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共产儿童团歌》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音乐 学段 小学 年级 三年级
相关领域 表现、创造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三年级下册(简谱)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 年10 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关于“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
(二)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演唱,聆听等各项音乐活动,通过音乐审美体验,学生走进音乐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各种演唱活动,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避免喊唱。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这就是本节课的理论依据。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共产儿童团歌》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音乐(简谱)》第三单元《音乐中的故事》第一课唱歌的内容。
《共产儿童团歌》是影片是影片《红孩子》的主题歌,它的曲调源于苏联少年先锋队队歌《燃烧吧,营火》。旋律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歌曲为上下句结构,下句是上句的变化重复。音调由弱到强,反复咏唱,使全曲始终洋溢着革命热情、进取精神和青春活力,具有豪迈坚定、朝气蓬勃的气质。
歌词共四段,层次清晰,意义层层推进。第一段发出召唤,强调“将来的主人”的社会责任;第二段展望前景,提出“时刻准备着”的具体要求;第三段表明任务,鼓舞勇气;第四段再次发出号召,坚定必胜的信念。而每段结束句的“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好像不断吹响的号角及不停擂动的战鼓,激励着中国少年儿童履行自身的职责。通过学习歌曲,认识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并能正确演唱附点节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整体水平看,识读乐谱能力和音准水平比较弱,在唱歌和视唱方面,大部分同学基础薄弱,对音高变化不能准确反应,加强音阶视唱,形成音高概念,培养其自信心。大部分学生热衷于唱歌活动,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体验:通过完整演唱歌曲,学生感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旋律和豪迈坚定、朝气蓬勃的情绪。
2、模仿:以典型节奏“× ×·× × ×” “×·× ×× × - ”为切入点,通过展开节奏的听辨,听辨音乐的能力得到锻炼,掌握附点节奏“×·×”。
通过对比聆听第一乐句、第二乐句旋律,引导学生总结出歌曲的下句是上句的变化重复(同头换尾),以此解决本课难点:音乐知识——重复、完全重复、变化重复、同头换尾。
(四)技术准备
1、下载相关视频并加工制作相关视频资料。(软件Camtasia Studio 8)
2、制作谱例。(画图工具)
3、准备歌曲《共产儿童团歌》范唱及伴奏音乐,手机录制歌曲旋律钢琴弹奏音响。
4、教师准备课堂音乐表演道具。
5、制作多媒体课件(PPT)。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学生对唱歌有兴趣,有一定学习热情,大部分同学基础薄弱,对音高变化不能准确反应,利用柯达伊教学方法中的柯尔文手势进行音阶练习,加强音阶视唱,形成音高概念,培养学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学唱歌曲《共产儿童团歌》,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相关儿童团和抗战时期儿童生活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观察、比较和练习等方法进行模仿,用坚定自豪的情绪,喜悦的心情,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共产儿童团歌》。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附点八分音符,并能正确演唱附点节奏“×·×”。
(2)能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完整演唱歌曲《共产儿童团歌》。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能用坚定自豪的声音,充满活力的情绪演唱歌曲《共产儿童团歌》。
(二)教学难点
1、认识附点八分音符,并能正确演唱附点节奏“×·×”。
2、进行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对比听辨,总结出下句是上句的变化重复——同头换尾。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活动:课前播放音乐《爱的礼赞》,学生静下心来进入音乐课堂。
组织上课,师生上课仪式,歌声问好。
一、导入
1、老师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小号手之歌》《红星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共产儿童团歌》歌曲音乐片段。
学生聆听歌曲,随音乐轻声哼唱。
师:在抗日战争年代,有这样一群聪明、机智并且勇敢的孩子们,小小年纪为革命、为抗日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革命工作,这些小英雄他们也有一个像我们现在的少先队一样的儿童组织,叫做儿童团。简单介绍“儿童团”
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是影片《红孩子》的主题歌《共产儿童团歌》。(导入课题,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聆听不同情绪的歌曲,感受并分辨歌曲情绪。结合历史和影片,了解儿童团的背景并产生进一步学习歌曲的兴趣。创设情境,聆听音乐,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喜爱和学唱的兴趣。
二、新授
1、初听歌曲,简单介绍歌曲。
播放电影歌曲视频,学生初听歌曲,结合历史和影片,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2、发声练习
学生结合柯尔文手势进行音阶练习,提示学生歌唱状态呈自然、放松、打开的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音阶,提示学生注意歌唱的状态,达到发声练习的效果,形成音高概念,使学生在学唱过程中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歌唱状态。
4、节奏练习
认识附点八分音符。
5、仔细聆听下面两段音乐是否相同?
播放第一乐句、第二乐句钢琴弹奏旋律,找出两个乐句结束音的不同。解决课堂难点:音乐知识“变化重复——“同头换尾”。
音乐A:
音乐B:
7、学唱旋律,注意结束音的不同
老师教唱旋律,学生随琴声模唱旋律。
了解音乐知识:重复、完全重复、变化重复、同头换尾。
学生思考:歌曲《共产儿童团歌》属于哪种变化重复?(同头换尾)
【设计意图】解决课堂难点:了解音乐知识“重复、完全重复、变化重复、同头换尾”。通过学习歌曲,认识附点节奏“×·×”,并能正确演唱附点节奏“×·×”。对比听辨歌曲上下句,引导学生总结出歌曲下句是上句的变化重复(同头换尾),解决教学难点。
8、试着填词演唱,注意吐字清晰。
A、老师唱旋律,学生随琴声模唱歌唱。不准确的地方由老师分句教唱。
B、播放歌曲《共产儿童团歌》,随音乐轻声演唱歌词。不足之处老师分句教唱。
【设计意图】处理教学重点,填歌词,解决歌词的咬字、吐字,用坚定自豪的声音演唱,营造出豪迈坚定、朝气蓬勃的气氛。学生对歌曲比较熟悉,所以先学唱歌谱,在学会唱歌谱的基础上学生自己尝试填入歌词演唱,不足之处老师再分句教唱。
9、完整演唱歌曲
让我们一起演唱歌曲《共产儿童团歌》。
学生随音乐用坚定自豪的声音演唱歌词。(播放歌曲《共产儿童团歌》。)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歌曲,熟练掌握演唱歌曲时的自然、放松、打开的状态。
三、拓展创编
表现歌曲,仔细聆听,两个影视片段中音乐的速度一样吗?
用慢速、轻声演唱,表现儿童团员们悄悄袭击敌人的场景。用坚定有力、稍快演唱,表演儿童团员们袭击敌人成功以后高兴自豪的情景。(可以适当地加入表现儿童团员精神面貌的动作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欣赏影片两个片段中不同速度的音乐和不同的场景,创设情境,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速度和情绪表现歌曲,体验不同速度的音乐带来的感受。
四、小结
儿童团员们在严酷的环境下不屈地战斗着,经受着锻炼和考验,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希望同学们以他们为榜样,不怕困难,努力学习,创造美好的未来!
下课,师生下课仪式。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在本节课中,采用了师生互评的评价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出现。学生在聆听教师演唱后,可以说自己的感受;全体学生演唱歌曲,教师可作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为主;学生分析感受音乐后的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二)评价量规
本节课99%的学生能认识附点节奏“×·×”,并能正确演唱附点节奏“×·×”。95﹪以上的学生能准确演唱歌曲《共产儿童团歌》,80%的能用不同速度表现歌曲。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1、本课合理运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重视音乐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模仿演唱歌曲,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2、本课提倡学科综合,拓展学生艺术视野,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八、教学反思
歌曲《共产儿童团歌》是一节以英雄儿童电影歌曲欣赏为切入点的情景式音乐课。这首歌曲,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旋律唱出了儿童团员的自豪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附点节奏“×·×”、歌曲为上下句结构,下句是上句的变化重复——同头换尾。要让学生掌握这两个难点,给歌曲的演唱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通过对比欣赏影片两个片段中不同速度的音乐和不同的场景,创设情境,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速度和情绪表现歌曲,体验不同速度的音乐带来的感受。
1、遵循了音乐是音响艺术、听觉艺术的原则,歌曲是听会的,随着拍节奏、唱旋律等活动,都是为了增加学生聆听歌曲的遍数,歌曲就是在数次听辩中不知不觉学会的,减轻了学生学习新歌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我把歌曲旋律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特点与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对比听辨上下乐句的不同来积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自发性的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歌曲节奏难点附点节奏“×·×”,我通过听节奏,打节奏,唱歌词等练习中循序渐进的感受切分节奏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3、为歌曲设计不同的速度表现不同的情景,通过对比欣赏影片两个片段中不同速度的音乐和不同的场景,创设情境,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速度和情绪表现歌曲,体验不同速度的音乐带来的感受,达到渲染课堂气氛
4、本单元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时代的儿童生活,通过聆听表现抗战时期的儿童歌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歌曲创作背景,用慢速、轻声演唱,表现儿童团员们悄悄袭击敌人的场景。用坚定有力、稍快演唱,表演儿童团员们袭击敌人成功以后高兴自豪的情景。加入表现儿童团员精神面貌的动作表演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歌曲的兴趣。
当然,本节课中也出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
1、学生用不同速度表现音乐情景还需进一步加强体验,重点指导。
2、在学唱歌曲中关注学生的音准问题,应及时纠正和多加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克服各种缺点,争取上好每一堂课!
【附】
1、 板书设计
2、 学案
3、参考用书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2、《义务教育教师教学用书》小学音乐简谱·五线谱三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