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寓言四则》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4-12 18:0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编号: 班级: 姓名:
课题:寓言四则
主备: 审核: 时间: 年 月 第 周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
2、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的含义。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自主预习】
一、常识积累
1、走近作者
2、了解文体
二、字词积累
三、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一、展示交流,预习情况
二、感悟、品味
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刻画人物的方法是以对话描写为主,试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起伏变化。
2、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3、因“天雨”而导致“墙坏”,因“墙坏”而致失盗,对此儿子和邻人之父都有相同预见,而宋国富人却“智子疑邻”,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4、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于寓言《塞翁失马》,那么寓言中祸与福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当堂评价】
1、(传神性)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2、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拓展提升】
狮子、狐狸和鹿
狮子生了病,睡在山洞里。
他对一直与他 A 要好的狐狸说道:“你若要我健康,使我能活下去,就请你把森林中最大的鹿骗到这里来,我很想吃他的血和心脏。”
狐狸走到树林里,看见树林里欢蹦乱跳的大鹿,便 B 地向他问好,并说:“你知道,国王狮子现在病得很厉害,快要死了。他正在考虑,森林中谁能继承他的王位。他说野猪愚蠢无知,熊懒惰无能,豹子急躁凶恶,老虎骄傲自大,只有大鹿才最合适。你身材魁梧、年轻力壮,是再适合不过的人选了。这消息是我第一个告诉你的,假如你信任我的话,我劝你快去为他送终。”
经狐狸这么花言巧语的一说,鹿真的去了。刚进洞口,狮子猛然朝鹿扑过来,用爪子撕下了他的耳朵,鹿拼命地逃回树林里。
狮子不甘心,请求狐狸再想想办法,狐狸两手一拍,说:“你吩咐我的事太难办了,但是为了你,我一定尽力。”于是,他像猎狗似的到处嗅,寻找鹿的足迹,心里不断盘算着坏主意。狐狸问牧人们是否见到一只带血的鹿,他们告诉那鹿在树林里。
鹿正在树林里休息,狐狸毫不羞愧地来到他的面前。鹿一见狐狸,气得毛都竖了起来,说:“坏东西,你休想再来骗我了!你去欺骗那些没经验的人,叫他们做国王。”狐狸说:“你怎么这么胆小怕事?你难道怀疑我,怀疑你的朋友吗?狮子抓住你的耳朵,只是想要告诉你一点关于王位的忠告与指示罢了。你却连那衰弱无力的手抓一抓都受不住。现在狮子非常生气,要将王位传给狼,狼可不是好东西。我向你起誓,狮子决不会害你。我将来也会专门伺候你!”狐狸再一次欺骗了可怜的鹿。
鹿刚一进洞,就被狮子抓住饱餐了一顿,并把他所有的骨头、脑髓和肚肠都吃光了。狐狸站在一旁看着,鹿的心脏掉下来时,他偷偷地拿过来吃了。狮子吃完后,仍在寻找鹿的那颗心。狐狸远远地站着,眨着眼睛狡猾地说:“鹿根本就没有心,你不要再找了。鹿两次把自己送到你的家门口让你吃,他还会有心吗?”
这故事是说,有些人贪图虚荣,不辨真伪,给自己招来灭顶之灾。
(选自《伊索寓言》,略有改动)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A、B两处。供选择的词语:亲切 亲密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
3.狐狸前后两次能成功欺骗大鹿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5.在很多人的意识里,“狐狸”是狡猾的代名词,关于它的成语、寓言故事有很多。请你列举三个带“狐”字的成语,除了本文之外再简要介绍一个关于狐狸的寓言故事。
【课后检测】
一、基础积累。
1.赫耳墨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的目的是( )。
A.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不受尊重。
B.他想知道人对神是否尊重。
C.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D.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是否受到极大的尊重。
2.蚊子第二次吹喇叭的原因是( )。
A.有意气一气狮子,再一次从精神上征服狮子。
B.得胜后骄傲了,炫耀一下自己的胜利。
C.宣扬自己的功绩,要称雄于动物界。
D.庆贺自己战胜狮子而奏乐。
3.为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义项。
(1)人皆吊之( )。
A.慰问 B.吊着 C.哀悼
(2)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A.将要 B.带领 C.将来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
A.十九个人 B.十分之九 C十有八九
4.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 )
(2)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 ( )
(3)寓言主题的表现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 )
(4)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 ( )
二、课内精读。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 )术者,马无故( )亡( )而入胡。人皆( )吊( )之,其父曰:“此何遽( )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日:“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 )良马,其予好骑,堕( )而折( )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 )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 )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 )跛( )之故,父子相保。
5.本文选自__________(朝代)淮南王__________等编著的__________,此书又名__________。
6.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7.下列各句加点的“之”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②友人惭,下车引之③其邻人之父亦云④人皆吊之⑤故时有物外之趣⑥驱之别院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8.“近塞上之人”遭遇了哪几件事?(用原文回答)
9.成语的来源之一是古人的著作,出自上文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关于福祸得失互相转换的辩证关系,中国有许多名言俗语作了精辟的概括,你能说出几句吗?
12.“多读课外书是好事”,读过《塞翁失马》的故事来讨论这个观点,你觉得怎样说才最全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