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欣赏 我是人民的小骑兵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欣赏 我是人民的小骑兵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3-05 19:0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是人民小骑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木琴,感受木琴演奏声音的风格特点
通过学习,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创造性的参与音乐活动的表演实践活动。
能大胆自信地参与欣赏活动并从中感受音乐的变化。
学情分析:
学生现有阶段的水平能力,在乐曲欣赏方面应该能够准确的判断乐曲的情绪。但在感受乐曲中使用的乐器能力不够,对分清这首乐曲的段落相对也有一定难度。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手段使学生分清音乐段落。并能够感受每段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通过口技、舞蹈、打击乐器来表现不同的场景。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运用不同表现形式来体验音乐情感。
教具学具 :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到过美丽的大草原吗?今天就和老师一起来逛逛吧!
多媒体播放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片,配合活泼的内蒙童谣,引导学生进入美丽大草原的情境。
师:草原上不只有美丽的风景,还有许多的故事。老师这里就有一个草原小骑兵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教师讲“草原小骑兵”的故事。)
(设计意图:用视觉与听觉结合让学生更直观感受蒙古草原的辽阔与音乐风格。结合音乐故事导入,学生欣赏时对音乐片段有连贯的联想。)
2、 导入
1、口技模仿“马蹄”声
师:如果你们来到草原最想做一件什么事情呢?(生:骑马)师:真棒!老师和你想的是一模一样!你们有谁能用嘴巴模仿出马蹄的声音吗?
教师示范口技模仿“马蹄”声,学生模仿。
师:你们谁能模仿一下,一匹马从远方跑到我们面前的声音呢?(生模仿)师:真棒!你为什么要这样模仿呢?(引导学生说出声音由弱到强。)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师:如果由远到近,声音是先弱还是先强呢?让我们再来试一试!
(设计意图:用口技模仿提高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注意力。)
2、听木琴模仿的“马蹄”声
师:刚才同学们用嘴巴模仿了“马蹄”声,你们想听听演奏家用乐器表现的“马蹄”声吗?
播放课件声音(由弱到强),师:你能听出这匹马是从远到近,还是从近到远吗?让我们再听一个!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马蹄”声感受音乐的强、弱,避免学生感觉枯燥,并为下面木琴的学习做了铺垫。)
3、介绍木琴
师:这么好听的声音,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木琴!播放课件:木琴图片(教师简单介绍木琴)。老师告诉你,木琴还能讲故事呢!你们想听吗?
(设计意图:介绍木琴后,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欣赏全曲
1、初听
播放课件声音:木琴独奏《我是人民小骑兵》(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乐器变化,想象画面。)
2、再听
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你们看看,和你们想象的画面一样吗?让我们对照图片听音乐,找出与音乐相对应的那幅图。
(设计意图:先不出示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再听时,用图片引导学生更加关注音乐的变化。)
四、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乐段
多媒体播放相应画面,配上第一乐段音乐。师:小骑兵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能模仿出他高兴的骑着马儿巡逻的形象吗?(学生模仿骑马的样子。)
教师示范几个骑马的动作,请全体学生一起来做一做。
播放第一段音乐,师生一起听音乐按节奏做骑马动作。
2、欣赏第二段
多媒体播放相应画面。师:小骑兵在做什么呢?(生:跳舞)你们知道他的是什么舞蹈吗?老师专门向小骑兵学会了这个舞蹈,你们想看吗?
播放第二段音乐,教师展示一段蒙古舞。师:好看吗?你们想学吗?
教师讲解蒙古舞蹈特点,教授拧肩、耸肩、提压腕。学生集体学习,随音乐做动作。
3、欣赏第三乐段
(1)多媒体播放带动画效果的相应画面,配上第三乐段旋律。
A、师:这段音乐中你聆听到了什么声音 (风雨声)
你认为小骑兵在巡逻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遇到了暴风雨)
B、师:老师现在也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来帮帮我吗?请同学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打击乐器模仿暴风雨中的雷声和雨声、马蹄声和马铃声?
出示五种打击乐器:双响筒、串铃、沙锤、铃鼓、双响板,让学生听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响效果, 自行选择不同乐器来模仿。
C、启发学生动手敲一敲,“比一比,看谁模仿得最像。” (学生自由敲击)
D、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相应节奏谱,进行节奏训练。
E、启发学生进行随机性的乐器伴奏,表现“暴风雨”场景。
F、思考:小骑兵有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
4、欣赏第四乐段(尾声)
多媒体播放带动画效果的相应画面,配上第三乐段旋律。
A.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小骑兵继续巡逻,越走越远,马蹄声由大变小,越来越弱。)
B.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表现马蹄声由大变小。(渐弱)
(设计意图:四个乐段,用四种不同特点的环节来感受,一方面让学生能更加清晰的感受乐段的变化。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用不同方式表现音乐,丰富拓展了学习内容。)
六、参与表现
(1)看动画欣赏全曲(多媒体),将故事完整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感受,引导学生完整地讲述故事。
(2)师生共同参与表现,设计如下:
引子:由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马蹄声由远而近。
第一、二乐段:用双响筒和串铃按固定节奏伴奏。
第三乐段:用沙锤和大鼓表现“暴风雨”的场景。
第四乐段:用双响筒模仿马蹄声由近至远来表现音乐。
(3)师:让我们和小骑兵一起到草原上巡视吧!
播放音乐,学生排队做骑马动作出教室。
(设计意图:整体欣赏乐曲,连贯讲述故事。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
教学反思:
当听着悠扬欢快的草原歌曲,一幅幅美丽的草原展现眼前,学生们一声声的惊叹让我知道,我要的效果达到了。口技模仿的环节,可以看出学生真的是很喜欢,觉得非常有创意,学生模仿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分段欣赏环节,我自己的一段蒙古舞的展示,获得学生热烈的掌声,让我更加自信,与学生的距离也更近一步。同时也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在欣赏第三段时,因为打击乐器数量问题,我只请个别学生进行练习,以后的教学中如果能多准备些打击乐器给他们选择、练习,我想效果应该会更好吧。最后结束环节,比较简单,现在想想,如果让学生自己讲述故事,把所有的学生分为四组用不同方法表现不同乐段,可以给学生更大的创造、表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