鉴(1966-1976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作出的主要贡献。(4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 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状况,并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6分)21·cn·jy·com
(4)材料一和材料三给我们哪些重要启迪 (4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本题考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最核心的任务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故选D。www.21-cn-jy.com
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是鉴于工业基础弱,增强国防实力的需要,故选B。A不符合史实,英国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C是改革开放的结果,D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解析】选C。从图片信息可知,我国公有制占有绝对主体地位,该现象最早出现在三大改造完成的1956年。故选C。21世纪教育网
4.【解析】选A。根据题中“二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划最后并无定稿,可知此时约在1957年或1958年前后。联系所学知识,可判断由于“大跃进”的兴起,导致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最后并无定稿。故A正确。
5.【解析】选C。题干中这首民谣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赶超英国的决心,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该民谣的创作背景是“大跃进”运动。21·世纪*教育网
【规律方法】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重大失误的原因21世纪教育网
(1)急于求成心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很高,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www-2-1-cnjy-com
(2)领导人的错误估计。对当时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来源:21cnj*y.co*m】
(3)国际环境的影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容易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
【变式备选】图片是历史的反映。类似于下面题材的漫画大量出现在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解放战争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后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能力。1958年,中国共产党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各地出现了“浮夸风”“共产风”“高指标”“放卫星”等“左”倾错误现象,使国民经济受到严重挫折。
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干图片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以大炼钢铁为主的“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大炼钢铁毁掉了大量山林,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使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2-1-c-n-j-y
7.【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发展过程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图一反映的是过渡时期的探索;图二反映的是“一五”计划;图三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曲折探索;故能反映三幅图全貌的是C。 21*cnjy*com
8.【解析】选B。1975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在毛泽东的支持下,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出处:21教育名师】
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新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解能力。第(1)题新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接受苏联援助,发展经济;第(2)题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3)题“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倾错误,中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但是在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主持下,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第(4)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要论从史出。【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1)援助了新中国150项工业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项目,传授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推动了新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新中国“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作出了贡献,初步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的社会主义建设技术人才和骨干力量。
(2)“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经济规律,超越国情。
(3)状况:“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年平均增长速度、社会总产值等方面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和下降,国民收入甚至出现负增长。原因:①增长速度下降的原因:“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许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管理体制遭到破坏;许多群众离开岗位“闹革命”,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②取得成就的原因: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努力纠正“左”倾错误,大力发展经济,广大群众对“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抵制。
(4)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既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要取得适当的外援,要充分借鉴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经验,为我所用;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既要反对“左”倾错误,也要反对右倾错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