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复习 专题05 句子 课件(共7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复习 专题05 句子 课件(共7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5 16:0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7张PPT)
05 句子
1.能将句子补充完整,结合语境体会句子;
2.能按要求改写句子、修改病句等;
3.多积累优美的句子,并能推想文章有关词句的意思。
考点
解读
考查范围:句子的成分、句子的类型、句式转换、改写句子、句子连贯与排序、句子运用
考查题型:填空、选择为主
分值比重:4 - 6分
考点难度:★★★★
考点热度:★★★★
命题趋势:考点稳定,容易得分
句子成分
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之间有一定的语法关系。根据不同的语法关系,句子的成分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句子的成分组成
(定)+主语+[状]+谓语+(定)+宾语+<补>
主语
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谁”或“什么”
卢沟桥非常雄伟。
司令家的厨师来了。
的:名/形+的+名(主)
地:形+地+动(ing)
得:动(ing)+得+形
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泰迪犬的衣服早已湿透。
蝴蝶是画家的爱物。
宾语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他从来不打骂我们。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定语
定语是名词前的附加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所属等。
泰迪犬的衣服早已湿透。
肥胖的蜜蜂伏在菜花上。
状语
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的附加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性状的程度等。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
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革命。
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带成分,用来补充动作和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厚厚的积雪把一切都盖得严严实实。
这以后的路,徐静走得特别快。
句子类型
句子按语气和用途划分,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也称为“四大基本句型”。
陈述句
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说明一个道理,表达陈述语气的句子,它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
你这道题做得不对。
你这道题做得很好。
疑问句
疑问句是提出一个问题,表示疑问语气的句子,分为一般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
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你是哪个学校的?
祈使句
祈使句是用来表示命令、请求、禁止或劝阻等意思的句子。句末可用句号或感叹号。
请你等我一会儿。
快起床,不然要迟到了!
感叹句
感叹句是用来抒发强烈的感情,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一般可以表示快乐、惊讶、悲伤、愤怒、恐惧等浓厚的感彩。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
这里的风景多优美啊!
句式转换
四大句式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把字句与被字句、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之间的转换。
陈述句、反问句
PART.01
根据定义来做题
这一点儿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一点儿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改为陈述句)
典型例题
点我看提示
根据改法判考点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根据考点想定义
反问语气词
否定词
改为“。”
答案:
这一点儿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显得非常可贵。
第一步:根据改法判考点
第二步:根据考点想定义
第三步:根据定义来做题
第四步:写完句子读一遍★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反问句: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1)先加上反问词(怎么、怎能、难道、哪里);
(2)看句子中有没有否定词,有的话要删去,没有的话要加上;
(3)句末加上反问语气词(“吗”或“呢”),把“。”改为“?”。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先去掉反问词(怎么、怎能、难道、哪里);
(2)看句子中有没有否定词,有的话要删去,没有的话要加上;
(3)句末删去反问语气词(“吗”或“呢”),把“?”改为“。”。
PART.02
把字句、被字句
森林爷爷战胜了恶魔。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点我看提示
根据改法判考点
把字句、被字句
根据考点想定义
根据定义来做题
动作
主动者
被动者
森林爷爷把恶魔战胜了。
恶魔被森林爷爷战胜了。
第一步:根据改法判考点
第二步:根据考点想定义
第三步:根据定义来做题
第四步:写完句子读一遍★
被字句:用介词“把”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句子。
被字句:用介词“被”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表示被动的主谓句。
把字句
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把+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被字句
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被+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做“把字句”与“被字句”的题,先找出动作,根据动作判断主动者与被动者。
PART.03
肯定句、否定句
万里长城不能不说是世界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改为肯定句)
典型例题
点我看提示
第一步:根据改法判考点
第二步:根据考点想定义
第三步:根据定义来做题
第四步:写完句子读一遍★
答案:
万里长城是世界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根据改法判考点
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根据考点想定义
根据定义来做题
万里长城不能不说是世界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双重否定词
肯定句改双重否定句
(1)首先找到肯定词,把它删去;
(2)找能构成否定词的字(有、能、是、可能...),前后加上两个表示否定的字;如果没有可以再加否定词(不得不、不能不等...);
(4)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可进行适当的增减。
肯定句: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
双重否定句:否定两次,表示肯定的意思。
双重否定句改肯定句
(1)首先找到双重否定词,把它删去;
(2)在句子中加入表示肯定的词或字;
(3)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可进行适当的增减。
PART.04
直述句、转述句
根据定义来做题
温文尔雅的颜回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温文尔雅的颜回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改为间接引语)
典型例题
点我看提示
根据改法判考点
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根据考点想定义
答案:
温文尔雅的颜回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第一步:根据改法判考点
第二步:根据考点想定义
第三步:根据定义来做题
第四步:写完句子读一遍★
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
提示语,不变★
改为逗号
删掉
直述句改转述句
(1)只改变引语部分,提示语不变;
(2)把冒号、前引号改为逗号,后引号删除;
(3)句中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
(4)有称呼语的,称呼语要去掉;
(5)引语是疑问句的,要变成陈述的语气。
直接引语(直述句):直接引用别人原句。
间接引语(转述句):用自己的的话来转述别人话。
转述句改直述句
(1)只改变引语部分,提示语不变;
(2)把逗号改为冒号、前引号,句末加上后引号;
(3)句中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4)有称呼语的,称呼语要去掉;
(5)引语是疑问句的,要变成陈述的语气。
直述句:_提示语_:“_引语_。”
转述句:__提示语__,__引语__。
关联句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
并列关系
(1)定义:几个分句分别说明、描写几种事物,或者从几个方面说明、描写同一事物,各分句之间意义上可以是相关的,也可以使相对或相反的。
(2)例: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3)常见关联词:又…又…、既…又…、
一边…一边…、那么…那么…、不是…而是…、…也…、一面…一面…、一会儿…一会儿…、有时…有时…、…还…
承接关系
(1)定义:几个分句按一定的顺序,相承相连地说下去,表示连续的动作或连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2)例: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3)常见关联词:…接着…、起先…后来…、一…就…、…就…、…于是…、
…又…、…便…、…才…、…从而…、首先…然后…
递进关系
(1)定义:后面的分句比前面的分句向更重或更大、更深、更难的方向推进一层,分局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2)例: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3)常见关联词:不但…而且…、不仅(不只、不光)…还(也、又)…、不但(不只、不止、不光、不单)…甚至…
选择关系
(1)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说出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或情况,并表示要从中选择一种。
(2)例:我们是去吃饭,还是去玩?
(3)常见关联词:
a.表示从几项中选择一项,一般语气上较灵活,有商量的口气。如:是…还是…、或者…或者…
b.表示的选择语气更为坚决,表示二者必取其一,不容许有第三种选择。如: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c.表示在列出的时间中经过权衡,已有所取舍,不必再有商量。如:与其…不如…、宁可(宁愿)…也不…
转折关系
(1)定义: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相对,后面的分句不是顺着前面分句的意思向下说,而是拐了个弯,意思上作了一个转折。
(2)例:虽然天色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3)常见关联词:虽然…但是…、尽管…还…、虽(固然、尽管)…但(可是、而、却)…、…但(可、却、可是、然而、不过、只是)…
因果关系
(1)定义:一个分句表示原因或根据,另一个分句表示结果或推论。根据原因或结果顺序的变化,可分为因果关系和倒因果关系。所谓倒因果关系,就是先说出结果,再说出原因,常常用“…因为…”或“之所以…是因为…”来连接分句。
(2)例:因为下雨,所以活动取消。
(3)常见关联词:因为…所以…、…因而(因此、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因…故…、由于…因此(因而)…
假设关系
(1)定义:一个或几个分句提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或几个分句说明这种假设实现后会有什么结果。
(2)例: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3)常见关联词:如果(假设、若、倘若、要、要是、要不是)…就(便、那、那么、那就、那么就)…、即使(就是、就算、哪怕、纵然)…也(还)…
条件关系
(1)定义:前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后面的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2)例: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3)常见关联词: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凡是…都…、除非…才…、任凭…也…
扩 句
扩句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后添上适当的附加成分,如同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生动
扩句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后添上适当的附加成分,如同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生动。扩充后的句子必须保留原来的意思,并不能改变句子的结构。
例:他们观察恐龙化石。(扩句)(15字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学的他们认真地观察神奇的恐龙化石。
(形容词)的+他们+(形容词)地+观察+(形容词)的+化石
形容词/名词+的+名词
动词+得+形容词
形容词+地+动词
缩 句
缩句就是删去句子中的“枝叶”,即删去附加成分,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简洁。
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缩句)
典型例题
点我看提示
答案:
第一步:根据改法判考点
第二步:根据考点想定义
第三步:根据定义来做题
第四步:写完句子读一遍★
根据改法判考点
缩句
根据考点想定义
根据定义来做题
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
我思念着启蒙老师们。
缩句一定要缩至最简,只保留基本成分。
缩句
只留主干
(简单明了)
扩句
添枝加叶
(具体生动)
原意不变
缩句
(1)找到“的、地”前面的、“得”后面的修辞词语,连同“de”本身一起去掉;
(2)去掉表示数量的词语;
(3)去掉“在...里(上/下)”表示特定条件的词语;
(4)去掉所有的形容词,缩至最简。
修改病句
什么是病句?凡是违反客观事理或者违反语言结构规律的句子都是病句。违反客观事理情况的叫逻辑错误;违反语言结构规律情况的叫语法错误。
成分残缺
(1)定义: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找出缺“谁”、“什么”或者“干什么”
“是什么”“怎么样”,给以添加。
(2)常见错误:①缺“谁”;②缺“怎么样”;③缺“什么”。
(3)示例:在课堂上,都在认真听课。
正确答案:在课堂上,同学们都在认真听课。
用词不当
(1)定义: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调换适当的词语。
(2)常见错误:①近义词错用;②范围大小错用;③词语感彩运用不当;④关联词运用不当。
(3)示例:他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繁重。
正确答案:他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沉重。
搭配不当
(1)定义: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读懂句意,判断词语搭配上的错误,正确搭配词语。
(2)常见错误: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②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3)示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正确答案:我们要继承老革命家的事业和发扬老革命家的精神。
词序颠倒
(1)定义: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调换适当的词语。
(2)常见错误:①修饰词语词序颠倒;②多个动词词序颠倒。
(3)示例: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正确答案:新旧两个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前后矛盾
(1)定义: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找出互相矛盾的“点”,在保证句子通顺的情况下删去或改掉其中一个。
(2)示例: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正确答案: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重复啰嗦
(1)定义: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啰嗦累赘。分清大小概念,决定取舍,取大取小。
(2)常见错误:①修饰词和中心词重复;
②两个修饰词重复。
(3)示例:他仔细端详这位老奶奶。
正确答案:他端详这位老奶奶。
指代不明
(1)定义: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理解句意,分清代词所指代的事物,修改句子的毛病。
(2)示例: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
正确答案: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概念不清
(1)定义: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读懂句意,掌握概念的所属,纠正混乱不清的地方。
(2)示例:这些是唐朝出土的文物。
正确答案:这些出土的文物是唐朝的。/这些是出土的唐朝文物。
标点错用
(1)定义:标点符号在句中除了表示停顿,还具有一定的语法意义。标点运用的错误会导致理解句意有误。认真阅读句子,理解句意,修改标点符号。
(2)示例:我喜欢看“中国少年报”和“少年文艺”这两种报纸。
正确答案:我喜欢看《中国少年报》和《少年文艺》这两种报纸。
关联词用错
(1)定义:各种关系的复句,其关联词运用是规定的,乱用了就会造成病句,让人看不懂。首先要弄懂是那种关系的复句,检查其关联词是否用得对,然后再修改。
(2)示例: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
正确答案:虽然你是天才,但是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
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1)定义: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与现实联系起来想,尽量少作改动,忠于原意。
(2)示例:皎洁的圆月边聚集着无数小星星。
正确答案:皎洁的圆月边零星有几颗小星星。
(因为圆月当空,月亮的光芒太强,掩盖了星星的光,所以是不会看到很多星星。)
修改病句
辨析技巧
看到介词不放过
介词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成分残缺、表意不明或不当。
例如: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此例滥用介词“经过”,致使整个句子残缺主语。
正确答案:
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看到动词不放过
读到一个句子,就应有意识地想想,这个句子中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能否搭配。
例如:这样做会拖延培养人才的质量。
此例中的动词“拖延”和宾语“质量”在意思上不能搭配,可改为“拖延时间”或“影响质量”。
正确答案:
这样做会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
看到否定词不放过
此例前面已用了“缺乏”这一表否定意义的词语,后面“不足”和“不当”即为多余否定。
正确答案: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二是谋略。
否定不当是否定句中常见的毛病,审读否定词时一定要注意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语,如:禁止、切忌、杜绝、避免、缺乏等。
例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看到两面词不放过
两面与一面不搭配。
正确答案:
要保证安全生产,好的机器质量是重要条件。
一个句子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就应分析该句是否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毛病。
例如:要保证安全生产,机器质量的好坏,是重要条件。
看到关联词不放过
无论干部还是群众,毫不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搭配不当、位置不当、层次颠倒或强加关联词等毛病。
例如:无论干部和群众,毫不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此例中“无论”后面不能接并列短语,只能带由选择性的连词“还是”或“或”组成的短语。
正确答案:
看到并列短语不放过
大家怀着憧憬的心情,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
句子中的并列成分在搭配方面很容易出现毛病。
例如: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
此例中的并列谓语“注视和倾听”和宾语“报告”只能部分搭配。
正确答案:
看到有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不放过
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句中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常易与其他词语相矛盾。
例如: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句中的“都”是指前面提到的各项,但前面的“平均”只能有一个数,故“都”与“平均”矛盾。句末的“90分以上”是约数,也与“平均”矛盾。
正确答案:
语感审读法
辨析病句,可以借助语感。一般说,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出语病的地方。
例如:焦裕禄这个名字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是不太熟悉的。
此例读起来很别扭,就是因为主语和宾语位置颠倒了。
正确答案:
广大青年对于焦裕禄这个名字,是不太熟悉的。
主干分析法
对句子作语法分析,可先提取句子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若主干无毛病,再检查它的附加成分,看修饰语和中心语有无毛病。
例句:博物馆展出了宋朝时期新出土的古船。
博物馆展出了新出土的宋朝时期的古船。
此例主干为“博物馆展出古船”没有任何毛病,再看修饰语,“宋朝时期” 和“新出土”均为“古船”的定语,检查一下,就发现定语语序不当。
正确答案:
歧义句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而且有些词汇容易令人产生误解,但在当时语境中只利用其中一种含义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但不确定究竟在表达哪种意思。也就是所谓语言文字的意义不明确,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
由于词语的多义性造成的歧义
(1)例句:他走了一个钟头了。
(2)详解:
①第一种理解是:他离开了一个钟头了。
②第二种理解是:他一直在走,已经走了一个钟头了。
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充分而造成
(1)例句: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2)详解:第二句主语省略,可以指“他”,也可以指“他的女儿”。
由于停顿、重音不同或是否读轻声,有时也包括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而造成歧义
(1)例句:咬死猎人的狗。
(2)详解:
①第一种理解是:咬死/猎人的狗。(意思是猎人的狗被咬死了,死的是狗)
②第二种理解是:咬死猎人/的狗。(意思是猎人被狗给咬死了,死的是猎人)
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
(1)例句:进口彩电。
(2)详解:可理解为动宾关系(谓语和宾语具有配对关系,动语是带宾语的成分),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短语;动词、名词、形容词与它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成份组成的短语)。
语义不明确造成歧义
(1)例句:开刀的是她父亲。
(2)详解: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也可理解为她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手术。
词语含义多解造成歧义
(1)例句: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2)详解:可理解为他想起了什么事,也可理解为他要起床。
句子成分残缺造成歧义
(1)例句:买车、船、饭票在服务台。
(2)详解:此句在“车”后、“船”后丢掉“票”字造成歧义。可理解为车票、船票和饭票,也可理解为买车、买船和买饭票。
口语中由于轻重音不同造成歧义
(1)例句: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
(2)详解:此句中的“就”字,若轻读,是说他写信写得快;若重读,则是说他工作效率低,只写了三封信。
读音不同造成歧义
(1)例句:到2018年底,他还欠款十万元。
(2)详解:“还”可读“hái”,指“仍旧”;也可读“huán”,是“归还”的意思。
歧义句
消除技巧
设置具体语境
如:“你为什么打他?”可具体表述为:“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或者“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应该是我”。
增加必要词语
①“我去上课”,可说成“我去给学生上课”或“我去听老师上课”;②“我去医院”,可说成“我去医院上班”或“我去医院看病”。
改换词语或调整语序
如:“两个球队的教练”,可改为“两位球队的教练”(更换量词),或者“球队的两个教练”(调换语序)。
改变句子结构
如:“这是一位知识十分渊博的王老师的学生”,可改为“王老师知识十分渊博,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或“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他知识十分渊博”。
增加(改变)标点符号
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可改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或“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句子衔接
衔接排序后的句子要满足“句式一致、对象一致、意境一致、逻辑一致、前后一致、语气一致”。

初读,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再读,整体感知一段话的含义,了解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抓住每句话中的关键词,理清每句话之间的关系。找出排列顺序的根据,如: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词语,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表示地点转换顺序的词语等。

按确定的根据,试着用铅笔来整理、排列句子,因为用铅笔便于修改。

按照排列好的顺序仔细读几遍,检查排列是否合理,语句是否通顺连贯。确认无误后,再标出正确答案。
仿 写
仿写主要考查同学们创新能力,在平常生活中要多多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在仿句中可大量引用。
仿句
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我们可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原则:
(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
(2)句式统一,结构一致;
(3)修辞要相同;
(4)语意上要协调;
(5)仿句与被仿句的内容不能雷同,被仿句要有创新。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