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芝、遂”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猜猜大体意思,并继续往下读。
3.通过抓关键词句讲述石猴出世及成王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猜猜大体意思,并继续往下读。
2.通过抓关键词句讲述石猴出世及成王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揭题质疑览全篇
1.话说“西游”,揭题质疑。
(1)出示唐僧师徒四人的图片,揭示他们是电视剧《西游记》里的主人公。
(2)简介《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写的长篇白话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3)揭题:《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第一回,有删改。
(4)质疑题目:猴王是谁?他是怎样出世的?
2.疏通文字,了解内容。
(1)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
想一想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读准课后要认读的15个字组成的词语。要点:易读错的字有:进bèng、镌juān、劣liè、挈qiè、瞑míng、耶yé。
(3)读准多音字:呵。
出示词语所在的句子,关注语气词,读好人物的话语。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hē hē)道:“大造化!大造化!”
(4)联系上下文来猜猜意思,罗列学生可能不理解的部分词语。
例如:图片理解词语:石窍、石碣、镌着、拱伏、无违、序齿、排班。
做动作理解词语:仲头缩颈、抓耳挠腮。
(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石猴出世、石猴称王)
过渡:石猴是怎样出世,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是我们接下来学习的重点。
【设计意图:一般古典白话小说的回目在章节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这里虽然没有回目,但题目“猴王出世”还是高度概括了本课的主要内容。这里的“出世”从广义上来讲包括石猴的出生和称王。所以对题目的质疑显得尤为重要,在质疑中故事和人物一下子凸显出来。本课文言意味较浓,根据阅读古典白话小说和文言文的经验,学生“连估带猜式”地阅读故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猜读词语,能有效地达到疏通文字的目的。】
板块二 抓住关键说“出世”
1.默读思考,了解“出世”。
想一想:石猴在哪里出世?怎样出世?出世后怎样?
2.连估带猜,读通“出世”。
要点1:例如,从“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大致知道仙石很高很大;从“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大致知道仙石很有灵性;“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大致知道石猴和山中的许多野兽都是好朋友。
要点2:通过指读、轮读、演读等方式朗读这一段。
3.抓关键词,梳理“出世”。
(1)石猴在哪里出世?(傲来国一大海中一花果山)
(2)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呢?(仙石—石卵—石猴)
(3)石猴出世后是怎样的呢?(在山中行走跳跃,自由自在,与真猴无异。)
(4)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节奏。
4.根据提示,讲述“出世”。
傲来国的大海中,有一座山叫花果山。山顶上有一块仙石,有一天仙石崩裂出一个石卵。因为见了风,化作一只石猴。这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玩耍休息,非常快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能大致讲述石猴出世的故事。首先依然用“连估带猜”的方法疏通文字。其次,“石猴出世”的部分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对偶的句式,节奏疏密有致、抑扬顿挫。但本课不是精读课文,所以主要是通过朗读来体会,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轮读、演读等活动,感受古白话文凝练鲜明、优美奇特的语言形式。最后,通过提炼关键词语来帮助学生讲述故事。】
板块三 品悟形象讲“称王”
1.通览全文,聚焦“称王”。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讲述了“石猴称王”这个内容。(2-4自然段)
2.编列标题,理清情节。
石猴探洞一石猴报喜一石猴称王。
3.依据情节,概说“称王”。
一天,石猴与群猴在山洞中洗澡,看到泉水奔流,众猴便说要去寻源头,约定寻到源头又不伤身体的人,就拜他为王。石猴跳入泉中,发现一个石洞。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众猴,众猴高兴地进入了水帘洞中。众猴立刻拜石猴为王,将“石”字隐去,叫作美猴王。
要点:讲故事的时候,关键信息和情节不能遗漏,比如说探洞前约定这个情节不能少,它为后文石猴称王埋下了伏笔。
4.抓住细节,品悟形象。
学习《景阳冈》时,我们通过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来把“武松打虎”的故事讲得扣人心弦,要想把“石猴称王”的故事讲得引人入胜,我们也可以通过添加人物的动作、语言,配上相应的表情等来达到这个目标。
出示表格,默读课文“石猴称王”部分,想一想,画一画,哪些描写让你觉得很有意思,我们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添进去。
填写表格,交流石猴的部分语言、动作描写。
情节 相关词句 表现手法
石猴探洞 “我进去!我进去!” 瞑目蹲身,将身一纵…… 语言、动作……
石猴报喜 “大造化!大造化!” 复瞑目蹈身,跳出水外…… 语言、动作……
石猴称王 “都随我进来!进来!” 又瞑目蹲身,往里一疏…… 语言、动作……
要点1:交流石猴语言描写时,主要抓住表格里的三句简短的话,通过自由朗读,发现石猴说话的特点。作者用重复、短促的语言,塑造了石猴顽皮、率真的性格。
要点2:交流石猴的动作描写时,抓住反复出现的动词“瞑目蹲身”“复瞑目蹲身”“又瞑目蹲身”和其他一些动词如“睁睛抬头观看”“将身一纵”“跳出水外”“往里一跳”,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动作敏捷、勇敢无畏、胆大心细的石猴。
要点3:以上内容交流过程中通过指读、齐读、演读等方式体会石猴形象。当然课文中像这样符合人物个性的语言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继续寻找,继续交流,甚至还可以抓住其他石猴的表现,通过对比来进一步把故事讲生动。
5.根据表格,生动讲述。
四人小组讲故事、听故事、评故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重点是分两步把“石猴称王”部分讲生动具体。首先在阅读过程中抓住“石猴探洞”“石猴报喜”和“石猴称王”建立情节图。依据情节图,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的主要情节。其次,通过抓住石猴的语言、动作描写等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让学生把“称王”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板块四 拓展延伸再阅读
1.聚焦主角,挖掘故事。
完成连线题:
美猴王 花果山上
孙悟空 大闹蟠桃会期问
齐天大圣 西天取经路上
弼马温 发现水帘洞后
2.拓展延伸,阅读“西游”。
课后请大家细细读读《西游记》,讲讲和石猴有关的故事。
【设计意图:《西游记》是一部长篇巨制,加上文言意味浓厚,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比较困难。以本课为引子,以阅读石猴的相关故事为开端,希望激发学生去探究悟空、探究唐僧师徒,进而激发学生去阅读整本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