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十一章 盐、化肥
课题2 化学肥料
引入新课
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食物等营养物质,植物的生长也是一样,需要充足的养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0页1、2段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农作物所需的必要元素有哪些?
农民经常用的肥料有哪些?
化肥简介
化肥的概念: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
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等,其中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化肥简介
氮肥、磷肥、钾肥的化学成分及其主要作用
化肥简介
有些化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三种营养元素,如磷酸二氢铵(NHHPO,)、磷酸氢二铵[ (NH)2HPO ]和硝酸钾(KNO3)等,这样的化肥属于复合肥料。这类肥料的特点是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充分发挥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成分高。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化肥中常含有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施人土壤后形成潜在的土壤污染;另外化肥在施用过程中因某些成分的积累、流失或变化,可能引起土壤酸化、水域氮和磷含量升高、氮化物和硫化物气体(N2O、 NH3、H3S等)排放等,造成土壤退化和水、大气环境的污染。
化肥简介
除了化学肥料之外,化学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农药是保护和提高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药剂(化肥除外),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但农药本身就是有毒物质,使用不当会带来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因此,在施用农药时,要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对症下药、适时用药,并按照规定的施用量、深度、次数合理混用农药和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以便充分发挥不同农药的特性,以最少量的农药获得最高的防治效果;同时又延缓或防止抗药性的产生,从而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化肥简介
农药在自然界中的转移
化肥的简易鉴别
探究:初步区分常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1.比较氮肥(碳酸氢铵、氯化铵)、磷肥(磷矿粉、过磷酸钙)和钾肥(硫酸钾、氯化钾)的外观、气味和在水中的溶解性。
氮肥 磷肥 钾肥 碳酸氢铵 氯化铵 磷矿粉 过磷酸钙 硫酸钾 氯化钾
外观 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末 灰白色粉末 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
气味 刺激性气味 无气味 无气味 无气味 无气味 无气味
溶解性 易溶 易溶 不溶 部分溶解 不溶 不溶
化肥的简易鉴别
2.取氮肥、钾肥少量,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否嗅到气味。
氮肥 钾肥
硫酸铵 氯化铵 硫化钾 氯化钾
加熟石灰粉研磨 刺激性气味放出 刺激性气味放出 无刺激性气味放出 无刺激性气味放出
化肥的简易鉴别
氮肥中的氨水呈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据此可直接将它们与其他氮肥相区别。其他常见氮肥可按下面所示步骤鉴别:
知识点一:化肥
化肥的概念: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1)氮肥:(含氮化合物):尿素【CO(NH2)2】、氨水(NH3.H2O)、铵盐如碳酸氢铵(NH4HCO3)和氯化铵(NH4Cl),以及硝酸盐如硝酸铵(NH4NO3)和硝酸钠(NaNO3)等。
主要作用: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
磷肥
(2)磷肥(磷酸盐):磷矿粉【Ca3(PO4)2】、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过磷酸钙【Ca(H2PO4)2(磷酸二氢钙)和CaSO4的混合物】等。
主要作用:磷是植物体内核酸、蛋白质和酶等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磷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抗旱、抗寒能力。
(3)钾肥: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等
主要作用:钾在植物代谢活跃的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量较高,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的能力。
知识点一:化肥
复合肥料
(4)复合肥料:磷酸二氢铵(NH4H2PO4)、磷酸氢二铵【(NH4)2HPO4】、硝酸钾、磷酸钾等。
主要作用: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能同时均匀地提供多种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成分高。
知识点一:化肥
课堂练习
例题:下列化肥中不能给作物提供氮元素的是 ( )
A.CO(NH2)2 B.KCI C.NaNO3 D.NH4CI
【解析】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KCI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Na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NH4CI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因此不能给作物提供氮元素的是氯化钾。
B
知识点二:化肥、农药的利弊与合理使用
使用化肥、农药的利与弊
(1)利:①化肥营养元素含量高,肥效快而显著,原料广泛,可以批量生产,利与使用;速效、营养全面,作用效果全面,速度快。②农药使用的利为可减少劳动量,从正反两方面提高或保持产量。
知识点二
(2)弊:①化肥会改变土壤结构、影响树体整体营养结构,导致土壤酸碱化、植物体生长异常比如果实变小,味道变不好吃之类的;使用不当,会造成土壤板结,甚至水土流失。②在使用农药的同时,第一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污染不利于作物生长;第二污染水资源。第三使病虫有抗药性,降低农药的效果;第四由于农药不被降解或很难被降解,会在处于生物链比较高级的生物体内富集,人类的健康受到了威胁。
知识点二:化肥、农药的利弊与合理使用
知识点二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1)有针对性、均衡适度的使用化肥。提高使用效率,减少负面作用。(2)以最少的农药获得最佳的防治效果,同时又延缓或防止抗药性的产生,从而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知识点二
施肥应注意的事项
(1)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如氨水、草木灰)混合使用,因为铵态氮肥中的铵根遇到氢氧根会生成易挥发的氨气,降低肥效。
(2)使用氨水和碳酸氢铵的时候要防止挥发,应立刻灌溉或者用土盖上,并且人要站在上风口,因为氨气有腐蚀性,对人的眼睛、鼻子等有刺激作用。
知识点二:化肥、农药的利弊与合理使用
知识点二
(3)硝酸铵受热易分解,在高温或受猛烈撞击时易发生爆炸。所以当硝酸铵受潮结块时,不要用铁锤砸。
(4)硫酸铵不宜长期使用,以免造成土壤酸化、板结。
课堂练习
例题1:某班同学就施用化肥的“利与弊”为题进行辩论,下列观点中不科学的是 ( )
A.化肥的肥效快
B.施用化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施用化肥可使农作物增产
D.复合肥能同时均匀供给农作物几种养分
B
课堂练习
【解析】化肥含营养素少但量多见效快,农家肥含营养素种类多,但量少,见效慢,故 A正确;由于化肥中含有氮、磷等元素容易使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赤潮或水华现象。所以应该合理的使用化肥,故B错误;施用化肥的目的就是使农作物增产,故C正确;化学式中含有营养元素N、P、K中的任何两种,或三种的叫复合肥,所以复合肥能给农作物提供几种营养元素,故D正确。
课堂练习
例题2:合理使用化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减少环境污染。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为保证高产大量施用化肥
B.不能将氯化铵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C.CO(NH)2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
D.所有化肥都能全部溶于水
B
课堂练习
【解析】适量施用化肥既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又有利于减缓环境污染,所以尽量多施用化肥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故A错;将氧化铵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时会降低肥效,故B对;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C错;化肥在水中也有一定的溶解度,故D错。
知识点三
化肥的鉴别
(1)利用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初步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
氮肥 钾肥 磷肥
看外观 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末
加水 溶于水 溶于水 大多数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加熟石灰研磨 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尿素除外) 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放出
知识点三
氨肥的简易鉴别:
氮肥中的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据此可直接将它们与其他化肥相区别。
其他常见氮肥可按如图所示的步骤鉴别,设计其实验,用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鉴别:
知识点三
铵根离子的检验
(1)检验原理:铵盐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盐和氢氧化铵,氢氧化铵易挥发为氨气和水(NH4++OH-=NH3↑+H2O),氨气是碱性气体,会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检验方法:在有铵根离子的试管中加入可溶性的碱(碱和盐反应要求两者都可溶,否则不反应,通常用的有氢氧化钠/钾/钙/钡等),然后加热试管。再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放出的气体(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并可闻到氨气味,则可说明其中有铵根离子。
课堂练习
例题1: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
A.尿素 B.氯化铵 C.磷矿粉 D.硫酸钾
【解析】尿素、硫酸钾、氯化铵从外观看均为白色或无色晶体,只有磷矿粉是灰色或褐色粉末,故与其他化肥从外观看与磷矿粉不同。
C
课堂练习
例题2:与氢氧化钙混合研磨能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肥是 ( )
A.尿素[CO(NH)2]
B.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
C.氯化铵(NH4CI)
D.磷酸钙[Ca3(PO4)2]
C
课堂练习
【解析】熟石灰是一种碱,显碱性,与其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一定是铵盐。含有NH4+,铵盐使用时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课堂练习
例题3: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I、KCI三种化肥,过程如图所示,其中试剂甲和乙可能是 ( )
A.甲:水;乙:氢氧化钠
B.甲:稀盐酸;乙:稀盐酸
C.甲:稀盐酸;乙:氯化钠溶液
D.甲:氢氧化钠;乙:稀硫酸
D
课堂练习
【解析】加入试剂甲,碳酸氢铵和氯化铵能产生氨味,说明甲显碱性;加入试剂乙。碳酸氢铵能产生气泡,说明试剂乙呈酸性;水呈中性,故A错误;稀盐酸为酸,故B错误;稀盐酸呈酸性,故C错误;氢氧化钠呈碱性,稀硫酸是酸。
课后小结
1.氮肥、磷肥、钾肥是重要的肥料
2.化肥和农药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但也会
带来环境问题。要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提高产率的同时减
少污染
3.利用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初步区分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